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优越的身体形态条件是成为世界一流铅球运动员的基础;在滑步开始阶段奖牌获得者就具备了较高的身体重心速度,滑步和最后用力阶段与其他运动员没有太大区别,过渡阶段要高于其他运动员;过渡阶段奖牌获得者的肩轴和髋轴平均角速度大于其他运动员,两者之差呈减小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奖牌获得者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较大的速度增量和加速度;出手速度是获得较好运动成绩的主导因素,出手角度、出手高度与运动员各自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运用双语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运用双语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尝试,通过对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技评和达标两项考核指标的统计分析,提出双语教学法运用于铅球技术教学中是可行的,同时,对运用双语教学的方法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3.
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时躯干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索尼PD190型摄像机对5名不同水平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选手最后用力时躯干运动时空进行摄像,并进行图像解析后的生物力学分析.分析表明:5名运动员的躯干运动是在进行前振的同时伴随有序的一种复合运动;肩与髋轴转动角度与转动速度的变化随着他们所处在不同时相而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
采用影像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12名背向滑步推铅球选手最后用力时身体重心和铅球的速度变化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后用力时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的变化呈现出先相同后不同的运动特点,且铅球的速度变化存在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推铅球技术的演变过程和动作技术的力学分析与研究发现:现代推铅球技术的“出手角度”,往往低于传统的理论角度(38-°42°);“出手速度”是影响铅球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出手角度对其影响不大。只有重视出手速度的教学与训练,才能优化提高掷铅球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习练者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技术细节,因而不能协调用力。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各个技术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使练习者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迅速的改正,是促进教学和提高训练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分析和实验法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模式进行比较,并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对如何选择相应的技术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同时,针对背向滑步推铅球的关键技术环节——起动与最后用力的教法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巩立娇2011年前半年的竞技表现水平和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前半年巩立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成绩稳定在19.85m左右。在技术特点上,巩立娇过渡阶段肩、髋扭转角较为合理,肩轴和髋轴的角速度偏低,过渡时间较长;最后用力阶段起投速度偏小,速度增量大,出手高度较为合理,出手速度快;双支撑时间较短;单支撑时间较长;工作距离较短;出手角度偏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适当,对学生掌握体育技术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经常不断地研究、总结教学方法。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滑步推铅球技术,绝不象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投掷项目中最容易掌握的一项。只有经过艰巨的努力和细心的琢磨以及采用一整套适  相似文献   

10.
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动作周期划分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短跑途中跑动作周期的划分是分析短跑技术的动作的基础,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体育学院专修和普修田径教材关于“短跑途中跑动作周期划分”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教材对途中跑动作周期分析中存在不足,确定了短跑动作周期新的划分方法,并详细分析了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旋转推铅球技术优势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推铅球技术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旋转推铅球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2.
研制开发出一种实用新型铅球投掷训练器,并运用该投掷训练器对铅球选修课的大学生进行一学期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的投掷技术与运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该铅球投掷训练器科学实用,符合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的原理与特点,能有效提高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和成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阜阳师院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在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实验班学生课堂提问的次数,与对照班有显著性差异。探究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②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方式方面,实验班学生更懂得利用学校资源进行课下探究,能积极主动的学习;③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取得和传统教学法同样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在A.C.D.三个动作阶段呈现出时间节奏短成绩高的相关性。其滑步后左脚下压的时间节奏长,虽然与成绩呈正相关,但这是一明显的错误定型。如果缩短滑步的时间,改进左腿过渡步动作阶段的错误动作定型,其铅球成绩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如何科学设计铅球教学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和系统论原理 ,对铅球教学方案内各教学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和研究 ,为铅球教学方案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长春地质学院95级本科男生622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按体重分级别评定铅球成绩方法,并与传统评定方法做了比较。从而揭示了不同体重大学生推铅球能力存在较大差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推铅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教练员及科研人员在推铅球运动训练实践中形成的基本观点和经验出发,总结出当前推铅球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两点建议,旨在从更深层次系统科学地认识此项运动,为铅球项目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两名不同水平男子铅球选手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使用高速摄像对两名不同水平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选手投掷时身体环节的速度变化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两名运动员最后用力时身体重心和胸部的速度变化存在明显区别,身体投掷一侧各环节的速度变化也有所不同.制定了推铅球最后用力身体环节速度递增系数.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9年全国田径大奖赛(广东肇庆)男子铅球选手前8名中采用背向滑步技术的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影像分析等方法进行运动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滑步过程中重心最高速度和铅球最高速度的差值过大,影响过渡阶段和最佳推铅球姿势的形成。在过渡阶段,我国部分运动员左脚着地后左腿没有及时的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移动造成速度下降过多。在最后用力阶段,我国部分运动员下肢的转动幅度大于上肢,超越器械的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20.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模型可以分为技术动作名称、动作阶段和技术细节三个层次,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前面的技术程序出现了问题会引起后面程序的变化,但后面的环节也可以弥补前面环节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