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渴盼出发     
是绿树浓阴中的一只小鸟,我渴盼出发,外面的世界里有美味的琼浆甘霖;是清波浅塘里的一尾小鱼,我渴盼出发,外面的世界宽广无垠任我尽情游戏;是母亲胸怀里的幼虎,我渴盼出发,外面的世界里有更可口的早餐……外面的世界是我美好遐想编织而成的梦,是我人生中最感人的童话,是一切事物所要表达的主旨,因此,我渴盼出发。我要出发,我要探求外面的世界。我要迈开脚步,大踏步走出门去,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要像毛泽东年轻时一样遍历名山大川,要他三分“还看今朝”的豪壮;我要追寻徐霞客的足迹,横越山岭,纵跨森林,趟奔腾的江河,涉阴险的草地,深入不毛,…  相似文献   

2.
渴盼光明     
天神昨晚告诉我,我将只能拥有最后一天的视力,希望我抓紧所有时间,观察我最珍爱的东西。一阵沉默之后,我平静地点了点头。清晨,我早早地来到这险峻的峰顶上,静静地守候着日出。慢慢地,火红的太阳露出一线金色的笑脸,透过地平面,掠在我的头发上,暖洋洋的。然后它悄悄地探出了头,大地立即抹上一层金色,万物仿佛都就此苏醒,开始它们生命中新的一天。荷叶上晶莹的泪珠消失了,它们经历了整夜的黑暗之后,又开始重新挺直了腰杆。起来了,全起来了,太阳的火焰又  相似文献   

3.
一直没有机会做教育志愿者,去把爱撒向山区的孩子们,我便抓住下乡援教的时机,了此心愿。数十次的下乡援教,走遍了老区确山的各个乡镇,刘店、新安店、瓦岗、朱沟……处处能看到求知若渴的眼神。静静的教室,老师们刷刷地记录,用心地聆听,他们珍惜因我的到来而拥有的教学交流时机;孩子们羞涩的眼神,真挚的回答,追逐汽车奔跑相送的脚步,处处流露着朴实的情感,处处真情让人依依不舍。初到朱沟镇鲍棚中心小学,我深深惊讶于它的贫穷。依山而建的学校破落而简陋,五间旧瓦房,四壁窗户透风,塑料布在窗框上迎风摇曳;没有通电,一块悬挂的破铁片权做上下…  相似文献   

4.
5.
在燥热的“三伏”里,最渴盼得到一杯清凉的茶水;在饥饿难耐的时刻,最渴盼得到一小碗稀粥;在琳琅满目的儿童大世界里,最渴盼得到一个现代化的玩具和可口的食品……只有渴盼才能在满足之时感到快乐,只有渴盼,才会在满足之时倍加珍惜。可是,林林体会这种渴盼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7.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和大陆的炎黄子孙是同宗同祖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浓浓的乡愁是剪不断的,台湾各个时期的作品针对这一主题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台湾同胞渴盼祖国统一和渴望回归故园的殷切之情.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和同事们应邀前往杭州二中参加了"聚焦课堂"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五位老师分别上了一节展示课,课后陈钟粱、李强等几位专家进行了评课。在评课过程中,部分专家和上课的教师,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作为与会者,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9.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丘逢甲(公元1864—1912),字仙根,号蛰仙,又号沧海。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一个塾师的家庭。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中进士后,见仕途污浊,乃弃官归里,主讲于台湾书院。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战败,清廷惧敌求和,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丘逢甲闻讯奋起抗议,并率台湾人民起义抗日,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孤独”是王安忆创作中的一个情结。在她看来,人类本质上是一个流浪与飘流的群体,人生在根本上是一次孤独的旅行。本文从“孤独”这一视角论述了王安忆对人的生存境遇与人类生存本质的追问。透过对“孤独”的深切体验与审视,寄托了王安忆对人生之谜、人的生存与命运的执著探寻与叩问,从根本上服务于她试图拯救人类于生存困境并在精神上实现救赎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1.
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对这首词进行新的阐释,又从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挖掘其深藏的底蕴,以期对这首词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工》2011,(9):21-22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用工形式,已经成为基层医院、学校等单位一条重要的用工途径。但同时,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相关法律的不尽完善和缺失,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根据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的要求,对全省21个市州、49所直管院校,  相似文献   

1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这首《七夕》清新俊逸,向以含蓄著称。它的基调是婉约深沉,还是轻松欢快?历来见解不一。唐人写“宫怨”、“闺怨”诗甚多,我看《七夕》属此类型。它写一个少女(或少妇)在寂静的初秋夜里的悲凉心情,暗示出她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此诗一开始就定下基调:“银烛秋光冷画屏”。室内单调、寂静。初秋夜晚,白烛摇曳,从屏风上反射出一片凄冷的气氛。“冷”字贯串全诗,是笼罩整体的凄凉美的意蕴。首句点明气候(初秋)、时间(夜晚)、环境(独居者寂静的深宅),即创造了一个金碧辉煌而又阴森(?)寂两相对照的环境:特定的自然环境,更主要的是特定的社会环境——一个心情抑郁的少女(或少妇)所幽居的深宅大院。她是被禁锢者?被遗弃者?企盼宠幸者?憧憬某种幸福者?怀有某种苦闷者?由读者去想象吧。  相似文献   

1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