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道德教育,而树立道德榜样、用孩子来影响孩子是有效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每天夕会的10分钟交由班主任集中处理班务,为避免单纯的道德说教,我利用这10分钟开展了"班级微故事"的实践,即把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榜样行为,编成诗意的美德故事,让学生在倾听中受教育。"班级微故事"前期为"夕会故事",类似微型小说:后期又简化浓缩为"一句话美德故事",相当于当下流行的微博。"班级微故事"力求将视角切换到班级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努力发现和挖  相似文献   

2.
在道德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比如,认为只要向孩子灌输既定的道德箴言,让他们记住了照着去做,就可以形成好品德,我们把这一主张称之为“美德袋派”;也有人认为,孩子记住了道德箴言,不一定会照着去做,应当从训练行为着手培养孩子的道德人格,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为训练派”;有的主张给孩子树立好的道德榜样,孩子在榜样人物的影响下,就会渐渐习得好的品德,我们可以把这一派称为“社会学习派”;还有人主张在孩子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好的道德习惯,长此以往便“少成若天性”,等他长大以后,自然会成为有道德的人,我…  相似文献   

3.
正最初让学生写班级故事是因为学生的作文。在让学生写班级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班级故事对改变小学生作文的现状以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行、良好的思考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好帮助。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学生的班级故事中,看到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得失,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班级的故事     
每次走进班里时,总有几个学生向我报告班级又发生了什么事,有些事还挺有意思。时间长了,我发现那些让我不太留意的事,有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因为它往往反映了一些学生的习惯、心理和个性。于是,我决定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且让学生自己记录自己的事情。 我买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请书法好的老师在上面写上“班级的故事”几个字。我挑选了10名作文好的同学,成立了一个班级故事编辑部,此举赢得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个个不经意的故事,被小编辑们用独特的视角发现并记录下来。隔段时间,我就拿出来在班里读一…  相似文献   

5.
刘胤 《学前教育》2014,(11):6-6
“教育诊断”栏目:您好!为了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各种美好.满足幼儿喜欢听故事的愿望,从小班开始,我们在每天中午吃饭前安排了固定的“美好故事时间”,每次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讲一至两个故事或者一本图画书,遇到长的故事或者图书就连续讲两天。至于故事的选择,我会参考微信朋友圈里或其他阅读推广平台的推荐;也会参考家长的建议,比如说某个孩子最近喜欢什么故事,我就把这个孩子的书拿来全班进行分享;还有的是从其他班级老师那里分享来的。当然我会根据经验筛选其中适合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孩子也一定喜欢听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一到作文课,学生就唉声叹气:“又写作文啊!实在没什么可写的啊!”确实,作文是现在的孩子们最头痛的事了。可以说,大部分孩子对写作没什么好感,更不用谈什么兴趣了。一则,没事可写;二则,没话可说。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首先关注学生最爱看的课外读物,了解到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读物主要还是以童话故事和校园小说为主。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校园小说尤为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校园小说描写的人和事都是发生在校园内外的故事,这些人和事贴近学生的生活,看这类故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引起了共鸣。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不禁心动:何不让学生也来编写自己的班级故事?杨红樱的《五(三)班的坏小子》风靡整个校园。如果通过我们自己的笔来写我们自己的班级故事,学生也一定会兴趣大增。于是,我尝试了让学生来撰写班级故事,想以此为切入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个阶段下来,我发现对班级故事的撰写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姜为强 《班主任》2013,(11):20-21
在紧张的高三学习阶段,为疏导学生对微博的热情,避免学生在微博上耗费太多时间,引导班级风气,我在班里创建“班级微语录”,效果良好。“班级微语录”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偶感、偶得写在纸条上粘贴在教室“班级文化宣传栏”里,借鉴的是微博的表现形式,用三言两语发表感慨,晾晒心情。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我有时也会选取学生周记里有启发性的只言片语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微语录”里。  相似文献   

8.
为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在学生中树立班级榜样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合理、科学的树立榜样呢?笔者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实践。被树为榜样的学生,不仅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而巳榜样本身也产生了一种自律的心理:要继续提高自己,要不别人会笑话的,落后了不好意思,也会亏了老师的一片苦心(笔者在调查中得到的绝大部分被树为榜样的学生都是这样认为的)。班主任在树立榜样时还应考虑到数量,一般来说,那些表现很好,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都应树立为榜样,可以称为“标兵”“十佳”等等,将他们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是学生良好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这决定了小学班主任必须在落实开展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工作,以班级管理熏陶、约束、引导、教化学生,这样才能“润物细无声”,达到教育目的,促进孩子健康且全面成长。文章也将从常规教育、环境教育、榜样教育、自我教育、活动教育五个层面,探析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榜样的力量     
孩子大多是这样的,他们的阅历如同一张白纸,而大人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影响他们人生蓝图的构图。作为爷爷,我希望能给孩子正面的引导,让她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平日里,我常跟孙女讲古人的美德故事,让她懂得节俭、学会谦让,凡事有担当。三年前的秋天,我去澳大利亚悉  相似文献   

11.
沈晨洁 《海南教育》2014,(18):78-79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形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作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实现着对学生人格、精神和行为养成的塑造。新课标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要把一个个顽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少年,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时他们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会"旁逸斜出",发出不和谐之音,这是孩子们独立自主的人格在发展。这些班级里的"沙子",老师的眼里要能揉得进,这样他们才能融得进集体。  相似文献   

13.
成尚荣 《中国德育》2010,(1):19-22,66
故事和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孩子们喜欢故事,他们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故事更与儿童的道德生命成长紧紧地相联系、相融通,儿童总是从故事中汲取道德的滋养,故事中的美德常常影响着儿童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唤醒着儿童的道德生命。过去是这样,现在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班级,不仅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更是积淀育人文化的群体。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的我,以何种方式关注班级文化,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选择让学生写班级故事。将全班学生分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五至六名学生共用一个故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抽象与枯燥让许多孩子望而却步。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让故事伴随孩子左右,以故事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引领孩子迈出自主探究的第一步,最终他们一定会被数学本身的美所”诱惑”,爱上数学的。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把故事引入教学的案例。[案例1]在教学认识“10”这个数字时,原来的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的学习素材是出示十位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儿童图片,让学生在数一数中引出“10”。我在教学此课时,考虑到这个素材没有多少趣味性,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而且不能与前面认识的1—9联系起来,因此决定更…  相似文献   

16.
典型情境描述:这次班级家长会的主题是“家长经验交流”。不同的家长坐在一起,彼此分享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心得、体会,以下是两位家长所讲的他们孩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许三多,电视剧和图书《士兵突击》的主人公。许三多,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一个突然的因素,进入了部队,从而开始了一个“孬兵”在绝境中成长,在失去中成熟的故事。看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之后,我发现许三多的精神值得学习,于是我把“许三多”请进班级,努力让许三多精神成为班级精神,也成为我这个班主任的内在素养。  相似文献   

18.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世界的郑板桥 ,不但他的诗书画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和重视 ,他的亲民思想、为人师表的“善良教育”同样是中华善良美德教育的典范。 30 0多年过去了 ,郑板桥的唾弃暴力 ,热爱和平 ,“善良教育”的故事仍然源远流长。热爱大自然郑板桥把关爱孩子的成长与关爱大自然看得同样重要。他五十二岁始得一子 ,爱子之心 ,可想而知。然而他说 :“爱儿必以其道”。他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大自然 ,首先让孩子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美。孩子初生断奶不久 ,郑板桥就毅然把孩子送出县衙 ,直接托付给“舍弟” ,让孩子在农村有个家 …  相似文献   

19.
彭荣辉的《夕会故事》,书名质朴:夕会,学校工作的一个时段,或场景;故事,人类教育的一种方式,或手段——手段这词语,易被理解为贬义,但我喜欢它极强的动作意味:仿佛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双温暖的大手,引领或助推着听故事的孩子,向上,向真,向善,向美。  相似文献   

20.
物质蕴涵文化。班级物质环境的创设“微”而“不微”,往往一个好的班级物质环境是筑情养性的重要保证,能让师生共同沐浴在物质文化的光辉中,共同接受文化的滋养,产生源源不断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