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目的幼儿园体育教材在大班"跳的游戏"中安排了"跳皮筋"内容,目的是训练幼儿的弹跳力,跳皮筋时不仅手、脚、身体各部份机体都能得到全面锻炼,而且占场地少,设备又简单(一根橡皮筋).幼儿园开展这种活动确是灵活方便,又因跳皮筋时有一定的活动量,故在冬天开展更为适宜.但长期来教师因有"动作太难,幼儿不易学会"的想法,所以一般幼儿园都很少开展.为了探索幼儿阶段是否适合跳皮筋,如何教会幼儿跳皮筋,我们采用二种教法进行实验.1.先在地面上划线练习跨线动作,再在皮筋上练习跨跳动作(两步法).2.直接在皮筋上练习跨跳动作(一步法).对这两种不同的教法进行效果对比.  相似文献   

2.
折纸是一种取材容易,造型多样的儿童手工活动.它制作简便,种类繁多,作品富有想象力、创造性,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一张普通的纸经过折叠后就能生动地表现客观事物的特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用纸折出各种物体,做游戏活动的替代物,能让幼儿模仿和体验社会生活,学习和积累知识经验,很受孩子们喜欢.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内容,以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为重点,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加法采用“凑十法”,减法运用加减互逆关系,一般称为“想加法,算减法”,即“互逆法”。前者意见比较一致,但对采用“互逆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教师多讲授与学生多活动(主要是阅读教材、做实验及相互讨论)两种教法的效果孰优?这个问题已有较广泛的研究和较明确的结论。但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基础不太好的一般中学,尤其是一般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多活动是否也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的实验采用轮组法进行。 在本校高三年级选取两个基础接近的班级,以这两个班的全体学生为被试。这两个班  相似文献   

5.
数的组成比较普遍的教法有三种:一是完全由老师演示一个数的全部分合过程,幼儿跟着学习;一是强调幼儿动手操作,让每个幼儿在计算板上操作某数的一种分合方法,然后由老师概括其全部的分合方法;一是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足够的实物(如学习4的组成,就提供12样实物),让幼儿在操作中,把每个数分解的全过程演示出来,从  相似文献   

6.
在听课中,发现有许多自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课前在小黑板上写出若干条问答题(以小学自然第三册第一课“蚂蚁”为例)1.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各叫什么名称?2.蚂蚁身体各部分各是什么样的?3.蚂蚁爱吃什么食物?4.蚂蚁用什么方法寻找食物?5.蚂蚁怎样搬运食物?然后让学生读书,边读边思考以上五个问题并找出答案,通过汇报,学生答对了老师就表扬,答不对就鼓励学  相似文献   

7.
为数较多的小数应用题,其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都与整数应用题相同,所不同的是有些已知数据是小数。这种应用题一般必当作新知识来教。因为题目中的已知数据是小数,增加了学生理解题意的困难,所以我在教学中改用整数来叙述原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新生砖厂烧一万块砖用煤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8.
我教自然以来,听了一些自然老师的课,两位自然教师讲的《磁铁》这课给我印象极深,现记述如下,也许能给同行们带来点滴思考和启示。 教师甲 课前在每桌上分发了不同形状的磁铁及各种不同材料。上课时,教师首先一一介绍各种磁铁的名称、性质、作用,必要时还演示给学生看,当学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动手去拿磁铁学老师的样子做时,“你们别动看我做”教师厉声制止。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来参加赛课活动,听了对“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题的两种诠释后,印象深刻,感触颇深,现比较如下,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教材在"练一练"中安排了四道练习题,其中的2、3、4题(如下图),常见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12.
笔者近来参加赛课活动,听了对“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题的两种诠释后,印象深刻,感触颇深,现比较如下,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思考。教法A:1.复习:求比值3∶46∶89∶122.提问:结果有怎样的关系?3∶4=6∶8=9∶123.观察:从左向右看,你发现什么规律?从右向左看,你发现什么规律?4.概括: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5.沟通:这个性质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6.巩固:(略)教法B:1.导入:3÷4=6÷()=9÷()依据:商不变性质34=6()=9()分…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的基本类型”这节课,全课内容是阐述生物呼吸作用的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全过程。在A班,运用传统的讲述法,按教材的要求,较详尽地讲述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一系列物质变化和能量转移过程,适当地出一些简单思考题,随问随答,师生共同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本质,顺利地教完了新课。在B班,则运用“自学、发现、精讲”的教学法。上课开始,把自学提纲用黑板挂在墙  相似文献   

14.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犹如数学长河的源头,是儿童跨入数学门槛时首先接触的课题。用自然数列前十个数作为计数和计算的材料,就此所获的知识技能,对以后的学习起着奠基作用。现从教法上谈点粗浅看法。一、计数与计算有机联系“10以内”教材计数与计算两项知识,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编排方式,一是先计数后计算(如苏联教材),一是结合计数出现加减法。根据二者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15.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体现了一种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观念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下面,我通过两个案例,谈淡树立正确教学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我们听了两位教师教的“圆锥的体积”公开课。由于两人的教法不同 ,其效果也大不一样。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先由圆柱的体积计算导入圆锥的体积。揭示课题后 ,将已画好的三个圆锥图形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都是圆锥体 ,而且是直圆锥。继而认识圆锥的底和高。然后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怎样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呢?”没等学生回答 ,教师接着就说 :“要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空圆柱和圆锥体给学生观察 ,并说明这个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等底等高的。然后 ,老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 ,把沙子倒入等…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儿童语言发展上,“词”是核心问题之一。但调查材料表明,幼儿掌握词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有效地帮助小班幼儿理解词义.使其较准确地用词,把话说明白,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需做大量工作。为此,我们特设计本课题,先从幼词入手,采用以下两种不同教法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于初二物理《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课,我认为对初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要达到目的很不容易。物理天平是初中物理实验中一种重要的基本仪器,也是初二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结构较复杂,调节较困难的仪器,大纲规定学生要熟练掌握。为做好实验,在第一个班上我详细讲述让学生观察天平的构造,介绍天平的量度范  相似文献   

19.
在公开课上,笔者先后听了两位教师教学《葡萄沟》一文中“蒸发”一词。由于两人的教法不同,其效果也大不一样。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当出现“蒸发”这一词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蒸发就是液体表面缓缓地化为气体。这时,该教师怕学生听不懂,紧接着又赶忙补充说,小朋友把洗湿的衣服晾出去,晒干了,这就叫蒸发。学生听后似懂非懂。另一位教师则以学生的感性知识作依据,想方设法启迪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他是这样教学的:师:你们吃过葡萄吗?它是什么滋味呢?生:吃过,葡萄酸而甜。师:你们吃过葡萄干吗?它又是什…  相似文献   

20.
五(六)年制小学第一册数学教材关于10以内数的组成,主要是研究一个数是由哪两个数组成的。我觉得某数的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学中若能引导儿童探索出这一规律,他们就会根据这条组成规律,有次序地思考问题,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