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元”时期的蒙古法1368年元朝灭亡后,蒙古封建主逃归漠北,史称“北元”.北元蒙古政权此时已失去昔日的武力,但仍然希图恢复大元帝国,治理好内哄迭起的蒙古社会,取得民族兴旺、稳定发展的局面。为此陆续登台的蒙古大汗乃至各部小汗在法制上表现了一系列立法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出版的一批中国古代史教材和历史读物中,对元朝上都的地理位置其说不一,而且大多不符实际,有必要加以勘正。公元一二五九年七月,蒙古大汗蒙哥率军进攻四川合州钓鱼城,被守城宋军用炮石击中,死于军中。正在进攻鄂州的忽必烈听到蒙哥的死讯后,为了与留守和林的少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答应了南宋权相贾似道的乞和条款,匆匆引军北还,回到开平。一二六○年三月,忽必烈废除传统的忽里勒台(一译“库烈勒台”)选汗制,在开平宣布即大汗位。一六六四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 10 9页 :“12 0 6年 ,蒙古贵族召开大会 ,推举铁木真为大汗 ,尊称成吉思汗 ,蒙古政权建立。”“蒙古贵族”后面两个复杂谓语不一致。应该一致 ,即推举铁木真为大汗 ,尊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编者为了文字简洁写成“尊称成吉思汗”不妥。“尊称成吉思汗”所以不妥 ,原因在 :其一 ,如尊称是动词 ,那么尊称的宾语则是铁木真 ,而不是成吉思汗 ;如尊称是名词 ,则应写成铁木真的尊称是成吉思汗。从上下文看推举和尊称都是动词 ,所以尊称的宾语是成吉思汗就不妥了。其二 ,尊称的主语是蒙古贵族似乎不妥 ,因为铁木真不仅是蒙古贵族的大汗 ,而…  相似文献   

4.
窝阔台(1186—1241年),元太宗,蒙古帝国第二代大汗。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台所生第三子,1219年被指定为汗位继承人。1229—1241年在位。即大汗位后,窝阔台强化了国家机器,提高了大汗权威。次年,亲自伐金。1233年,在燕京创立国子学,选派蒙古子弟学习汉文。封孔子五十一世孙元措为衍圣公,修孔子庙。1234年冬。联合南宋灭金。次年,发动蒙古军第二次西征,征服罗斯公国。在位期间,制定蒙古地区值百抽一的赋税制。  相似文献   

5.
参观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古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 导游一边走一边介绍成吉思汗.他是蒙古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统一蒙古诸部后于1206年被推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国.  相似文献   

6.
1259年7月,蒙古蒙哥汗死于攻打南宋四川合州钓鱼城之役,其弟忽必烈正忙于攻打鄂州(今武汉),随蒙哥征蜀的亲王穆哥于九月初一,“自合州钓鱼山遣使以宪宗凶问来告,且请北归以系天下之望”。  相似文献   

7.
一一二五九年七月,元宪宗蒙哥在进攻南宋合州(今四川合川)时,死于钓鱼城下。由于宪宗生前并“无立子之诏”,也没有象元太祖成吉思汗那样对嗣位继承人作出明确的安排。因此,蒙哥死后,在蒙古王室内部便发生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继位之争。  相似文献   

8.
忽必烈武力夺取蒙古大汗宝座后,一方面努力用“行汉法”来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另方面又迫切想在外部世界面前确立起霸主地位,频频向外发动战争,以主宰世界。本文简述了元世祖忽必烈二次伐日的动机、经过及其败因。  相似文献   

9.
元代太医院是总全国医事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医院使”,也称“太医院大使”或“太医院院使”。他们作为元代医政的最高管理者,直接参与相关医药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在元代医政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历代主持医事管理的官员相比,元代太医院使数量之大,政治地位之高都远远超过历代,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备受蒙古大汗们欣赏和宠信的同时形成了许多群体特点。而以往学者对此内容研究甚少。笔者不揣谫陋,略抒管见如此,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0.
耶律楚材是蒙古汗国时期杰出的契丹族政治家、思想家,曾受成吉思汗和窝阔台两住大汗的任用。在我国多民族犬家庭的形戍过程中.在蒙古民族由游牧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他提出过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尤其是他将封建统治阶级长期统治中原地区的主要经验——以儒治国,提供给蒙古统治者加以实行,加速了蒙古社会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成吉思汗(公元1162—1227年),名铁木真。古代蒙古族首领。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蒙古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各部间经济联系加强,蒙古族人民热切盼望和平统一。铁木真代表蒙古族人民利益,统一了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接着制定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限制和改  相似文献   

12.
札剌亦儿部木华黎是最早受封国王位号的功臣。1217年木华黎受封国王讫元终,子孙承袭,世世无绝。但嗣封者往往受蒙、汉礼制的双重影响以及对蒙廷的亲疏等因素的作用。国王最初代朝廷全权经营中原。随着大汗亲历戎行及蒙古重心的南移,尤其中原统治机构的构建,国王的军权、政权渐渐被削弱,日渐偏远。其职责也转为充当畿辅藩屏或充任朝廷“藩大臣”。元中后期,由于驸马及部分著有拥戴之功的异姓功臣频繁封王拜爵而势力日涨,国王在异姓功臣中的地位也日渐暗淡了。  相似文献   

13.
雒国盛 《华章》2008,(18):26
纳质,是蒙古大汗强制向被征服国家或民族征取质子,"取质以邀信"的一种政策.由于蒙古族是一个尚"质"的民族,因此纳质也成为了蒙古的一个传统.蒙古汗国初期的质子绝大多数被充入到怯薛宿卫组织之中,质子入侍与怯薛宿卫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二者对蒙古汗国的政治统治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曹永年教授撰写。共4章21节,计30万字,上起1368年北元始建,下迄1635年蒙古大汗林丹汗子额哲降附后金,记述明代蒙古276年史事。  相似文献   

15.
Dayan与“大元”——关于达延汗的汗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源探究和史实分析两个方面入手,力求对达延汗的汗号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达延”(Dayan)源出汉语“大元”。大元在当时的读音为dai on,受蒙占语语音及书写规则的制约,dai on译写为Dayun,再受蒙古语元音同化现象的影响,Dayun又转为Dayan.加之汉语读音本身的时代变化,使得后人逐渐辨不清Dayan的原貌,因而出现了一些俗词源学的解释。达延汗在《明实录》中称怍“大元大可汗”。纵观明朝时期,蒙古大汗称汗号、建年号时多采用“元”或“大元”二字,这反映了退居蒙古本土的元王室后裔始终坚持自己是元王朝合法继承人的思想传统,而巴图蒙克称达延汗——大元汗,也正是秉承这一思想传统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6.
胡同的由来     
到北京不到北京的胡同看看,那您可太遗憾了。北京的胡同里蕴含着浓郁的平民气息,多彩的百姓风情,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儿。全世界所有的城市都有街、巷,称谓大体相同,某某街,某某道,而只有北京叫“胡同”。胡同一词的由来至今有几种说法,但都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有关。   第一种说法是: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大家熟知现在我国内蒙古省会名称是“呼和浩特”。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被京城汉人读成了“胡同”。   第二种说法是:“胡同”本是蒙古语…  相似文献   

17.
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出版项目的五卷本《蒙古民族通史》将由我校出版社在“八五”期间陆续出版。该通史最早问世的是第三卷明代蒙古史,已于1991年5月出版。本卷作者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曹永年教授。《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以下简称《通史》第三卷)共七章21节,计299千字,上起1368年北元始建,下讫1635年蒙古大汗林丹汗子额哲降附后金,记明代蒙古276年史事。按《蒙古民族通史》的总体构思,林丹汗时期的史事移第四卷叙述。作为出版社方面代表,在与《通史》的作  相似文献   

18.
瓦剌脱欢统一蒙古,但不得不拥立脱脱不花汗。也先的最终政治目标是取代黄金家族,成为蒙古大汗。为此他东征西讨,发动了1449年的对明战争。土木之变是明军不战自溃。北京围城不下,则蒙古内部矛盾也起了重要作用。不久,蒙古君臣终于兵戎相见,脱脱不花汗败亡。也先称汗,但他无法解决造成封建割据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矛盾,而为人又心胸狭窄,荒于酒色,终于兵败被杀。  相似文献   

19.
巍巍巴山.从远古洪荒横陈而来;浩浩渝水.奔流着巴蜀历史的源远流长。厚重的文化积淀(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与壮丽的自然风光(山.水、林、泉、瀑,峡,洞等)在这里融为一体。 从夏禹王“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涂山旧痕,到国共两党众多名人名事遗址;从大宁河千古恳棺真貌,到“上帝折鞭之处”的合川钓鱼城古迹;从驰名古今的长江三峡.到誉满天下的大足石刻,重庆的过去有着灿烂与辉煌.重庆的今天同样令渝都人引以为豪。[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第一节论述古代北方民族中,先秦时期的及秦汉以后的各族,如“戎”、“狄”、匈奴、铁勒、突厥、回纥、蒙古等,均曾普遍存在同化与被同化现象。第二节论述古代北方民族间同化与被同化的几种类型:一是没有入主中原的;二是入主中原的;三是辽、金、元王朝的契丹、女真、蒙古。第三节论述汉人被北方少数民族同化的事例:一是因投奔北方民族地区而被同化;二是因被俘掠而被同化;三是因在北方民族地区居官,世代相传,“因习其俗”而被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