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迫切要求解决各种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小城镇社区体育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建设,增强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小城镇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的主要特征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分析了农村体育现状,对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提出了几点新思路,为农村体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学校体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所以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管理要突出体育特点,应紧密配合学校的中心任务,应注意到工作的全面性,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社区体育活动设施少、损坏严重、体育活动缺乏组织者与领导者、体育场馆封闭管理,社区内外体育资源没有有效地弹性利用,也没有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和经验。根据现有情况,哈尔滨市的社区体育运功组织应聘请专门的体育人才作为社区的体育指导员,以满足社区居民对体育运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7.
为适应城市居民生活“小区”化和以建设“明小区”为重点的社会工作路线,改变目前社区体育组织以“街道”为单一层次的基本结构,本课题采用献法、调查法、比较及逻辑法等,对“小型化”社区体育组织的现状、目标及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辐射型、网络型、独立型三种递进式组织结构模式,为社区体育组织结构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7,(6)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各小学也开始重视并不断加强小学体育教育的革新发展,并紧紧围绕着增强学生体质这一中心,利用自身各种优势条件进行各类活动的组织,从而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培养与锻炼。将趣味、锻炼有机整合的体育社团活动模式,得到了学校及师生的认可与青睐,也使得更多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中。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全民健身的角度,论述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提出了城市社区体育的新设想以及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个素调查法对长沙市社区体育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沙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小城镇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小城镇与城市化、小城镇与经济增长点以及小城镇与户籍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认为: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而且可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户籍制度的改革给小城镇的发展带来契机,营造一种包容和善待外来人口的良好氛围将有力地促进小城镇的壮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大学生课余运动训练工作的实践证明,训练工作关键取决于组织与管理.直接影响大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质量与效果,也反映着学校的课余运动训练的组织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在对大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层次、课余运动训练计划过程与训练过程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吕彦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4):118-121
对常熟市八所中学的52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影响苏南小城镇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调查发现,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体因素是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社区教育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21世纪上半叶,我国小康后农村地区城镇化过程即将进入加速期,在这一形势下,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对推进农村城镇化、小城镇现代化将发挥重要作用。分析小城镇分布状况、类型以及小城镇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小城镇社区教育提出建议,将有助于小城镇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河南省生态型小城镇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学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8(1):91-94
国外在建设生态型村庄、小城镇、城市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显著成果。我国对建设生态城镇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生态镇、生态县、生态市等不同层次建立了一批很有推广价值的示范点。运用循环经济原理构建河南省生态型小城镇问题探讨,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现实基础,目的在于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河南省生态型小城镇的构想,为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18.
陈为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9(7):115-119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就体育参与者结构现状对晋江13个乡镇1300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揭示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参与者的结构特征,推进区域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侨乡乡镇居民体育参与人口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结构和文化程度的乡镇居民体育活动参与状况呈现不均衡分布;繁荣经济基础、优良体育文化传统等是侨乡乡镇体育蓬勃发展的环境条件,乡镇人口特征是侨乡体育人口比率偏低和体育活动参与间断性、随意性大的主要原因,家庭制度、生理差异、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工作环境、健康程度等是其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