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梦桂,浙江淳安人,咸淳探花,宋元遗民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集《潜斋集》收入《四库全书》。《鹃啼曲》出自其作品集《潜斋集》,不仅借“杜鹃”来吟咏宋末皇帝,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遗民们的精神面貌。本文将从“杜鹃意象”以及“遗民”两个角度浅析《鹃啼曲》。  相似文献   

2.
较早形成的中国古代读书环境,以及明清时期独立的书房,与中国古代园林相融共生。古代书房清简古雅、自然恬静的氛围,与文人园林意求隐逸、描绘天人合一的理想色彩一脉相承,共同体现出古代文人淡泊宁静的旨趣和超尘脱俗、崇尚身心自由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文人对大自然、人类社会生活有着细腻观察与细微感悟,时一些自然科学现象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记录.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曲文中,有一些名篇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人们在阅读欣赏这些诗词曲文时,既可感受到美,也可获得科学知识,从而得到全面而丰富的陶冶.  相似文献   

4.
去枫桥,看月落乌啼,听夜半钟声,和江枫渔火对愁,这也许是千百年来每个文人的一个情结。即使不是文人,不知道张继这首《枫桥夜泊》的人也不多。  相似文献   

5.
韩莹莹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85-86,89
享誉20世纪早期文坛的著名言情小说家周瘦鹃以其晚年的一篇小品文告诉人们,一切悲喜皆来源于人们的主观心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词蕴涵着广阔而深厚的美学意义,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三方面的悲剧心态:不自由;壮志难酬;相思之苦、离愁别恨。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秋"有着独特的情结,他们大多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哀怨的心理体验,后人概括为"悲秋"情结。这种情结又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予以深入研究解答。  相似文献   

8.
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粱代时编订的《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古代文人喜欢将“铭”放在座位的右边,于是称为“座右铭”。由于“座右铭”能给人启迪和鞭策,增添信心和勇气,所以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给我们留下多式多样的“座右铭”,读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除了名和字外,一般还有个特殊的称呼——雅号。这些雅号,往往是别人根据其名篇佳作而“赠送”的。了解雅号,认识名人,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常把被自己的人文精神渲染过的自然景色称为"山水",人们所熟知的山水画并非只是说明画的主要内容,而是说明其体现的一种山水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历代中国传统绘画中选取关于琴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归类总结,从文人与琴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解释绘画中琴的意境、韵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透出一种荒寒景象,这种景象经过历代文人的共同打造成为一种共同的审美追求,这与关注文学形式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的发展有关,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特殊的文化积淀影响的结果。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历代文人何以把荒寒视为名贵之品。  相似文献   

13.
小谈香炉     
香炉,即焚香的器具,是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杰作<西游记>,成功地塑造了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唐僧,这是<西游记>中一个真正的人的形象.在唐僧的身上凝聚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特征.他具有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尽管他的理想是脱离现实的,他的理想与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本文将通过对唐僧形象的分析,说明吴承恩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特性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5.
站在高处     
李炯 《高中生》2012,(10):54-54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题记. 曾以为,古代文人的一生都是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殊不知,在他们文学光环的背后,竟隐藏了那么多的愁苦与无奈。这无边的愁苦与无奈,只因他们站在高处,看得太多。  相似文献   

16.
丝路     
只为追寻儿时一句王昌龄的诗,我去了新疆找寻梦里的沙洲。我来到一堵破败的城墙前,一个年迈的老人坐在薄薄的暮色里,抽着烟杆的模样如同吐纳着历史的余韵。我问他楼兰的方向,他抬头望了望我,痴痴地笑了笑,然后指着西北方向,“还是别去了吧,路又远,没什么好看的,只有像你这样的人痴痴傻傻辛辛苦苦地去寻找,只怕到头来,还不如不去的好,省得难过。”听了他的话,我不由诧异,原来还有人与我一样只为古代文人的文字痴狂,真不知那一方土地究竟掩埋着怎样的历史与梦境,让我们目复一日年复一年执著地抬寻!  相似文献   

17.
俗语说“有钱难买老来瘦”.意思是年老后身体瘦些有益于健康。生活中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更是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瘦身计划”。其实,“瘦”还是古代文人们的所爱。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悲情表达是我国古代文人作品--特别是文人诗词--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此文学现象,从古代文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及这种生命意识与社会现实的种种冲突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多方面的考察.认为,悲情表达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突出的、源远流长的文学现象,除了别的因素外,古代文人的生命意识,及这种意识所引起的个体要求与现实的种种冲突的难以解决,是古代文人解不开的心结.  相似文献   

19.
从杜甫看古代文人的仕途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入仕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殊产物,对中国古代文人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写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轨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生就典型地勾画了中国古代文人入仕的基本行迹。  相似文献   

20.
隐逸情怀,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常见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封建政治体制和文人们心中理想的矛盾。并且每个时代有个自不同的特征.这也就形成了封建文人们不同的隐逸方式,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的情怀大概有道隐、朝隐、林泉之隐、中隐、酒隐等不同的方式。今天的人们也可以从古代文人的隐逸的情怀中借鉴到有益的启示,以便在复杂的世俗中保持一颗平静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