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城市形象传播对于一座现代城市而言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传播话语权的不足,使得我国中西部城市的城市形象传播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困境。在分析造成中国中西部城市城市形象传播困境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电影进行城市形象传播活动建议。重点以《鸡犬不宁》这部传播开封城市形象的影片中所展现的开封城市特色元素为例,分析探讨电影在中西部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中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电影的美学观开始由传统的戏剧表演向电影摄像的内在品质转变。同时,引入了摄影美观,强调摄像、剪辑和人物形象。这一切变化显示了我国电影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11-118
农民工题材电影在中国现代化的想象和现实构架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化转移过程为参照,农民工题材电影经历了农民工城市身份的切入、搭建和融合的三个历史阶段。这样的阶段划分更能体现出农民工城市逐步融入的现状,以及中国电影在其中进行的深刻的艺术投射和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4.
近期中国电影中的城市形象呈现出一些相似的特点和局限:热衷于展现错综混杂的本土景观,热衷于通过漂流者的经历来表达身份焦虑,热衷于概括现时代而忽略了细节和个体。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提升城市的价值和竞争力,而提升城市形象最有效的方法就除了开展城市内部建设外,更应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城市形象传播活动。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东北亚区域国际化大都会,中国最大汽车工业城市、国际电影名城。课题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发现长春在城市形象在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不足,长春城市形象只有通过科学有效地传播,才能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价值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在对人的书写与表达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对人的重新发现;八十年代中后期对个体生命的张扬;九十年代后对现代人精神迷失与寻找的表现。本从电影主题对人的现照的不断深入作为切入口,探求电影在新的语境下的艺术提升。  相似文献   

7.
旅游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包括城市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笔者以为良好的城市形象将弱化旅游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城市形象的设计与建设将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形象尤其是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二者之间是双向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融合使中国文化出现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电影文化脱离了政治教化,电影媒介变成了一种娱乐手段。本文即对我国新时期的影视文学现象做出解析。  相似文献   

9.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产生的因信称义、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使得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蕴含明确的价值取向,大大提升了西方文化在全球传播和教育的效果。相比好莱坞,中国的传统儒家精神与"五四"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自由主义在近现代始终互相冲突与融合。改革开放以来,乡土社会日趋瓦解、大众娱乐文化的发达又使得现当代中国电影价值观更加复杂,直接影响了对观众的道德教育和公共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刘芳 《高中生》2011,(13):45
利用电影塑造英雄,表达国家利益和民众主张,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电影一直承担的一项使命和任务。从1978年以来,中国电影先后参与了"揭批‘四人帮’""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等,并在其中塑造了诸多英雄。到20世纪90年代,平民化的英雄,或者说英雄的平民化成为潮流。这类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焦裕禄》《孔繁森》。这类影片没有阶级斗争、没有具体的反面人物、没有尖  相似文献   

11.
顾瑜 《文教资料》2012,(32):179-181
公路电影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相较而言,中国公路电影到21世纪初期才逐渐起步,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有了一定的发展。纵观整体环境,中国公路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特定的原因。就国际环境来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类型电影对中国类型电影有积累性的影响,在思想上和形式上国际电影形态对中国电影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国内的社会形态是中国公路电影在21世纪初才产生发展的最为主要的因素,物质基础、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这几个方面都值得研究。再将目光投射到公路电影的导演们身上,他们有着某些共同的特性,有一些导演本身归属新生代或者受新生代的影响,关注内心世界,聚焦小情感。  相似文献   

12.
纵观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作品,“民族”这一概念始终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又有两个层面的内容:涉及电影美学的艺术本体层面和社会学的功能价值层面。关注美学传统和关注历史责任,这样的两种倾向,各自在不同的时期里表现不一,但都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在近百年的中国电影中,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影无论在关注的熊点,反映的角度,还是在工业体制和美学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谢晋到张艺谋,完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电影从现实到文化再到商业的转变。透过这一转变,深入洞悉改革开放三十年米中国电影的发胜轨迹,总结其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电影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如今各大影院已不再是门庭雀客,大众对电影热爱有目共睹。认知度上升导致大众对电影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中国电影迎来新挑战。面对外国大片如潮涌进,国产电影沦落到只有少数影片能勉强分一杯羹的境地。如何将市场化和艺术有机结合成了如今国产大片需要攻克的一道新难题。  相似文献   

15.
沈鲁 《教师博览》2023,(11):66-68
<正>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并不陌生,但也有一种熟悉的陌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印度电影曾经构成中国电影观众极为深刻的观影记忆。随着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开放度的提升,在中外电影多元璀璨的影像空间里,印度电影似乎并不占据主流位置;而且在我们的主观印象里,还常常认为印度电影数量很多而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音乐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电影《野草闲花》的插曲)问世以来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不论是在声音制作技术上,乐曲的配器使用上,以及人们的听视觉的审美观念上都在不断的进步。但是不论怎么发展变化,对于我国的电影音乐有一个灵魂主线是长久不变的,就是它的民族风格。本文以中国经典电影音乐为基点,以电影音乐中的民族风格为视角,时间跨度从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末,对其民族风格的构成机制做深入分析,期对电影综合艺术与音乐听觉艺术的结合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对于中国成功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经验”包括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市场经济以及发展经济不动摇等等。认真总结中国发展的经验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  相似文献   

18.
城市形象研究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新的学科研究方向的产生与兴起必然有一个过程,分析城市形象研究兴起的轨迹与背景,对城市形象本质的认识和建立科学的城市形象理论具有重要意义。1.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设计1996年10月“全国城市形象设计研讨会”于金华市召开,该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建设部干部管理学院和金华市联合举办,出席会议的有部分省、市领导和学者专家近百人,日本也有学者参加会议。大会首次系统交流、总结了城市形象设计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形成了不少共识,受到全国城市政府的关注和有关学者专家的充分肯定。故该会主要观点在当前…  相似文献   

19.
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帮助中国城市走向世界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基于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社交媒体平台正在超越传统媒体平台,成为建构城市形象的阵地,数据显示TikTok已经超越Instagram升至下载榜第一名。庞大的用户数量使得TikTok成为我国社交媒体平台的成功典例之一,并为塑造北京城市形象助力。以TikTok平台上“Beijing”标签下186条短视频的视频内容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TikTok平台建构北京城市形象的特点,UGC成为TikTok平台塑造北京城市形象的主要力量;人文类短视频在TikTok平台建构北京城市形象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众对于TikTok平台与北京相关的人文类短视频认可度较高;TikTok平台构建的北京城市形象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9,(2):75-83
教育电影在表达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准确认识和把握教育电影与教育思潮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审视和反思教育改革实践。追溯我国教育电影内涵的演化过程,明晰教育电影的时代内涵,并以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教育电影为例,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电影从黄金发展阶段、低谷调整阶段、重新振作阶段到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历史流变。对教育电影所蕴含的当代教育思潮,即全纳教育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素质教育思潮等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教育电影与教育思潮的互动共生关系,力图为我国教育电影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