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秦万祥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46-49
推理是语篇中没有明确提到却被激活的信息,或从语篇已知的语义信息中产生新语义信息的过程。对推理的研究一直是语篇阅读理解研究关键。通过从国外语篇推理研究的三个阶段、语篇理解中推理的分类以及语篇理解的推理理论与模型三个方面对国外语篇理解中的推理研究进行总结、回顾和探讨,希望有助于对语篇阅读理解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探讨熟悉主题的说明文阅读过程中维持整体连贯的因果推理的产生问题.两个实验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1采用一般文本考察前提信息与结论信息的文本距离对检测目标句中矛盾信息的影响,实验2的材料设置了问题焦点引导读者关注因果信息.总的结果表明,熟悉主题的说明文阅读过程中,当文本提供的前提信息被推进长时记忆后,读者无法恢复相关信息以即时进行实现文本整体因果连贯的推理;在问题焦点引导下,读者关注前提信息,在加工相关结论信息时能够即时搜索不在工作记忆中的前提信息,实现整体连贯因果推理. 相似文献
4.
Schema theory is an influential approach to text comprehension, which can account for inferring process in L2 text reading. According to the schema theory, comprehending a text i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between the reader's prior knowledge(top-down processing) and the text(bottom-up processing). Both top-down and bottom-up processing are necessary for the inferr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good and poor Chinese learners adopts top-down processing and bottom-up processing to make inferences in L2 reading, and finds som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using textual materials and background knowledge to make inferences in L2 reading by good and poor Chinese EFL learner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5.
6.
谭卫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4):117-123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文章首先论述理解与表达的相互关系,即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准确的表达来自正确的理解。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表达是关键。文章接着阐述宏观理解的方方面面,具体谈论篇章类型和作品风格的宏观理解;然后探讨微观理解的几个方面,即对原文词义、词语的分隔、长句难句的微观理解等。文章最后论证表达的重要性和基本的表达方法。文章认为,译文的理想境界是形神兼备,应尽可能采用直译法处理,只有在直译法行不通的情况下才使用其他译法。 相似文献
7.
理解原作是一切翻译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正确表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本文以<棋王>英译文例,就其在多义词、句子结构、文化词语三方面对原作一些句子的理解提出质疑,并给出参考译文. 相似文献
8.
儿童对混合情绪的理解是衡量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综述了当前对儿童混合情绪理解的相关研究,包括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研究范式等。同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个方面提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据此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邵艳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104-106,109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语用推理能力的培养。本文根据语用学中与语用推理相关的理论,设计了一套训练项目以助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中的语用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音和推理是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语音和推理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同时指出:通过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和了解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的方法,来增强语言加工能力,提高语音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鲁蕾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1):109-111
听者对所听材料的理解是其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听力理解的图式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策略图式。图式既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在听力推理中起补充作用,但有时也会阻碍语用推理的进程,并随语境的变化而影响语用推理的结果。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扫除听音过程的障碍以外,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上述图式。 相似文献
12.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及其对文本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先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6-112,128
总结了当今阅读心理研究领域关于文本理解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及其对文本理解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篇分析理论的角度 ,对在CET中语篇水平上的阅读理解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并根据这一理论中的语言分析和篇际分析 ,从理论到实践论述对在CET中常见的语篇测试题的应试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课文理解研究从70年代开始到现在一直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从70年代中期开始,van Di jk & Kintsch开始研究课文理解的认知模型,他们综合了过去研究课文方法的一些特点,对课文理解研究构成了自己的特色.他们根据70年代初期的语义记忆研究提出了一般性的记忆模型,又根据过去的课文语言学研究提出了课文结构的新概念,例如局部连贯和整体连贯、宏观结构和超结构,分析了这些结构在课文加工中的作用及对心理学的影响.课文理解策略模型是目前广泛用于课文理解研究的一种比较常用的建构观点.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article we consider the difficulties of children who have a specific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blem. Our earlier work has shown that good and poor comprehenders differ, in particular, in their ability to make inferences, integrate information in text, understand story structure, and monitor their understanding. We outline some studies that illustrate the poor comprehenders' problems and present two studies that use a comprehension-age match design to explore the direction of causality between comprehension skill and other abilities. We also present data from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s of a longitudinal study, when the children were 7 to 8 and 8 to 9 years ol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 that a number of factors predict significant variance in comprehension skill even after general ability factors such as IQ and vocabulary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not only can children have comprehension problems in the absence of word recognition problems, but that distinctly different skills predict variance in word recognition and variance in comprehension. The data support the view that single-word reading skills and the ability to build integrated text representations make independent contributions to overall reading ability.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s problems in text comprehension, for deaf readers, and for remediation. 相似文献
16.
采用记录阅读时间的方法,考察了读者在中文故事阅读中是否会根据人物性格特征对该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进行预期推理.三个实验均采用2×2被试内设计.实验一结果表明人物性格特征的预期作用不大.实验二结果表明详述的人物性格特征的预期作用变大了.实验三结果表明,读者通过共振过程从长时记忆中重新激活了人物性格特征对该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进行了预测.三个实验中均没有出现溢出效应,这可能表明性格特征这类信息缺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听力理解的过程揭示了听力理解和记忆涉及到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听力课教学中实施整体的语篇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听力训练全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阅读理解和语境是密切相关的;语境对阅读理解有巨大的制约力,语境可以排除歧义,可以帮助理解语篇中的省略意义,可以帮助确定所指和理解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纪针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0(2):95-96
在外语教学领域,阅读理解能力长期以来被证明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中最重要的。因此,对外语学生而言,外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会有效地推动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本文从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论述语篇理解技巧,以及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金涛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5):50-52
本文分析了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从词汇、句式和语篇三个方面对语言中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