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图考察地理空间表征对于孙惠芬乡村叙事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孙惠芬文本中乡村和城市的各种表征,采理解孙惠芬创作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内在心灵的表现,即作者所言的人的“内心的风暴”,由此进一步审视处于历史和现实夹缝中的农民无以挽回的漂泊境地。  相似文献   

2.
李银 《鸡西大学学报》2007,7(3):72-74,87
本文通过对台湾现当代小说整体扫描,分别以台湾日据时期乡土文学、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现代派小说、七十年代的主流文学和八十年代新世代都市小说为对象,探讨小说中“城市”形象和城市意识的演变过程,进而捕捉在台湾现代化进程中,都市小说的形成脉络和“人”对“城”态度变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孙惠芬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家乡庄河的风土人情,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散文般的笔触描写出乡村青年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探寻在亲情伦理和悲剧命运背后女性的成长之路及生命价值,显示出积极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4.
试图考察地理空间表征对于孙惠芬乡村叙事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孙惠芬文本中乡村和城市的各种表征,采理解孙惠芬创作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内在心灵的表现,即作者所言的人的“内心的风暴”,由此进一步审视处于历史和现实夹缝中的农民无以挽回的漂泊境地。  相似文献   

5.
在现当代坛上,王安忆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就卓然的作家,其小说创作风格的多样性在同时代作家中也是佼佼。本就从其成就较高的城市小说和乡村小说作个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后上塘书》中,孙惠芬映射了在城乡中游走的女性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城乡两种文化碰撞时的矛盾。她通过展示游走于城乡之间的乡村人在经历"进城"与"回乡"的痛苦,进而来审视"城"与"乡"这两种文化,体现了她的乡土作家身份的责任,同时也包含着她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寻。  相似文献   

7.
在现当代文坛上,王安忆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就卓然的作家,其小说创作风格的多样性在同时代作家中也是佼佼者.本文就从其成就较高的城市小说和乡村小说作个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学写作也表现出“自我选择”的多元化趋向。就在这种百家争鸣的语境中,卫慧以崭新的姿态闪亮登场,再度唤起评论界关于女性写作的种种幻想。从批判的立场出发,不难看出,与其他女性作家相比,卫慧的小说创作更多地蕴涵着一种特有的“局外人”观念。这种“局外人”观念源于写作的独特视角,表现出封闭性、狭窄性、易变性、私人性的时尚追求。  相似文献   

9.
“三村建设”是临沧市委政府确定的一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帮助“三农”发展的战略工程,建立乡村图书馆让小康村、生态村、文明村建设协调发展。解决图书馆在“三村建设”中同步发展的问题.是发展先进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工作,乡村图书馆建设应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让它有一席之地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乡村与城市作为社会和文化的两种形态,它们形成一个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的世界。萧红,这个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坚强女子与来自繁华大上海的才女张爱玲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可悲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共谱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悲剧交响乐。  相似文献   

11.
从小在乡村长大,从未羡慕过城市的繁华。 乡村,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城市的繁芜。乡村是童话的乐园,它就像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绽放着明媚的笑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毕飞宇的小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评论家所关注和肯定.从1991年的处女作《孤岛》,到《青衣》、《玉米》系列,再到《平原》和《推拿》,作品内容几经流变,但“疼痛”主题一直贯穿于他的小说创作中,如他所说,“我一直在‘疼痛’这个命题下工作”.本文从童年经验、生活经历、地域文化、审美追求四个方面探讨毕飞宇小说创作中“疼痛”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鲁讯小说中“我”的形象塑造从典型化方式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自己的思想历程为雏形,一种以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雏形。从功能和作用看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是作为作品中的次要人物。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育(上)》2010,(23):159-159
在近日举行的2009年中美文学论坛的现场,作家孙惠芬说:“我最初写作是为了逃离,书写的是对乡村世界的叛逆,后来的写作,是为了守望,书写的是对乡村土地的怀念和怀想,这是变化,而一直不变的是,在作品里,我都努力揭示人性的困惑和迷惑,努力抵达人性的深度和命运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红白喜事是乡村社会的重大活动,也是当前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督管"作为红白喜事中的关键人员,不仅对红白喜事本身的进行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创新乡村治理也有着积极意义。借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可以发现,公共交往场域、信息传播场域和民俗展演场域等多个场域都需要"督管"出场。"督管"与事主的关系是红白喜事众多关系中最原始的,二者形成的全权型、协商型、象征型的互动关系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乡村红白喜事治理中,必须认识到"督管"作为公共空间带头人、信息传播把关人和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出场角色及其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好"督管"的积极作用,来创新乡村治理,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16.
马晓雁是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的,分别在《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多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近二十万字,在区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3年3月由阳光出版社出版了作品集《深寒》,收入她的部分散文和小说作品。马晓雁的小说往往以独特的视角,以充满伤痛的细腻笔触深人生活的内部,深刻描画出一地鸡毛的冷暖人生。作为1980年代出生的作家,往往被冠以“80后”的名称,但是和国内很多“80后”作家相比马晓雁却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从她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她的熏陶与濡染,从而使得她的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新写实风格。  相似文献   

17.
陶慧慧 《英语广场》2023,(20):77-82
本文以《汤姆·琼斯的历史》《伊芙琳娜》《威克菲尔德的牧师》三部作品为例,从乡村青年的城市想象和城市体验两个方面探讨了18世纪中后期的乡村青年与伦敦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三位作者对伦敦走向现代化既好奇向往又怀疑担忧的矛盾态度,分析了造成这种矛盾心态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流动到城市,必须养成"城市性"才能适应城市。而其城市适应过程中却面临着"城市性"不足的问题:经济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不良。成人教育在破解农民工城市适应难题、提升其"城市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提升农民工"城市性"的利器。应着力发挥成人教育的再社会化功能,提升农民工的城市性,促进其城市适应。  相似文献   

19.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这部小说不仅从多个侧面反映出了殖民地白人女性的生存及心理状态,同时也折射出了殖民地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论"理论深入剖析小说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的心理世界。分析她作为一名白人女性,如何在殖民环境下形成了残缺"本我"的变异、病态"超我"的彷徨和迷失,并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20.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