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静 《华章》2011,(36)
本文试探析从清末到民初十年间,国人自办女学的历史进程.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3.
清末时期,袁世凯手握军政大权,主张派遣军事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民国初期,袁世凯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留学教育理念,其主政的北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留学教育的法律规章,规范了留学生的选拔、管理、经费等问题,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清末留学热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末女子留学的人数虽然少、时间也较短,然而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女子教育,尤其是女子高等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寒暑表。清朝末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在争议中萌芽;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经历了从两性双轨制到混合双轨制的演变;"五四运动"前,中国政府一直无视女子高等教育;"五四运动"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才真正起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教会女子大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之际,全国各地官办和私立的女校纷纷建立,女子学校教育发展迅速,河南表现得尤为突出,是全国的缩影。河南省所办女子学校不仅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而且具有相对完备的办学体制和章程。此外,河南在当时还涌现了许多个人捐资兴办女学的教育家,刘青霞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河南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7.
留学教育政策是特定时期内统治者对于留学教育的总体谋划和实施规范,体现其对留学教育目的、宗旨的认识。清末的留学教育是列强入侵、封建王朝趋于瓦解时的产物,具有救亡图存的性质,其政策特点为重点关注留日活动、以功名授予作为鼓励留学的手段、以中体西用作为留学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留学形式多样、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官费与自费相结合等。民初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文化激荡,留学教育政策的特点为留学选拔日益严格规范、留学教育政策缺乏延续性、政策实效不显著、地方政府对留学教育的影响力逐渐提升等。清末到民初的留学教育政策中蕴含着变革的性质,其本质是教育宗旨的改变,核心是留学管理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清末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近代女子师范教育孕育而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清末民初女师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同时,它打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等级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对现代女子教育及女子师范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一巨大的变革中女子教育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是中国社会动荡、变迁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其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观点,这对当时社会女子角色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女子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直到清朝末年之前都是没有任何地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妇女地位低下。我国古代有许多与“女”之有关的字,都带有贬义。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贵州的女子教育兴起,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呈现时间早、规模齐、影响广等特点。女子教育的兴起极大地唤起了贵州女性的独立意识,为女性的精神解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作者认为,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热情支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以及先进妇女的积极努力,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比清朝末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传统的积弊太深,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陆晓容 《考试周刊》2012,(41):152-153
1898年6月,上海桂墅里中国女子会创办了桂墅里女学堂,为近代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子学校。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陷入了困境,最终因“力乏难支”而在1900年秋被迫结束.前后不过两年。即使女学堂只存在了两年,但其影响力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相反,女子学校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经过努力.在1907年取得其合法开办的地位.由于列强入侵,清末民初之际,尤其是20世纪初,社会发生转型。中国自办女学也呈现出办学艰难、发展缓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全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热潮,这股热潮也自然波及到潮汕地区。当时有众多的潮籍学子留学外洋。他们满怀救国图强的爱国热情,在国外广泛地吸收新知,努力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民主思想。回国后,他们兢兢业业,发挥自己所学之长,为祖国的近现代化建设奉献自身的力量。同时他们积极投身家乡的社会改革,启发民智,在潮汕地区的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清末民初兴起的 ,它是中国新式教育兴起的一种征候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谨就清末民初新式女子教育兴起的概况、原因和特点作一简要论述 ,以显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一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晚清之际兴起的。其表现就是女子教育开始走出家庭教育的圈子 ,出现社会化、普及化的趋势。最早的女子学校是 1 84 4年由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所派的阿尔德赛女士在浙江宁波创立的。 1 898年 6月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在上海产生。女子学校在 1 90 7年以前增长很慢 ,以后有了一定的发展。进入民国 ,女子学校…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近代,中国女子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正是它的呼号倡导、实践示范、促改普通教育乃至走向社会开展职业指导,直接推进了妇女的解放。对女人来说,难能可贵的是自然生存的勇气,但光有勇气是不够的,掌握谋生的技能,争取经济独立才是女性能否堂堂正正做人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天津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与这一时期女子教育的兴办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女学生在学校里受到了爱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思想的教育,相对于其他阶层女性,她们的自我意识最先觉醒,故能自觉投身妇女解放运动之中。清末民初天津女子教育的开办,对促进妇女解放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钟佑洁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清政府在施行“新政”的过程中,为了培养“新政”所需要的人才,实行了鼓励留学的政策,其中包括女子留学,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末民初的短短20多年间,湖南留学运动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湘籍学子从负笈东渡到留学美国,再到远赴欧洲求学,留学运动可谓此起彼伏,方兴未艾.这一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彰显时代主题,体现湖湘人文精神等一系列特点.湖南留学运动对推动湖南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  相似文献   

20.
女子社团是清末民初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力量。它是由当时先进的女知识群体组建的社团,它的兴起是中国妇女觉醒的标志。先进的女知识分子受到当时经济、政治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纷纷组建团体以争取女性解放。因此,女子社团的兴起是各种社会力量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