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与此同时,农业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向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业发展银行如何顺应形势.拓展空间,发挥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金融服务,成为一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文章试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的影响进行简析,阐述了农业发展银行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培养偏重快速上岗能力、被动接受能力和机械加工能力,导致技能供给与人力资源需求严重错配,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从新人力资本理论“认知能力”向“非认知能力”转向的研究进路出发,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培养重心应从就业导向的快速上岗能力转向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能力,从浅层学习的被动接受能力转向深度学习的知识迁移能力,从个体分工的机械加工能力转向集体协作的人际沟通能力。为有效形塑技术技能人才新的能力结构,最大化发挥技能的动态补充效应和自我生产效应,畅通“教育—能力—人力资本”的作用链,职业教育应主动变革,树立面向职业生涯的终身化育人理念,打造人机高效协同的数字化教学生态,搭建聚焦非认知能力培养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物品供需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物品在资源约束下具有需求的秩序性和动态性特征,而现实中的公共物品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不仅表现在供给总量的不足,而且在供给结构上存在严重的失衡。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供给体制”、“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体制、政府职能划分不清等。因而,化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失衡就必须改变城乡分治的政策框架和制度安排,对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认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供给结构、供给制度不适应我国社会需求结构转换升级的需要是导致供需错配、结构失调等问题的根源所在。一是在教育机会供给上,研究生教育机会供给滞后于需求,引发“供给不足”与“需求无应”矛盾;二是在教育产品供给上,研究生人才供给与需求错位,导致“一职难觅”与“一才难求”并存;三是在教育制度供给上,研究生教育制度供给滞后于需求,存在“体制遗留”和“误用工具”问题。指出要推进研究生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需抓住教育供给方式转变、教育供需衔接调整、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三个着力点,通过改善结构、制度层面的有效供给,破解局部研究生教育结构失衡、供需错配的困局,构建、塑造和强化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主要阐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精英教育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通过调研,从中发现高职院校办学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从人才供给总量不足逐渐变成所供给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能否满足各行业的现实需要,正是这一点,使市场对用人才的需求也由专业单一需求转向复合型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乡村经济和乡村教育都迎来发展的新格局,乡村教育的使命转向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乡村教育通过供给侧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乡村社会的多维需求,通过人才培养实现教育与个人、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的协同发展,用“文字下乡”“文字上移”和“技术下乡”的转型升级推动乡村社会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在服务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乡村教育在价值定位、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客观问题与局限。因此,中国乡村教育要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两极三类四层次”的新型乡村教育体系,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物质文化建设,组建高素质师资团队,开发区域性乡土课程,强化各项制度创新,进而,以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是影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供给矛盾随师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渐加剧,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问题。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归纳了我国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发展历程。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我国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存在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导致供求错位;供求双方缺少沟通导致资源的有效性不足;关注资源建设,忽视资源使用的过程服务等主要问题。基于此,研究提出: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需要采取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供给机制;优化供求关系,由供给刺激需求转向需求带动供给;供给重点由侧重资源数量转向优化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8.
从需求和供给两角度对近几年来宁夏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宁夏GDP增长主要靠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来拉动,而“外贸”这驾马车对宁夏GDP增长起负作用,同时宁夏现处于一产依靠牧业、种植业,三产看似比例合理,却处于发展缓慢的工业化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9.
供给与需求这一矛盾统一体一直是刺激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因。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乡村基础教育基本实现了“有学上”的外延式发展。进入新阶段,乡村基础教育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已经逐步转向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乡村基础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作为化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能充分考虑乡村人民群众的需求,供给适切的乡村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提升乡村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效率和供给能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为此,乡村基础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必须考虑人民群众提高乡村基础教育软实力与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诉求,通过逐步转向“上好学”的内涵式发展、兼顾国家统筹与分地区“量体裁衣”等方式,将乡村基础教育服务供给推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社会供给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我国供给状况相对过剩、需求状况相对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供给与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两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从传统的供给或生产主导型逐步向需求或消费主导型转变,并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中出现的供大于求现象及有效需求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发展个人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12.
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抑制经济增长,影响就业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而市场需求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就业不足。因此解决我国就业难题还需要从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创造力是有潜力的这个角度出发,从经济与就业双增长方面去寻找就业出路。因此,在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努力实行促进就业增长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打击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发生通货紧缩,为了克服通货紧缩,我国把经济增长战略从促进出口转向扩大内需,并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同时使用货币扩张政策和财政扩张政策,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增加了需求,从而拉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以此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文章通过分析经济危机时期我国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当前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阐释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解读了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等政策背景,探究了相应的途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内需要重视供给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看,需求与供给密切相关;就供给对需求的影响而言,在一定条件下供给产生需求,从实践上看,当前我国国内需求不足,固然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但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是客观存在,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必须做好供给这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一、新阶段就是农民收入增长难的阶段,难就难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已经越来越多,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矛盾、农村改革中的矛盾、农村稳定中的矛盾,和与此相关的城市经济、国民经济中的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交织、千丝万缕,形成"乱麻团效应",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二、导致农民收入增长难的几对突出矛盾:城乡经济发展中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对资金的需求与政府供给不足的矛盾:农产品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三、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难的几点举措.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难,难就难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原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抓农业生产的一套办法不行了,而新的办法正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乡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不同收入群体的变化,最终要落实到区域结构和空间结构.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战略的确立和政策的选择,借鉴国外尤其是美日经验,可见区域城市经济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区域经济理论表明,建设城市经济圈,进而形成区域增长极是我国加快区域经验发展的着力点和客观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其产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由速度型车化为效益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不仅存在速度问题,还有比例,结构,质量,效益等问题,积极探索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研究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新认识,结合中国新剑桥方程式及其货币供需方程式,提出并验证了投资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投资经济增长模型IV2=G以及IV=M揭示投资增长存在一个乘数效应,而该效应直接决定经济增长的高低,也直接决定货币供需变化。研究发现:近十多年来增长稳定在20%-30%之间的中国经济投资,使目前经济增长处于趋缓的6%~7.5%;但是,一旦消费增长,国民储蓄增加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发展趋势将会高于目前,至少达到8%以上。该发现对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进行中长期投资规划,消费规划,以及储蓄规划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科学预测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走势和中央政府如何科学制定灵活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速回落,外需大幅下降导致外贸相关行业投资增速快速下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等方面。对此,我国政府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