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3年,上海有几位人文学者发起"人文精神寻思"的大讨论,我也在其中,当时引起很多非议,上上下下都有争论.转眼十多年过去,弘扬人文精神已经成了一个时髦话题,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围绕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展开活动.  相似文献   

2.
陈思和 《教师》2010,(3):127-128
1993年,上海有几位人文学者发起“人文精神寻思”的大讨论,我也在其中,当时引起很多非议,上上下下都有争论。转眼十多年过去,弘扬人文精神已经成了一个时髦话题,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围绕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展开活动。对于这个已经成为显学的话题,我倒是有了一点点怀疑。如果说,我在十多年中鼓吹人文精神和实践人文教育的努力从未有过松懈,那么,现在要我说体会的话,我只有感到失败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8,(8):8-8
人文教育足什么样的教育?《书摘》2008年第5期刊载陈思和的《人文教育的危机》一文提到,人文教育本身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所以,和一般的知识教育非常不问。后者是从无到有的敦育,但足人文教育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教育,它不完全是靠读经布道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面对潜在的或已发生的危机,我们尝试用一种柔性的、人文的方式代替习惯的、刚性的处置方式,从而达到化险为夷的效果。所谓危机,不过是虚惊一场。我们创造性地将危机管理理论与人文情怀理论相结合,对人文情怀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人文情怀视阈下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高校危机管理水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疑是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现象,亦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重要专题之一。近20年来,学术研究厘清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史实,摆脱了革命史观的束缚。但是,中学历史教学仍在重复旧说。本文力图沟通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以资同仁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学学术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例如中学学术地位卑微,学术规范缺失,学术道德沦丧以及固有的学术惰性,等等.要实现中学学术良性发展,必须致力于中学学术环境的营造,致力于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的深度合作以及专业杂志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教育固有社会性的原则导向、思维方式等旧有范式未彻底清退前,职业人文教育试图以补充、纠偏等方式开拓实践路径,势必导入原始镜像复制和传递的运作歧路。改造后的人文教育在职业对人文线性制约机理下固有旨趣被遮蔽,异化为职业教育价值属性的诠释和屈从,职业人文教育范式陷入意义和秩序双重危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天地君亲师”是有牌位供奉的,这是传统文明中灿烂的闪光点。为什么尊重老师?因为他太重要了,他对学生的终身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师徒之间常讲“某某派某某派”,“某某”是“某某的弟子”,说明过去的老师是有文化的影响力的,学生尊重,社会尊重,尊重的是你的精神价值,你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力,传统文化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尊师重教的。整个社会以文化人为英雄,社会才会进步!所以语文老师是一个崇高的角色,它首先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责任方式,他存在的理由,如果舍弃了精神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以及信仰与道德的扶持,那将对学生造成令人可怕的戕害与摧残,而这与教育的目的也是根本背离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是应关心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生,纵观当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人文关怀精神缺失——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自我需要缺失。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更能彰显高校以学生为本,更能体现大学教育的崇高、独立、自由与开放的精神。为此,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人文关怀模式,以实现更好更满意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人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处于中心的位序。近代随着西方科学技术不GP东渐,科学教育进驻大学,井在大学课程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位序,人教育的中心位序受到挤压,呈现出两并存的状况。如何协调两关系,成了近代人苦苦思索的问题。近代人以中国传统化的信仰为前提,提出“中体西用”,作为一种化论式回应现代化的挑战。近代人在处理中学与西学关系上的构想,对今天如何协调人教育与科学教育,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始于问题”,但有时却并不一定懂得真正挨近科学的“问题意识”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在20世纪世界文学理论出现空前繁荣之后,中国文学理论如何在世界文学理论多声部中唱响自己的声音,这是“中国文学理论界共有的‘问题意识’”。其实,这只能算是中国文学理论界共有的一桩空泛无边的心事、心态,与科学所需要的“问题意识”还相距遥远。这种貌似进取的心事、心态一直空泛下去,免不了心生浮躁,要滋生出如文学创作界那样的“消极写作”,挖空心思地“忽悠”出一个并无真实价值的东西来混世。靠近科学的“问题意识”,绝对不是空泛无边的,而是具体的,它是必须能够面对实践领域的无解之题、难解之题,或是错解之题等等真问题的。所谓学术“原创”、“创新”,必须是解决真问题的学术动作。倘并无真问题面对,张张狂狂做出的“学问”,就只能归类到“学术泡沫”里。在尽兴享用着“空前繁荣”的20世纪世界文学理论成果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董学文先生应该算是逮住了这个领域里的真问题的一位。  相似文献   

12.
人文学科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学科特性,它是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之上,具有鲜明个体性和理想超越性的精神创造活动;人文学科学术方法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人文学方法时代、自然科学方法时代和人文学方法的现代自觉时代;而解读经典,理解意蕴,体验生命,阐释意义,则是人文研究方法前后相续、密切相联的四个学术环节。  相似文献   

13.
人文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包括基础能力和关键能力两个维度,由思辨与创新能力、学术技能与整合能力、学术敏感与问题意识、专业阅读与诠释能力、学术体知与视角转换能力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与学习动机、学术自我认知共同影响人文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发展。重视名著阅读、拓展思维训练、加强论文写作、激发学术动机和强化学术自我认知是培养人文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行政化泛滥、学术权力式微,深层次原因是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动摇,引发了合法性危机,以致被迫让位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危机源于大学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大学组织结构的变化又是由整个社会组织系统的变化引起的。学术权力与大学组织结构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被规定性,因而,要解决合法性危机,彰显学术权力,必须着眼于大学组织结构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学术问责制是在学术危机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于自身体系的不完善,它在现实的运用过程中陷入了困境,如内在学术问责制度供给不足,学术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学术评价制度供给不足等等,应通过加强内在学术问责制度建设,完善学术问责的法律法规,建立多元的学术评价机制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学术自由、学术规范与教授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互相联系,对立统一,是教授治学的前提和基础。但在我国大学学术活动中,学术自由的缺乏与学术规范的缺失,束缚了大学教授对真理的追求。对此,分析原因,建构有利于教授治学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书院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古代书院所形成的独有的治学精神对我国当今研究生教育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张扬古代书院一贯秉持的重理轻利、求实避虚;自求自得、质疑问难;豁达自由、优游乐学等治学精神,对改变我国当前研究生治学中所存在的不潜心、不自主、不开放等现象,帮助研究生树立潜心深研态度,学会致知力行;把握自主原则,学会审视反思;迈向豁达境界,学会交游广闻的学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高品质的“学术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生态"是指学术与学术、学术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统一体。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现实社会中,学术生态系统经常出现违背人们愿望的"失衡"与"变异",即"学术生态危机"。提升学术生态理念,加强学术个体的道德自律、学术群体的制度他律、社会全体的行为法律,以实现学术个体、共同群体与社会全体的联动机制,才能真正形成高品质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创新,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在厘清学术观点创新概念和明确观点创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引文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概述了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及研究质量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立即建立与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研究成果查新制度,完善检索体系,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基础训练,改革考核办法,举办学术沙龙,开设学术批评专栏,营造激发新观点氛围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要遵循历史的逻辑,站在教育学术史的高度,审慎地选择教育学学术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