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丹用《乌鸦》打破了一段时间以来文坛的沉寂,以“身体写作”为卖点主动迎合所谓的“时尚”,九丹和《乌鸦》的走俏既不体现文学的价值,也不代表女性话语权力的增强,却恰恰证明了网络时代文学魅力的衰落,文学传统功能的降低以及男性话语霸权的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2.
近10年来,我国文学尤其是小说作品充分展现了社会转轨时期人们精神躁动、欲望膨胀的情况.在"金钱法则"日益取得支配地位的情况下,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肉欲放纵中进行精神的自我放逐,社会呈现出一幅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景象.文学所反映的这种社会现象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3.
《成才之路》2011,(15):6-I0002
微笑是人所特有的表情,是人心灵绽开的花蕾。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中,只有人才最会微笑。  相似文献   

4.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王葡萄的形象和诸多男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为视角,从王葡萄形象对男性神话形象的颠覆、对男权意识中心与寡妇话语偏见的解构以及女性性欲的重构等三个部分,来探讨严歌苓文本中对男性中心叙事的消解和在已有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对女性文学的自觉书写。  相似文献   

5.
正置身张谊校长的课堂,我感受到了阵阵书香,与学生们一起,让心灵获得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听课前,我仔细读了《爬山》这篇课文。父亲借爬山一事,用朴实的语言来教育儿子:爬山的过程既是征服山的过程,也是征服自己的过程,让我深有同感。其实,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座大山。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我们才能到达高的顶峰,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对我而言,面前的大山就是要深入课堂,深入学校,了解教师、学生,熟悉教育教学工  相似文献   

6.
林徽因的小说理论虽然零散,却十分具有现代性。"诚"的小说观贯串于她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浓郁的人道主义关怀。她提倡开放的小说体式观,并提供了小说《九十九度中》的经典范式。实际上,林徽因小说理论与创作中传统性与现代性是融汇贯通的,传统性中有现代性,现代性中也融汇了传统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小说在古今、中外、雅俗三方面的沟通和融合状况我们称之为“三通”,现代小说作家在追求“三通”境界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本文认为,现代小说主要是由近代通俗小说分化为两支发展起来的,新文学作家努力实行小说变革从而突破了古典小说传统,而现代通俗作家则在继承古典传统的过程中努力使其小说现代化;现代通俗作家主要联系古今,“俗而向雅”.新文学作家重在融合中外,“雅而向俗”,两者共同促进小说向“雅俗共赏”的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铁凝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深入剖析研究作家对人性的感悟、思索、升华的发展脉络及其作品对人性意识执著探索的轨迹,以获得对作家作品人性演变流程较为准确的把握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又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体验等的自然流露。从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创作技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小说与自身生活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以及其隐居之谜,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学评论的焦点。文章试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解读艾米莉·狄金森遭遇的身份危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其谜一般的隐居生活及其自我拯救。诗人于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在表现自我的层面上,转移了其自卑心理,从而获得了对现实的超越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1.
论新写实小说及其创作--以池莉、方方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文学,本质上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但它充满了苍凉的悲剧色彩。新写实小说属于现实主义,但它在淡化政治之后,以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貌和精神状态的接近自然主义的一种写实主义,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变异和发展。新写实小说派有许多重要作家,池莉和方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她们以描写庸常生活中的庸常人生为己任,以最富有七情六欲的小人物和“民间”为题材,描写普通人的凡俗生活及喜怒哀乐,注重生活的还原和人物生存背景、生活状貌、生命搏动、性欲望的描写,从而显示了普遍的人生意义,令读者咀嚼到历史、社会和生活的深厚况味。  相似文献   

12.
论艾米莉·勃朗特的性格及其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艾米莉·勃朗特的身世、父母、处地环境、人文环境和宗教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并阐述其文学创作的成功与其坎坷的生活和独特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14,(1):18-22
1985年4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登了《丁玲同志在西安谈文艺创作自由等问题》,归纳了丁玲对于作家如何理解"创作自由"等文艺界敏感问题的看法。丁玲的这次讲话出现了两个版本,反映了两个丁玲:一个是官方需要的丁玲,一个是复杂的丁玲本体。  相似文献   

14.
寂寞造就了萧红风格的独特。在隐藏于寂寞这一无形氛围中的个性心理和文化心理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之下,萧红的文学创作呈现出较为显明又极具个性化的特征:独特的题材选择与视角切入,有意无意的主题转换;文体意识的淡化和语言风格的诗化;在创作中展现的以多篇小说共同完成对同一人物或同一书写对象的塑造,而叙事视角和审视态度则有所改变。萧红的寂寞通过她独有的方式得到了尽情抒写!  相似文献   

15.
茹志鹃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对当年日渐严峻的现实社会政治生活处境充满了“忧虑”和“悲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过程中,茹志鹃偏爱对革命的“宏大叙事”(历史和现实的)进行回避,剪裁和净化处理,其目的是通过对本中虚构出一系列理想化的日常人伦情感话语空间,以此作为“精神避风港”,来宣泄自己内心的焦虑。茹志鹃的这种补偿性的隐秘创作心理机制在当年的革命学话语秩序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