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的必修课,它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只有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才会真正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这是心理学家反复强调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刘永森 《文教资料》2010,(27):140-14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生活体验,不仅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是提升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发掘与引导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而且要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以使学生升华情感,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其教学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锻炼人格个性,发展认知能力,构建审美意识。语文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其智力,又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其健康情感和审美意识。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求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而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时,总带有一定的态度,或喜欢、或讨厌、或崇敬、或鄙视。初中的思品课兼有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双重任务。因此,初中思品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规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
骆礼春 《考试周刊》2014,(44):149-149
思想品德课程的育德功能决定了教师除了学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热情、正直、宽容等激励性人格特征,因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感培养的情境、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体验情感,以及设计各教学内容的情感目标和师生融洽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只从理性上传授学生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而不能增强学生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可见,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建构情感课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和情感的牵引者。本文着重论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对教学语言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情是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意志和行为的催化剂,而情感教育是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拟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开展课外体验活动、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如何使学生加深情感体验,积累道德情感的感受,使道德情感不断得到内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情感氛围,需要情感体验,需要生活感受和情趣调动。要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实效,重在以情育人。缺少情感,课堂就没有活力,学生也不会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0.
徐清国 《成才之路》2011,(12):50-50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让学生体验这一重点,这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知教学思维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以灌输学生知识为目的的方法,改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统一的教学模式,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要求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让学生带着感情学习,带着体验感悟.  相似文献   

12.
赵楠 《考试周刊》2011,(28):184-185
要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强化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胡艺龙 《成才之路》2011,(17):58-58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所接纳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诗教学不能等同于白话文教学,朗读的节奏与语气要区别于白话文的朗读。现代诗重视让学生赏析而不是解读,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诗所要表达的情感的体验,而不是知识的传授,明白朗读诗文≠朗读课文;文本赏析≠文本解读;情感体验≠知识传授。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一个新的研讨课题。要探讨这个课题,就必须以课堂作为基地,运用多种教学艺术(如开课和结课艺术、节奏艺术、语言艺术等),才能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起着积极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简洁精确而富于技巧、充满情感的语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学习由知识学习向情感体验并轨,从而使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情感的交流传递,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思想净化、心理融洽等。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范畴内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体验具有主体性、情感性、整体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过程。回归生命体验的教学要求:关照生命价值与生命的整体性;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让体验在教学中穿行;重视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的相关条件,如情感、自由、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黄爱华 《成才之路》2012,(26):14-14
正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们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更加表明作为人师的第一要务是传道,即给学生传授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因而教学即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感情体验,  相似文献   

18.
虽然说道德情感在学生品德内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已成共识 ,但纵观当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 ,不难发现 ,人为地造成情感机能性缺陷还是比较突出 ,这也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引发、体验、投射、激励 ,促使品德主动性内化。一、情感引发道德品质的形成有赖于道德情感的引发和鼓舞。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内化的催化剂 ,如果道德知识没有染上情感色彩 ,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情感的引发 ,开采情“源” ,以“源”引情 ,以情催化 ,感动生情。…  相似文献   

19.
刘晓燕 《考试周刊》2012,(32):127-127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新课程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真实体验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余小龙 《考试周刊》2011,(39):158-159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而且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课前以情引领、课中以情激学、课后以情导行三方面关注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