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光明 《东吴学术》2023,(3):5-11+2+161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莎士比亚第一部悲剧,既属莎剧中的“罗马剧”,更是效仿古罗马“流血悲剧”作家塞内加的习作,结构简单,内容血腥。莎士比亚编剧向来多方取材,本文对该剧多个“原型故事”做出考察,认为该剧主要取材于奥维德的《变形记》、塞内加的《提耶斯忒斯》,以及提图斯·李维《罗马史》中所述“弗吉尼娅的故事”和“摩尔人复仇”的老故事。除此,剧中人物的姓、名,亦其来有自。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与生俱来就有讲故事的能力,几乎每个人都是听故事长大的,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我们听着美食的故事,在《朗读者》里我们听着人生的故事。故事里有梦想、有智慧、有信仰、有力量,人们在故事中找寻榜样并确立方向。人之所以需要故事,是因为人类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希冀。故事可以记录心路历程并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有人说:让人生存下去的不是食物,而是故事。故事对于主人公,看重的是一种经历;对于陈述者,看重的是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很成功。有人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起初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就不能不被书中那位教师的话所震撼:用一生的时间准备一节课,这是怎样的一种敬业与追求啊!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神话文学的爱情故事中多有人神恋爱的故事,然而情节和意义因为彼此所处文化背景不同而差异显著。在蒲松龄的名作《聊斋志异》中的恋爱故事表现的是蒲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形式的回归。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神恋爱大多围绕宙斯家族开展,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在原始欲望的驱使下的占有。  相似文献   

5.
画皮     
文嘉 《高中生》2009,(5):52-52
《聊斋志异》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奇书,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有人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写狐的神怪小说;也有人说,蒲松龄通过写鬼、写狐来讽刺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本期选取三则英汉对照的故事,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6.
桑下饿人故事见于《史记·晋世家》,《左传》《公羊传》《吕氏春秋》《说苑》以及汉画像中亦有记载.但是在这些典籍中故事文本的情节、内容有一定差异,桑下饿人的姓名、身份也模糊不清.笔者认为,《史记》中这则故事的撰写依据了《左传》等早期史料,但司马迁误解了主人公的真实姓名,同时对故事的改写也有不合常理之处.本文试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来证明.  相似文献   

7.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山东教育》便成了我最喜欢也是最需要的教育杂志。《山东教育》上那些一线教师的教育故事和教育感悟,常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灵感与启发。我也曾写过自己的教育故事,但一想到投稿就有许多的顾虑涌上心头:稿件发出之后会不会有人认真审阅?会不会把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文章丢在一边不予理睬?会不会让我在无望的等待中失去所有的热情与信心?  相似文献   

8.
画皮     
《聊斋志异》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奇书,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有人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写狐的神怪小说;也有人说,蒲松龄通过写鬼、写狐来讽刺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本期选取三则英汉对照的故事,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9.
正自从成为一名教师,《山东教育》便成了我最喜欢也是最需要的教育杂志。《山东教育》上那些一线教师的教育故事和教育感悟,常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灵感与启发。我也曾写过自己的教育故事,但一想到投稿就有许多的顾虑涌上心头:稿件发出之后会不会有人认真审阅?会不会把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文章丢在一边  相似文献   

10.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多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有人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一辈子与40分钟,苏霍姆林斯基用案例的形式,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好课,是磨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九色鹿故事,也叫鹿王本生,有两个译本,一为月支人支谦译的《佛说九色鹿经》;一为三国时康居僧康僧会译的《六度集经》中的《修凡鹿王本生》,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故事情节大体如下:从前恒水边有一只九色鹿,一天听到有人在水中呼救,九色鹿赶快来到河边。见一人正在水中挣扎,便不顾性命,跳到水中将落水人驮上岸来。落水人为了感恩,双膝长跪向鹿说:我愿为奴仆,为您寻找丰美的水草。鹿说:不用,有人贪图  相似文献   

12.
《日本灵异记》中有几则"不孝"故事,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日本人的亲子观。由于古代日本不存在"孝"观念,在全面接受儒、佛思想后,必然会产生冲突。本文以《日本灵异记》中的"孝"与"不孝"为研究对象,从《日本灵异记》中展现的亲子关系、从亲子关系的变化看《日本灵异记》中的"孝"、《日本灵异记》中的"孝"的知识背景三方面来做出阐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这几则不孝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人虽然接受了"孝"思想,但并未完全消化,且具有儒、佛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时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讲故事不仅是文学家问鼎“诺奖”的利器,而且也是广大中学生作文的入门功夫。讲故事的要旨有二:其一,你要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才会有人“听”;其二,你要把故事讲得合情合理,才会有人“信”。《唐家寺的雨伞》的作者可谓深谙其中之理。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从教18年来,我越来越体会到一位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系统的专业阅读与研究。专业研究之路走得越远越深,成长之路就会走得越远越笃定。在读完《江苏教育》"方法论""呼唤名家""成长故事"等栏目之后,我更加坚信这种想法。孙向阳老师的《教师为何做研究》中说:"在为学生个性发展、社会进步和教学科学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这就是教师做研究的目的"。教师的专业  相似文献   

15.
一、利用导读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故事引趣。如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教师先把这本读物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其中的细节,那就请你自己来细细品味。再如,引导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提出问题:“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看谁读书仔细.对保尔这个人物理解得透彻.将给他加两颗星。”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读过一篇题为《原点》的放事、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人在美洲某地发现了一座金矿,许多人纷纷前去淘金,但苦于一条河流阻断了他们的梦想。此时,其中一个人想,淘金是为了什么?为了钱呀,我造一艘船来渡他们过河不也能挣钱吗?结果,他成功了,并声名远扬,而那些众多的淘金者却鲜为人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原点出发。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我认为要开展好教学,也必须首先找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17.
张伟 《甘肃教育》2023,(3):118-1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好的故事》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这个单元分别由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周晔回忆伯父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歌《有的人》组成。为更好地教学《好的故事》,本研究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领学生走近鲁迅、搭建学习支架、写小练笔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拜读了一本思想深邃、充满智慧的书——美国斯蒂芬·伦丁、哈里·保罗、约翰·克里斯坦森合著的《鱼》。《鱼》讲述的是“世界著名的西雅图派克街鱼市场”的故事。故事不长,却富含哲理,引人入胜,带给人一个全新的视角。“鱼市哲学”告诉人们:快乐工作更有效。掩卷之际我联想到,在教师的工作中不也存在着“鱼市哲学”吗?选择自己的态度:让自己爱上这个工作派克街鱼市场卖鱼的人都知道,他们每天都要选择自己的态度。正如其中一位鱼贩所说:“工作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是无奈、厌倦,还是想做出成绩?如果你希望举世闻名,就得做得与众…  相似文献   

19.
《爱玛》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反讽手法在这部小说中运用得也最为成熟。本文在全面介绍奥斯汀小说反讽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爱玛》这部小说。文章从三个角度来做出具体分析,分别是:人物言语行为的前后矛盾与重叠反复、故事叙述过程中设置多重陷阱、情境设置巧妙离奇,使读者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和体会《爱玛》中反讽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教育报11月4日报道,“教师最想拥有的5本书”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人民教育出版社独占鳌头, 在5本书中占有3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各占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入选的3本书是苏联著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做人的故事》和《育人三部曲》,以及张庆林等人的《高效率教学》。《做人的故事》 精选了540个故事,分为8个专题,以生动形象的文艺形式对孩子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育人三部曲》由苏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