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陈俊 《青海教育》2021,(4):23-24
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机制,对区域内学生学业表现及影响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把握监控,对未来义务教育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引导和科学决策,发挥督导机制监督和监管作用是必要的.本文据此探讨了完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督导机制,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钟君 《考试研究》2014,(6):69-73
澳大利亚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义务教育国家基准,并建立起国家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在介绍澳大利亚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立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其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包头市东河区把握了一个教育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作为"样本县"参加了该年度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现了人员安全、数据真实、过程规范、工具保密的既定目标。经自治区督导评估中心推荐上报,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授予了"县级优秀组织单位"称号。2019年,包头市东河区将作为"协议县"再度参加监测。现将过去一年监测实施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作以交流,携手兄弟旗县总结经验,焕发力量,高质量地完成今年的监测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任务。” 广州市于1990年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随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也通过了省的验收,基本实现了“两基”。在“普九”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出“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方针。“普九”完成后,随着普及率的全面提高,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就上升到主要地位,突出表现在:尽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水平和整体素质逐年稳步提高,但学校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中运行,学生全面发展有缺陷;学校之间办学水平悬殊;学生之间,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之间素质水平差距大;中下生比例偏高。客观存在的教育状况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初中阶段,是人的身体、思想、知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又是义务教育的出口,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阶段,初中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我们把大面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作为“普九”巩固提高的中心工作,其中,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是保障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手段,有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落实,有助于规范教育行为,引领正确的社会舆论,有助于保障公民获得优质教育的权利和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在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一个模型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10.
<正>5月24日,包头市10个县(区、旗)全部参加了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此次监测中,东河区作为自治区8个样本县之一参测,其余9个县作为协议单位同步参与监测,在市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128所样本学校、3124名学生、128位校长、1131位教师圆满完成了监测任务,实现了国家义务教育质  相似文献   

11.
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是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既有成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焦点问题。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中,质量监控是最基本的可控变量,而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教学质量的高低则更多地依赖于执行过程中的主观管理和质量监控。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基于教学监控系统的时效性考量,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标准应明确定位为保障性的底线标准和提升性的发展标准。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设计要明确相关主体及其系统的组织架构、权力分配、权责分布与支持系统,它是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浅析义务教育法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行教育法制的理念是教育人权主义 ,基于这一理念和法律规范本身的要求 ,已实施了 15年的《义务教育法》在其结构、目的、依据、法律文本的用语等几方面既有其合理性 ,又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 ,我国既有必要对《义务教育法》作相应的修改 ,更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补充、完善。这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查分析了安徽省宿松县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并就农村税费改革如何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贫困作为一个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一直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而存在。绝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虽然近年来我国扶贫力度加大,农村的贫困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但我国农村中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调查,到2004年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虽比2003年减少了290万人,但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从长远发展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强化思想认识,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教育资源,统筹教师队伍,优化制度环境,加强监测检查,整体构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实施过程中,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仍然存在投入体制、投入总量太小、投入经费结构不合理、投入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必须在法律层面加强立法,以法律的方式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