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比较“博客”与“粉丝”这两个外来词,探求两者在语素化过程中音节选择的特点,分析其理据,并探求两者在语言系统中发展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与“做”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高频词,在日常学习与写作中不但学生容易将两者混淆,就连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也很难将两者准确地区分开来。本文着眼于“作”“做”组词功能、各有关义项及其用法,分析两者的差异,试图探究两者的正确用法,以求对日常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教育管理者”和“教育领导者”是教育管理学中应当着力研究的重要概念。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管理界在两者认识上的误区 ,认真分析研究了两者的异同 ,并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暴戾”与“暴力”是一对同音近义词,在日常运用过程中往往容易混淆不清,其实两者词义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刘芳婷 《考试周刊》2011,(89):85-86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格助词的用法是一大难关。其中,在表示起点的格助词用法中,“から”与“を”的误用现象频繁。很多日语学习者认为两者在表示起点的含义时可互换使用,这是导致误用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大量误用句的比较分析。阐述两者在该用法上的异同及限定条件,以便于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6.
“はず”和“ゎけ”区分使用历来是日语学习中中级目语进阶上的难点。由于中文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其用法和意义准确地领悟,更别说正确地使用了。本文基于这一点,在两者意义句型的类型,及两者可替换性上作了进一步分类和阐释。以期对于这一难点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庸”、“中和”,皆为儒家思想精髓,历来为中华民族所推崇和追求。“中庸”由孔子首倡,但孔子并未就此进行阐释。历代都有关于这两者的不同阐释,“中和”为“人道”,“中庸”为“天道”,两者共同组成了“道”。“中庸”之“中”为“中和”之意,是将“人道”推及到万物,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8.
“はず”和“ゎけ”区分使用历来是日语学习中中级目语进阶上的难点。由于中文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其用法和意义准确地领悟,更别说正确地使用了。本文基于这一点,在两者意义句型的类型,及两者可替换性上作了进一步分类和阐释。以期对于这一难点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发现,“现实”对于“思想”具有基础决定作用,“思想”对于“现实”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实践”是促成两者从对立到统一的根本方式。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现象性”与“本质性”、“历史性”与“未来性”、“个体性”与“普遍性”、“局部性”与“整体性”的四种张力结构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在两者的对立中把握两者的统一,也要在两者的统一中把握两者的对立,不断促成两者在对立统一的相互转化中螺旋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102页分析主要矛盾时指出: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教材的116页在分析内部矛盾时指出: “事物的内部矛盾足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是否意味着“主要矛盾”与“内部矛盾”是一回事呢?不然,两者的关系应该是较明显的。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两者的相互联系1.两者都是从矛盾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的。“主要矛盾”与“内部矛盾”都是从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关系”角度出发,一个从动因根源,  相似文献   

11.
“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都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 ,在概念的内涵表象描述上是一致的 ,但两者在教学方式、方法及阶段性目标等方面完全不同 ,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12.
在《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中,王弼多次提及“本”、“末”,也提出“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思想,“息末”和“举末”当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两者并不矛盾。本文从梳理“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出处出发,明确两者的同异,接着试比较王弼与老子哲学思想的不同,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论述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墨子“兼爱”观与佛教“慈悲”观,揭示两者在本质、基础、主张三个方面的相似点以及两者在所包含的对象、阐述的角度、历史进程方面的不同点。从而阐明墨学渐衰的原因及释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在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时,经常会遇到“改写”与“省略”,有些同学常常混淆两者,不能将他们区别开。其实,这两者是有不同之处上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虽然英语“assoonas”经常被译成汉语“一……就……” ,但英语“assoonas”与汉语“一……就……”属于不同的范畴 ,两者在句法结构、连接方式及语义关系上有诸多的不同。本文尝试着从上述这几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 ,从而有效地避免两者之间的完全对应与等同  相似文献   

16.
倪娟  陈振 《教育学报》2023,(1):126-137
“减负”与“提质”因其各自内在运作逻辑不同而有别,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双减”政策实施一年以来,学校延时服务及校外学科类培训整治两方面落实有力,成效显著。但是,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双减”政策如何得以持续发力,真正实现“减负”与“提质”,尚需要在执行理念、行动路径与推进策略上统筹施策。在执行理念上,“减负”与“提质”在“追求美好教育生活”旨归中得以统一,互为目的和手段,通过“减负为目的提质”与“以提质为目的减负”的动态过程,不断走向更加统一,最终以共同旨归超越两者的对立关系,从而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目标;在行动路径上,解决“断裂”的根本在于明晰“减负”与“提质”之间的内在关联,切断或阻滞两者恶性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循环链,加强教师培养,优化学生管理以及调节资源配置,构建“减负”与“提质”协作互嵌机制以实现两者关系的有效弥合;在推进策略上,更需要结合不同群体、学段、年级、地域及基础等,分类调研研发不同举措,结合不同阶段形成不同攻坚重点,在一统性的基础上增加灵活性、提高适切性,方能达到“双减”政策初衷,以解决根本性长远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清政府先后让张之洞和张百熙制定出了两个学制,即“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两者颁布的时间相差很短,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学制的更替是很值得深思的。通过考察两个学制的内容及两个学制制定者之间的影响力,可以发现“癸卯学制”代替“壬寅学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量”与“率”是高中生物试题中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解题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地辨清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往往会导致“满盘皆输”。本文将从4个方面对此作一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文”“道”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上的一对概念,在引入语文教学以后,涵义发生了变化。“文”“道”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对主要矛盾,对其涵义及两者关系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从“文”“道”的涵义入手,探讨语文教学中“文”“道”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作”与“做”的用法混乱,本文追溯了“作”与“做”的起源,归纳了“作”与“做”的历史演变过程,阐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并就“作”与“做”的规范可能性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