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教师的意义在课堂,如果离开了孩子,那么,一切所谓的“诗”与“思”便都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为了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性存在,就须有教师课前的智慧积淀与倾情投入。  相似文献   

2.
能力摭谈     
从人的能力形成途径来看,人才能力主要可分三种;他育能,自育能;以自育为主助以他育之能。能力形成的途径不同,能力性质亦不同,基利弊显而易见。 他育能,可谓外力附着能。由于“他育”,该能含有他人之长,但由于“他育”行为自身所惯有的填鸭疱代性,便误铸了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之惰习,造成学生思维机理失天不足,以致其后天自立白强而不克。因此,“他育”须适“时”,亦须适“机”,须有“度”,更须有“方”。填鸭疱代,则欲速不达;无方失度,则适得其反。失时失机,虽“能”则不“力”。现“高分低能”者之行,尤见他…  相似文献   

3.
因为一次平常的考试失败便哭哭啼啼;因为一次演讲比赛名落孙山便闭门伤心;因为班干部改选落榜便满脸乌云;因为长辈没答应给办“生日派对”便大发脾气;因为外出郊游步行游览,便接二连三大叫“累死了,累死了”;难题解不出便烦躁,作文写不出便摔笔……  相似文献   

4.
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先生就指出:“我们为学生前途计,为社会计,在中学的课程内,须有职业的预备,选择职业的指导。”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人生规划要趁早,职业发展指导要贯穿小学至大学整个教育序列;二是除了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还可以利用现有课程中的相关资源渗透职业规划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苏东坡诗中无形画面,从造型、意境、透视、构图等方面,阐述了诗与绘画的密切关系。指出诗人须有画家的素养,画家须有诗人的情操,才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6.
国企制度创新的推动与巩固的全过程,特别是“三年攻坚”须有相关的配套措施:一是强化宏观调控,微观管理与加强计划工作的关系;二是树立企业自力更生自我积累的重要性,弄清利用外资的目的;三是企业加强科技,促进生产力,并以科技为企业的交撑;四是以法治理企业。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小山词序》标志着宋代词学寄托观念的产生。它揭示了宋代词学寄托论的基本内涵:一是作者须有难以直言的怨恨和不能直吐的愤懑,而又必须言之吐之,故天能用寄言托意的表现方法;二是词的寄言托意一般采用诗骚以来比兴传统的香草美人题材;三是寄言托意之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其合者”是有特定含义的“寄托”,“其下者”则是一般意义的托物言情。  相似文献   

8.
3月30日下午,校教务长办公室组织全校教师观摩北大姚孟臣老师《经济数学基础》课,课后校教务长成运花老师、姚孟臣老师和听课的所有教师进行了座谈。通过听姚老师讲课及课后座谈,一直思考“什么是好学生?怎样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才?”,开始思考“什么是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好老师应具有如下基本素质: 一、须有学问 学校不是养老的地方,学校也不是为了落个户口的踏板。为人师一天,便应潜心研究本学科学问一天,以求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误人子弟。我想,有学问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本学科学问的研究;2、对相关…  相似文献   

9.
汉字巧解     
一丨横,站起来,便是竖;竖,躺下来,便是横。这正如地上的人,摔倒了,爬起来,便能成功;成功了,躺下不走,便又会失败。上下乘电梯,有上有下,楼道才会畅通;当干部,能上能下,才有利于开展工作。不上不下,“卡”在那里,问题就麻烦了。一“一”是用处最大的词之一。男女相爱,惯用“一见钟情”;商人经商,喜用“一本万利”;文人善用“一挥而就”;友人愿用“一见如故”;形容认真讲“一丝不苟”;形容小气称“一毛不拔”;连死了人都说“一了百了”。从二人相随,跟好人走,成好人;跟坏人去,成坏人。众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人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变形”与“求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一对矛盾。没有“变形”,便没有艺术;而若没有“求真”,艺术便失去了生命力。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文艺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路的联想     
以前,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现在,又有人说:“世上本有路,但只因走的人多了,便没有了路。”谁说的对呢?人们在不断地修路,修的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可为什么走的路却越来越少了呢?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而且路的形状、长短、质量、方向各不相同。有大路、有小路;有宽路、有窄路;有长路。有短路;有直路、有弯路;有公路,也有铁路;有通往真诚、善良和友好的路;也有通往地狱之门的路。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走出的结果就不同,关键的问题是要选择正确的路。有人爱走阳关道,有人愿走独木桥。无论是阳关…  相似文献   

12.
祝明富 《新高考》2005,(1):19-20
文章靠材料“拼就”,境界依思想升华。你用什么眼光去选料.选择怎样的材料来行文,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得分的档次,这是得分高低的一条“标尺”。同一款式的衣服,尽管花色相同,如果布料质地不同,穿在身上就不能“同日而语”了。质地好的,穿上便能显出不俗的气质和高雅的情致;假若质地一般,甚至低下,那就大煞风景了。其实作文的道理亦如此,材料不同,文章的境界、格调也会不同,高下粗俗便一目了然,所以,选择有底蕴的材料来行文当是高分作文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徐虹 《辽宁教育》2010,(10):41-41,23
近几年在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我看见了,但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这足以说明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中“又好又怏”四字方针.同样适合当下的淆文教学。“好”的前提是科学发展,和谐进取,这是语文教学须有的质量意识和效率自律。  相似文献   

15.
触摸爱     
神说:“要有光,这个世界便充满了光;要有爱,有爱你便来到我的身旁。” ——题记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课程知识供应制度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知识的合法化作为一个过程,须有课程知识的供应制度作保障。作为课程知识“合法化”的内在机制和操作体系,课程知识供应制度控制着课程知识的选择、组织、分配和解释,影响着学习者的个体精神自由。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课程知识供应制度仍是“国家主导型”的,而且政治意识形态和“技术意识形态”对课程知识的供应形成强有力的控制。这种相对僵化的课程知识供应制度正面临着社会结构转型、信息化发展的严峻挑战,急待在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的视域下进行调整。其方向和着力点是:消除一元化意识形态的强行干预,突显公共领域的平等协商;打破国家主导的权力格局,实现多元权力主体共契。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初,对语文教学的声讨连篇累犊,以至街谈巷议也以此为活题,由于没见到“到底该怎样上语文课”的文章,故不揣浅陋,成此文以作引玉之砖。一、“秀才碰到兵”——“应试教育”下的困境升学考是选拔考试,阅卷须有统一标准,命题须有  相似文献   

18.
蜡烛的选择     
梁奋婷 《中学文科》2004,(12):31-31
有人说:“人生就是选择。”选择蓝天,自会与白云相伴;选择蝴蝶.花香一定萦绕身旁;选择繁星,必当与光芒共舞。春蚕选择了“到死丝方尽”,蜡烛毅然选择了“成灰泪始干”。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鉴赏》2006,(7):76-77
《人与猴》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式小说。读第一遍时也许只觉得挺好笑,可几乎就在同时.脸上的笑便被深深的思考取代了,随后便急切地再读一遍,恨不得将眼前这些字句挨个儿把玩琢磨,直到有所领悟才长舒一口气。文中的“人”以为自己聪明,以为“猴”是供己取乐的;而“猴”照样以为自己聪明,以为“人”上当了。的确,若完全站在各自的角度观察、思考,他们都应当自豪——“人”之所以抛花生,目的是看“猴”如何以嘴接以爪剥食;“猴”上蹿下跳,意在赚取花生吃,得到了,便以为赚了,耍了可怜的“人”。  相似文献   

20.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凤头”要好,“豹尾”应该更佳。一堂优质课不仅要有动人心弦的“引子”、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而且还须有意味无穷的“终曲”,如此,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浑然一体的妙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