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刻意曲解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用策略,由英国社会心理学家Harword Giles提出的言语调节理论可以看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交际当中的听话人在充分理解说话人意思的基础上,利用语境以及对方话语模糊等因素对会话进行调节,刻意对话语其进行歪曲理解。  相似文献   

2.
特殊儿童回声性言语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声性言语是一种特异性言语形式,常见于自闭症儿童、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儿童以及特异性语言儿童等群体。本文从回声性言语定义、类型、成瘾,互动价值及语用功能等方面,对特殊儿童出现的回声性言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幸汉荣 《现代语文》2005,(7):26-26,25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相似文献   

4.
Sperber和Wilson的回声提述论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由于回声提述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回声提述论对反语的解释及研究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缺陷。而从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角度出发,把反语话语看成是对期望空间的所指,通过对比期望空间和现实空间来达到反讽的效果。这一视角突破了回声提述论的局限性,对反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反语现象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即是对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5.
运用格莱斯会话合作原则,探讨在口译中如何处理原话语所包含的习语,旨在说明口译员作为原话语的信息发送者(说话人)与接收者(听话人)之问的桥梁,在口译这一特殊口语交际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处理原话语中出现的习语时,口译员应考虑口译的特殊性,积极遵守合作四准则,这对于习语口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菁 《考试周刊》2014,(67):17-18
说话人在实施某种言语行为时必然要体现某种交际意图,拒绝话语行为就是交际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实现"拒绝"的交际意图。本文从对拒绝话语行为的分类入手,以直接拒绝话语行为为主,对拒绝话语行为的结构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口语语料库的使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可以更多地输入真实的英语语料,从而使学习者了解真正的本族语者在相似的环境中是如何交流的.本文旨在通过回声话语的口语教学活动,提高英语学习者使用回声话语的意识,能够流畅的进行口语交流,从而提高口语流利度.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9.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0.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涉及说话人话语生成与听话人认知推理。作为话语信息组构起点和认知推理前提的语用预设对话语交际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说话人语用预设量的偏差和说话人预设的语用含糊,均会影响说话人话语的明示性和突显度,制约听话人的正确推理,是造成话语误解的重要因由。  相似文献   

11.
解读Quirk看“虚拟”--兼答刘礼进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Quirk等有关虚拟语式重要性方面的观点的变化着手,探讨了“两型说”及其起源、Quirk等与章振邦等在类型划分上的异同、“两型说”的缺陷及刘礼进(2001)对Quirk等的误读,并指出,作为虚拟语式重要特征的“句法从属性”是客观存在,无法否认的。在解答刘礼进(2001)有关问题时,作者对“后时虚拟式”的最早观点作了部分修正,提出:“命令虚拟式”体现“语境后时”,“程式虚拟式”体现“意念后时”。  相似文献   

12.
半助动词是夸克等人提出的一个语法术语,但在他们前后出版的两部著作中,他们所说的半助动词其实并非一回事。通过分析夸克等人关于英语半助动词的论述可以发现夸克等人提出的中间功能动词,在理论上更科学地反映这种语言现象的实质,是对英语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和语法层面上已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但在语篇衔接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本文以Quirk等人对英语连接词的分类为基础,将所要研究的连接词分为7类。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中选取部分语料进行对比,探讨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手段使用的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在7大类连接词使用频数上存在着差异,中国大学生倾向于过多使用连接词,但在连接词的类型上较单一。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amiliarize instructional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with a useful design and research paradigm known as “Ask Systems.” Ask Systems are interrogative interfaces to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model conversations with a skilled,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Sch?n,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1983) or teacher. By selecting questions to answer, users access information or scaffolds that help them to solve a problem, perform a task, or comprehend domain knowledge. Ask Systems are potentially effective for designing interactive learning systems because question asking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skills in learning that affects comprehension and problem solving (Graesser et al., in: Britton and Graesser (eds.) Models of understanding text, 1996b; Graesser et 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3:235–241, 1992). By selecting questions to answer, students may also learn how to generate their own meaningful questions, because the quality of student-generated questions is strong predictor of domain knowledge and problem solving (Graesser and Old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5(3):524–536, 2003). Ask Systems are demonstrated that represent a variety of learning and task structures, including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problem solving, metacognition, causal understanding, and multiple perspectives. Although empirical research on Ask Systems is very limited, they appear to represent a potentially effective paradigm for designing instruction and conducting research in a variety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5.
王瑾琼  张岭 《海外英语》2014,(12):256-259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echo questions in people's daily conversation has not arouse enough interest in linguists yet; meanwhile, different scholars hold different views when it comes to such questions as how far the boundary of echo questions should extend, how they should be classified, etc. The following paper gives the echo question a new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t hopes to provide a more persuasive reference of future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6.
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所运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技能,是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课堂教学前进的动力。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积累了一些提问技能:一、灵活运用提问语,力求提问效果显著;二、提问的适量、适度和适时;三、实现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提问前的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提问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灵活应答都将更好地达到提问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记者招待会话语中出现的元表征现象可以分为引语和回声句两种主要类型.从语用学的视角探讨这些用法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有助于在语用方面发展元表征理论,同时有助于将元表征研究从传统的哲学、心理学角度转向语用学角度。  相似文献   

18.
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有效的课堂提问所应具备的技巧是 :提出更少的问题、提出更好的问题、提问要有深度、提问要有广度、使用等候时间、选择学生、给予有用的教师反馈。旨在表明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有效的教 ,它不仅能引发学生讲出一些“清晰而生动”的观点 ,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的行动……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走向成功学习之路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教学行为具有情境性、整体性和个体性特点。通过对若干高效物理教学课例的实证分析,归纳得出高效物理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在一个教学环节中覆盖多个教学目标;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注重使用实验资源;提出的问题品质高;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刘彦华 《中学教育》2011,(3):86-90,1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提问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来设计问题;在提问之时要关注与学生的对话;在提问之后要尊重学生的回答并鼓励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