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所发现的《瑞像图》,相当破残,是比较重要的佛教绘画。这幅绢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保存的比较好,早在1920年代藏在印度国立博物馆。另外一部分是几件残片,留在英国博物馆。1964年,美国学者曾对这些残片作过研究。最近,英国博物馆和日本东京讲谈社合作出版斯坦因收藏西域文物的目录。我就想重新研究这一幅画,试想恢复它原来的样子。《瑞像图》印度收藏部分90厘米高,可是按照斯坦因自己出版过的照片,原画高2米多。本人调查中推测这幅画本来高3米宽2米多,超过所有从藏经洞出土的其他绢画。《瑞像图》很早有学者认为是重要的佛画。这幅与其它佛画不同。虽然画面内容规模大,而不是一幅净土画。所表现的不尽一躯佛像,而集绘了历史上有名的印度等地的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壁画中的沙弥守戒自杀图研究蔡伟堂《沙弥守戒自杀品》是敦煌石窟壁画故事画题材之一。莫高窟现存三幅,分别绘于北魏第257窟①,西魏第285窟和五代第98窟。其中第98窟一幅画面剥蚀脱落甚残,情节模糊不清。本文拟对保存完好的第257、285窟二幅画进...  相似文献   

3.
对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开博物馆的莫高窟第321窟的两尊动物原塑塑像以及该窟现存塑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认为这两尊原塑动物塑像是祥瑞白狼,进入莫高窟的洞窟中与敦煌阴氏家族的阴守忠有关。莫高窟其他洞窟中与之类似的塑像均是以瑞兽的形式仿照此窟白狼而塑造,起着护法神兽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1900年7月2日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发现了震惊中外的藏经洞(第17窟),出土了数万件敦煌遗书。1944年8月30、31日,莫高窟中寺后园土地庙中又发现了85件(和32件残片)敦煌遗书。批量出土的敦煌遗书有案可稽者仅上述两次。莫高窟有没有第二个藏经洞?本文从回鹘文写本来谈这个问题。1974年10月,日本龙谷大学百济康义先生赴斯德哥尔摩瑞典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调查回鹘文写本,对该馆所藏回鹘文经典引进了编目、定名的整理研究。此后百济先生又几度涉访斯德哥尔摩,将日本各家所藏的回鹘文写本与瑞典藏本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一些写本出自敦煌,但非第17窟所出,晚于第17窟封闭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在莫高窟第431窟中心塔柱南侧上层的西魏壁画中,有过去多被称为"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的两幅作品。近笔者在对此两幅作品与莫高窟相关的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又根据佛经、文献等资料,考证其应该分别为"乾基罗"和"茂持罗",即《大方等陀罗尼经》所讲的梦王形象。  相似文献   

6.
敦煌文书《辛亥年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中的"法华塔",前辈学者认为是今天莫高窟第143窟或第161窟上方的塔。通过考察此两塔塔内的内容,发现都与法华塔不符,在重新解读文书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文书中的"法华塔"为莫高窟第234窟上方之塔。  相似文献   

7.
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故事画中的持麈人物是莫高窟历代洞窟中最早的持麈人物图像。本文论述第285窟南壁故事画中两次出现持麈人物的意义与内涵,并指出由第285窟持麈人物所体现出来的南朝传入北方的文人意识,是此前莫高窟壁画中所没有的,第285窟麈尾的形制特点也反映了时代风格的变迁和南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第4窟东壁门南于阗皇室供养人画像的身份分别是于阗国王尉迟苏罗及其皇后阴氏、两位于阗公主及两位婢女。榆林窟第31窟甬道北壁所绘的男女供养人像也是尉迟苏罗与阴氏夫妇。莫高窟第4窟内其他汉装男女供养人像可能均为敦煌阴氏家族的成员,此窟可能是于阗皇室与阴氏家族共同开凿的一个洞窟。莫高窟第4窟与榆林窟第31窟建成的时间,都在北宋初期尉迟苏罗继位为于阗国王之后。  相似文献   

9.
第296窟位处莫高窟南区偏北处。中型,主室为覆斗式,西壁开一龛,是敦煌莫高窟早期的代表洞窟之一。此窟的北壁贤劫千佛之下、金刚力士的上方,以传统的横卷式绘有一幅故事画,长4.32米、宽0.40米,除其最东端为近代穿洞所破坏外,其余诸故事情节和画面等,都保存完好,是莫高窟故事画保存较好的一幅。  相似文献   

10.
卢舍那示现三重本末成道——莫高窟第36窟三幅说法图新解梁尉英第36窟位于莫高窟中区第一层,实际上就是第35窟的前室。第35窟是唐窟,经西夏重修,第36窟是五代所重修。①敦煌遗书P.3564《莫高窟功德记》记载了五代重修第36窟事,此次重修的功德主是唐...  相似文献   

11.
对近百年来敦煌白画研究各个方面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所作出的贡献作一简介,并对其各自的优劣加以扼要述评,也提出了作者对敦煌白画研究的思路。文末附有《敦煌遗画、敦煌白画整理与研究主要论著目录》。  相似文献   

12.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分析说明并研究,表明其中的两小部分是敦煌壁画底稿《观无量寿经变稿》,并认为应是莫高窟第55窟《观无量寿经变》的壁画底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第294窟顶西披、南披部分壁画进行考释,确定此画是须达拏太子本生,依据《太子须达拏经》绘制。进一步对敦煌石窟中的须达拏太子本生画进行梳理,重点对第423、427等窟的此内容进行考释,并将第294窟须达拏本生画中现存的榜题与敦煌文书中此故事的榜题写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莫高窟第98窟壁画存在严重的酥碱病害,脱去壁画地仗中的易溶盐可防止酥碱病害的再次发生.本研究通过室内研究,筛选出了适宜的壁画修复材料,通过现场试验筛选出修复加固和脱盐处理一次完成的新工艺,并对酥碱壁画脱盐后的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5.
王芳 《家教指南》2016,(6):58-70
敦煌地区的莫高窟和榆林窟盛唐至五代洞窟壁画,以及藏经洞出土绢画、版画、纸本画中,出现一些携抱童子的男性图像。通过比较犍陀罗、龟兹相关图像,认为这种特异图像为旷野鬼夜叉。继而检阅有关佛教文献,得知原本啖食童子的旷野鬼夜叉,被释迦佛降伏后皈依佛教。敦煌地区的旷野鬼夜叉图像表明,在当地夜叉已转变成庇护童子的善神。敦煌旷野鬼夜叉图像是在西域龟兹、于阗等地佛教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在敦煌发展过程中又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铁山 《家教指南》2001,(2):101-106
本文在对莫高窟北区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收藏的同书残卷比较,提出:(1)该回鹘文残叶的翻译年代为元代;(2)回鹘文译本《杂阿含经》至少有卷子式和贝叶式两种版本;(3)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合经》为手稿本;(4)该回鹘文译本译自汉文,且采取摘取汉文原文中的部分词句直译而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敦煌藏经洞文献、绢画等资料,对P.4518的39件佛画的绘制年代作了初步探讨,并对其包捆、入藏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8.
S.P.76《维摩诘经变稿》试析──敦煌壁画底稿研究之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其中的三小部分是为敦煌壁画底稿《维摩诘经变稿》。作者又通过对敦煌莫高窟洞窟壁画《维摩诘经变》的考查,根据画稿与壁画在成作时代、画面内容、佛经版本、布局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对应一致,认为S.P.76《维摩诘经变稿》是莫高窟第98窟《维摩诘经变》的壁画底稿,同时也应为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绘制的参照底稿。  相似文献   

19.
陈菊霞 《家教指南》2011,(3):32-37,125
为庆贺翟法荣擢升都僧统,以翟法荣及其弟翟承庆为代表的翟氏家族于咸通三年至咸通八年在莫高窟兴建第85窟。曹议金担任节度使的五代时期,嫁到翟家的曹议金长女又组织重修了第85窟。第85窟甬道北壁的重层壁面以及东壁门北侧供养人的重绘痕迹都说明,曹议金长女不仅主持重修了第85窟的甬道,而且也重绘了第85窟东壁门北侧的供养人画像。  相似文献   

20.
西方表现性绘画与中国意象绘画在不同的东西方文化与审美作用下,发展出了两种迥异的绘画体系,而艺术趋向上的一致性,却使得两大体系有了比较的可能性。在对两大体系的分析与探究中,开拓出了绘画语言探索的丰富性与一致性,并在对终极目标的一贯追求中分析表现与意象绘画,进而扩展出共性中的个性,并融汇中西,领悟绘画本体的独立自在和多元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