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我国哲学界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常有争执。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哲学界大都是依循主体-客体模式来处理价值问题的。在这种模式中,我国价值哲学研究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20世纪90年代初,哲学界开始了对主体-客体模式的反思和批判。为了超出主体-客体模式,寻求专属价值哲学的方法和思路,哲学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提出了四种代表性的路向。但是,这四种路向从根本上说都未能超出康德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哲学走向发展哲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发展理论、生态哲学和发展哲学具有各自不同的致思路径。传统发展理论崩解的原因在其缺少对发展问题的前提性批判、元问题的拷问。生态哲学体认到这一点,但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矛盾,使之无法彻底澄清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困惑。而发展哲学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从本体论、思维方式、价值论、伦理观等诸方面扬弃了先前的理论,从根本上超越了生态哲学。因此,发展哲学必将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老庄哲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西方经济学的某些不足后,结合老庄哲学的思维体系,我们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理:生克原理、整体原理、多元循环原理。其主要特点是整体、平衡与和谐。最高境界是天人和谐原理,目的是发展循环经济,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  相似文献   

4.
简涛 《凯里学院学报》2011,29(3):101-103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调查访问法对国内大型体育场馆存在的赛后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国外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问题的相应对策,旨在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及随之而来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球融合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种全球范围各个方面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必然使价值冲突、价值碰撞成为新时代的突出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全球化实践格局实质的考察,通过对价值内涵的简要分析,梳理出几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哲学研究路向。而针对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价值领域的突出问题,马克思哲学实践基础上的价值观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问题范式。  相似文献   

6.
认识对象并非现成的存在,而是对象化的结果。对象化有两个路向,即“形的路向”和“力的路向”。前者指向结构性对象,其典型形态是物体,体现出“客观思维”的特征。后者则指向境域性对象,体现了“身体的综合”功能。西方传统哲学依循“形的路向”,中国传统哲学则依循“力的路向”。两种路向的互补、沟通是现代哲学进步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基础是以大工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社会,近代对这个社会真正作出科学理解的是经济学,新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内在同一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蒲鲁东是第一个自觉地将哲学经济学化、经济学哲学化努力的思想家,他对马克思实现哲学的经济学转向具有重要启示和推动力。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在融合构成马克思真正实现总体性全方位的理论革命的基础。马克思哲学就是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在反思传统观念与行为基础上提出的新型社会发展观。它用整体、全面和辩证的观点理解发展,认为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人、自然、经济、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持续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发展与可持续性的统一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走出生存危机与困境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国内的行政哲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集中探讨了行政哲学研究的意义、行政哲学的相关概念、行政哲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行政哲学的内容体系、行政哲学学科构建的途径等问题.盘点总结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展望行政哲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景,有助于推动国内行政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个现实的话题。近年来,学术界就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前提,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人与自然等几个重要关系,可持续发展中的时空意识和实践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论的反思诸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推动着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举措,从第一次理论提出到取得今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仅仅用了三十几年的时间,相对于人类发展史上的其他理论而言,可以说是一日千里。中国虽然在发展背景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却是始终如一,并且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虽然国际国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发展理论经历了由追求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的传统发展理论到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发展理论的发展过程,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多学科思想的集成,是区域发展理论的最高层次。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地域上的落实与实现,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果。是区域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贡献。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是坚持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前提;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生存是对人生活性状的描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生存问题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及人自身的内在的双重属性之相互影响与制约;生存观念既是对生存现实的反映,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的本性尤其是其自然属性的作用,由此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则使人类不得不寄希望于可持续发展观。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固然是人类活动的基点,但人的生存不应局限于此。只有人的生存观念有所提升,人的生存品质才会有实质性的改进,生存的意义才可能凸显,可持续发展或许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剖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态势,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是人类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也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上。回顾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水平的评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研究中的成就和不足之处提出了见解,并指出了今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人类如果试图追求一个长期稳定而高速的发展模式,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武装自身,使其广泛的深入人群,获得人们的共识,促进国际合作.中学教育则是最便捷高效的手段.通用技术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科目,是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好平台.我们可以从技术与设计的角度切入发掘两者的联结点,并通过改善教学模式等方法成功有效的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向学生阐释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通过社会生产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理想。这种旨在社会发展的价值关怀,关注人的未来发展,关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社会批判及美好向往绝非今日才有,而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诠释。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作为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显示出鲜明的科学性。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恒久魅力。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立论基础的虚假性和实践模式的空泛性,导致这些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关系逻辑。科学发展观不仅合理地解决了资本关系逻辑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而且在吸收可持续发展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对发展的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持续性等作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解释。因此,它全面地超越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