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行为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引起麻烦的一种行为。这些问题通常包括学生对教师及学校的对抗态度(如骂人、发脾气、挑衅、推撞),破坏课堂纪律(如随意走动、干扰别人、交头接耳),不参与课堂活动(如上课不专心、睡觉、做小动作),以及课堂退缩行为(如畏畏缩缩、虚怯胆小)等。  相似文献   

2.
李阳  李蕙羽 《教书育人》2007,(12):35-36
人际冲突是指人际关系双方之间的紧张和对抗,包括相互间的不理解、不信任、怀疑、敌意和对抗。在社会心理学中,将人与人之间的排斥、敌视和侵犯等称为人际冲突。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显性的冲突,表现为直接用行为来对抗、侵犯、伤害对方;二是隐性的冲突,仅表现为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对抗或不相容。人际冲突是一种对立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马宁 《班主任之友》2013,(12):21-21
在家校联系册上连续写了学生课堂不专心听讲的内容,写完后却隐隐有些内疚。到了晚上,这种内疚感愈发强烈,于是,将身边的小豆豆诉诸纸笔。小豆豆A:他是办公室里的常客,他会在课堂上随意插话,打断你的教学思路;他会完全不理会你的教学,与同桌大胆打闹;他的作业永远都是擦掉重写;你对他软硬兼施的效果永远不会超过一个转身的瞬间……  相似文献   

4.
道德价值推导法是伦理学所特有的发现和证明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发现和证明任何行为或规范的道德价值,首光必须弄清道德价值终极标准:道德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究竟如何?这是道德价值推导法的一个前提;其次必须弄清道德价值实体,亦即弄清所要发现和证明的行为或规范之事实如何,也就是行为或规范的事实依据;是否实际存在抑或纯系子虚乌有?如果实际存在,它属于何种行为类型?它的本性是什么?这是道德价值推导法的另一个前提;最后用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来衡量这种行为或规范之事实,便可以发现和证明它们的道德价值;符合者便具有正道德价值,便是应该如何的行为或规范;违背者便具有负道德价值,便是不应该如何的行为或规范,这是道德价值推导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当今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特别是在下午的课上,学生经常出现短期疲劳现象;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或知识的迁移,学生的思维很难集中于课堂,甚至会出现与课堂要求相违背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王峥 《班主任之友》2005,(12):27-27
小学生非规范行为的主要特征小学生在以课堂学习为主的行为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非规范行为具有以下一些特征:——自然性特征。如,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等,是某些学生天然本性的显露。——偶发性特征。指小学生的课堂非规范行为的出现具有偶然性,在出现的时间上无周期和规律可循。比如,邻班上音乐课,有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独特性特征。学生的某些非规范行为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具有独特性。如,有的学生课堂上提出与教师所讲内容无关甚至刁难性的问题,有的学生请人代劳作业或抄袭或以旧充新等。——共生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倡行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的今天,重视、探讨和巧妙利用纠正学生课堂非规范行为,对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一、小学生非规范行为的主要特征小学生在以课堂为主的学习行为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非规范行为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自然性特征。如,课堂上注意不集中,搞小动作等,是某些学生天然本性的显露。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的课堂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益课堂行力,如听讲、思考、练习、发言、操作等等;另一类是无益课堂行为,如说小话、搞小动作、或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等等。有的儿童有益课堂行为占优势,无益课堂行为基本上呈隐性状态;有的儿童则有益课堂行力很不稳定,无益课堂行为呈显性状态。个体间课堂行为的差异,最终导致的是学习成绩出现差别。有益课堂行为率高的学生,往往发展较快,学习成绩较好;无益课堂行为率高的学生往往发展迟缓,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儿童的无益课堂行为,我们应设法予以矫治。 一、教师…  相似文献   

9.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来划分主要是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而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综合上述的分析,我们把课堂…  相似文献   

10.
反对宪法司法化的学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可以通过宪政立法的方式将公民的宪法权利具体化,用这些具体法律去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因而从根本上看不需要宪法规范的直接司法适用;二是宪法规范只是行为规则,不是裁判规则,不具备可司法性。对这两点,我不表赞成。首先,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不可能也不需要用宪政立法的方式具体化,因此宪政立法虽然重要,但不可能替代宪法司法化的价值;其次,宪法中虽然有一些纲领性权利规范不具有可司法性,但多数宪法规范既是行为规则,又是裁判规则,具有可司法性。当然,就宪法司法化的具体操作而言,在受案机关上,出于对法治成本的考虑,可以利用现行普通法院系统,而不必另行设立宪法法院专司违宪诉讼案件;在受案范围上,只宜受理具体行为违宪案件,而不应行使对立法的合宪性的审查权和对国家机关权力争议的审查权;在受案程序上,可以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处罚前置等程序,而不必单独设立一套宪法案件的司法诉讼程序;在宪法解释上,应依据经验法则限制在常识范围内,不应作扩大或限制解释。  相似文献   

11.
姬武 《家教指南》2003,(8):22-24
学习疲劳症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倦怠、厌烦、懒散、拖沓的精神状态。患有学习疲劳症的学生,或在课堂上不听课,不做笔记,东张西望,搞小动作,看课外书消遣,甚至睡觉;或课后(自习课)不复习,不做作业,不思考问题,提不出问题供自己钻研、解决,更不去请教同学和老师;或三天两头请病假、事假,逃避上课,更逃避测验、考试,逃不了,就胡乱做做选择题,快速交卷;或对各种活动小组不感兴趣,甚至连体育课中有规范要求的项目和训练都不感兴趣,只喜欢“自由活动”……学习疲劳症在中学生中为数不少,不可忽视。中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和教学中,无论是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有时总会碰到极个别行为不规范或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另行其事的学生,当老师批评他几句后,不仅没有引起重视或反省,反而视老师为眼中钉,实施他“以牙还牙”的报复,课堂上故意睡觉,做其他作业,做出完全不听的样子,以此来故意气老师,达到他刻意“挑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专家分析,施工图审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业主的行为不规范有关。据有关资料统计,真正因设计原因造成质量事故的不足8%,而绝大多数事故都与业主直接或间接的不规范行为有关。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不顾技术和力量,一味“追风”向“钱”看,他们或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或未经设计部门同意就随意更改图纸。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改革要防止课堂“活”而不“实”的倾向。开放内容,教学内容要扎实。防止随意补充材料;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要落实。防止放弃教师指导;课堂活跃,学习目标要务实,防止表面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研究》2006,(11):67-67
在中职招生过程中,为了抢夺生源,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着支付生源组织费、虚假宣传、随意承诺等不规范行为。针对这些问题.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上.与会专家指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完善中职招生办法。确保中职招生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及表现课堂问题行为有多种多样的外在表现,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的;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的。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  相似文献   

17.
《生活教育》2009,(6):7-7
教育部4月24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用三个“坚决”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如今,练习进入课堂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纵观课堂上教者所设计的练习,或随意,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无具体的训练要求;或机械,死抄硬背的现象仍不少见;或盲目,撩深挖浅,让学生无法下手……真正落实双基,达到提高语文素质之目的,合理设计课堂练习显得尤为重要。一、落实基础知识,注重层次性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鉴于知识本身的层次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练习设计必须形成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1.知识层次知识从其纵向的层次结构上可分为基础性知识、理…  相似文献   

19.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初入学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1)学习动力不足,消极漠然。有的孩子仅听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时候无精打采,上课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不是遗漏知识,就是曲解。(2)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说话,吃东西,看课外书籍或在书本上乱写乱画。(3)不知所云,不知所措。一个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一部分同学对于教师的语言习惯不能适应,难以及时、准确地理解教师讲话的内容、要求.在课堂上往往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20.
李小龙 《辅导员》2014,(24):63-6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理课堂也焕发了新的活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小组讨论频繁举行。不过,笔者发现,在这些热闹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形式化弊病,隐藏着诸多的无效教学行为,忽观丁教学的本质,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情境:随意创设反成干扰纵观今天的物理课堂,过度、过滥、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物理课堂。只要是"观摩课"、"示范课"没有不创设各种情境的,这些情境中有些过于强渊新奇,以博人眼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