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汾湖石记     
叶小鸾 《中文自修》2006,(12):50-50
汾湖石者,盖得之于汾湖也。其时水落而岸高,流涸而崖出。有人曰“湖之湄有石焉,累累然而多。”遂命舟致之。  相似文献   

2.
一九一七年夏,毛泽东为一友人的日记题词,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重要。他说: 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尔?!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万石焉。学问也然,天日纪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焉。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在乎人之求之而已。  相似文献   

3.
1917年夏天,毛泽东同志的一个老同学订了一个学习笔记本,取名“一切入一”,请毛泽东同志题词,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如下的句子: 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尔?!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万石焉。学问也然,天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多而成学。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在乎人之求之而已。  相似文献   

4.
庄子送葬     
郭俊臣 《阅读与鉴赏》2007,(9):67-67,71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①,使匠石斫之②。匠石运斤成风③,听④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⑤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⑥死久矣!’自夫子⑦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相似文献   

5.
价值     
请看《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相似文献   

6.
共和精义     
共和譬之金,国家譬之金矿。专制横威,民气雌伏。共和之道不昌明,犹金在矿,瓦石蔽之,榛莽障之。天府虽富,不可得而见也。及民智日开,意志无由宣泄,则必思所以解脱其捆缚,犹之财用不足,则思辟地利以足生计也。故当民穷力敝之秋,有人告以某处有金矿,则闻之者莫不争先恐后以趋之。  相似文献   

7.
碑者,悲也(1)。古者悬而窆(2),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3),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4),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5),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甿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6)! 瓯越间好事鬼(7),山椒水滨多淫祀(8)。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9),则曰将军;有温而愿、皙而少者(10),则曰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11);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其居  相似文献   

8.
送杨置序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①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②,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③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④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  相似文献   

9.
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①,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功德政事可纪,直悲夫田亡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瓯越间好事鬼,山椒②水滨多淫祀。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有温而愿③、皙而少者,则曰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左右老木,攒植森拱,萝茑翳于上,枭鸮室其间。车马徒隶,丛杂怪状。田亡作之,田亡怖之。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鸡犬。鱼菽之荐④,牲酒之奠…  相似文献   

10.
游三游洞①记清·刘大槐出彝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至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磐。其他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声者。下…  相似文献   

11.
楚山璞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相似文献   

12.
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就对错觉问题作了较为全面而详尽的分析。他在《解蔽篇》中写了一段很精彩的话如下: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耸人也,冥冥蔽其明也。醉者越百步之沟,以为跬步之浍也;俯而出城门,以为小之闺也,酒乱其神也。厌目而视者,视一以为两;掩耳面听者,听漠漠以为汹汹,势乱其官也。故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而求箸者不上折也,高蔽  相似文献   

13.
说钓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平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选入了苏轼的《赤壁赋》一文。在课堂教学中,“苏子答客”一段的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是难点,尤其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一句,  相似文献   

15.
《石钟山记》是一篇千古名,无论是其结构、其采,还是其所揭示的主题,都为世人津津乐道。确实,如果从章学的角度上来看,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如果换一个方位来看这篇章,我觉得还是有瑕疵的。章最后有这样一句话:“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我以为写游记则可,笑李渤之陋则不可,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江苏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创办于2009年9月,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我们的师德宣言》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在征集全体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而成的。学校于2011年2月28日举行了关于师德宣言的宣誓仪式。1.作为第一代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师,我  相似文献   

17.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相似文献   

18.
长善与救失     
长善与救失天水市北道区委党校胡掌义《礼记·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这段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即“长善救失”。然...  相似文献   

19.
宣王好射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吕氏春秋》)犤阅读训练犦1、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齐宣王好射音:_____义:_____②其尝所用不过三石;音:_____义:_____③中关而止;音:_____义:_____2、补出下面省略句成分。①以()示左右②()中关而止3、翻译句子。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②其孰能用是?③岂不悲哉?4、回答下面的问题。1、齐宣王用过的弓“不过三石”,为么左右却说齐宣王用…  相似文献   

20.
生不必逢时     
余尝闻或叹其时运之不济,命途之多磨,捶胸怨道:“生不逢时也。”然余又闻“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豪迈言语,故余以为:生不必逢时也。生不必逢时也。若君以为,生于乱世则遭难于身,生于太平盛世则高枕无忧,则君将悔矣。有言道:“乱世出英雄。”造就英雄伟才之因非时非出身也,而因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