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绪的限度 1983年春天,也就是大家称为“新时期”的那些日子,我在中文系开设“近年诗歌评述”的选修课,内容是文革后中国大陆的诗歌创作和思潮。当时,黄子平、季红真、张志忠正跟着谢冕先生读当代文学硕士,由于教学计划里有3个学分的“教学实习”,谢冕便要他们来听我的课,并在课上各讲一个题目。黄子平、  相似文献   

2.
自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文学评论》1 985年发表《论“2 0世纪中国文学”》后 ,围绕这个话题 ,学术界发表了许多意见 ,有赞成的 ,有反对的 ,也有主张“另写文学史”的。但是 ,赞成者居多。黄子平、陈平原和钱理群又联合在 1 988年出版《“2 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我看来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提出 ,填平了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人为鸿沟 ,赋予 2 0世纪中国文学以整体感悟的可能。从深处讲 ,它瓦解了意识形态支配的文学史阐释体系 ,使文学史界不再按照革命史的话语模式来编撰文学史。在政治标准下似…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浸会大学,一个午后,我去黄子平先生的课上班访.所谓班访,就是座谈.讲演之前,我对学生们说,我高考时,作文写跑题了,因为我没有抓住中心思想,得了最低分,所以我接下来要讲的,可能也会背离主题.  相似文献   

4.
嗨,大家好! 我是黄雨琦,黄颜色的“黄”,下雨的“雨”,“琦”是“王”字旁边一个奇怪的“奇”。我老爸叫“黄爱颐”,继承祖先的姓氏,我自然也姓“黄”喽!我身上有雨水的气息——我是在雨天出生的,故名“雨”;“琦”是美玉的意思。联系起来“雨琦”就是被雨水冲刷过的美玉。父母大人希望我像被雨水冲刷过的美玉一样,一尘不染。我今年12岁了,6月8日是我的生日。我一般一年都过两个生日,阴历和阳历喽!我喜欢过生日,那么多人围着你转,感觉就像公主,太奇妙了!  相似文献   

5.
7月23日 晴 今天我的心情特别的好,因为我完成了一项非常“伟大的工程”——给黄豆苗搬家。  相似文献   

6.
文同(字与可)诗文中“的子平”当为苏轼,确是因为党祸未除的原因使然;而苏钧也确有其人。但不能混淆了两者的关系“,子平”为苏轼说,应该仅仅限于文同的诗文中,而在苏轼和黄庭坚诗文中涉及的苏子平则可能是指苏钧。  相似文献   

7.
过了“五一节”,晨间散步的时候,我和孩子们又来到我们经常观察的枇杷树下。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枇杷都黄了,大家围拢过来往树上看,“哇,好多枇杷哟!”“看,那颗好大好黄!”“这边的枇杷要黄一些,那边的要青一些。”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这时,李涛说:“我吃过枇杷,可好吃了!”  相似文献   

8.
那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读四年级,也许是因为正处于发育阶段,我没能很好地注意自己的形体,背老是弓着。有一天,黄老师亲切的对我说:“小学生要朝气蓬勃,挺起胸膛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我的脸一下子热辣辣的,很尴尬。黄老师轻轻地拍了两下我的肩膀,和蔼地对我说:“没关系,习惯养成了,就好了。”我不由得朝黄老师看了一眼,突然间,我觉得她外表也很美。是啊,黄老师  相似文献   

9.
库万晓、木斋二位先生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刊登的《论文同诗中之“子平”为苏轼》一文中认为文同诗文中的子平当为苏轼,而孔凡礼先生却提出了异议,他提出文同诗中的“苏子平秘丞”不是苏轼的文献依据,文章并论及了苏轼未作舒州团练副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香港浸会大学,一个午后,我去黄子平先生的课上班访。所谓班访,就是座谈。讲演之前,我对学生们说,我高考时,作文写跑题了,因为我没有抓住中心思想,得了最低分,所以我接下来要讲的,可能也会背离主题。果然,一开始,我就信马由缰地从童年所听到的神话讲起。我说,我生长的那个地方,是个小村子,非常寒冷,每年有多半年在飘雪。  相似文献   

11.
一个“双重性格”学生的转变休宁县海阳一中黄绮霞去年12月5日,我班学生叶兵的母亲一见到我便高兴地对我说:“黄老师,您真是个教育有方的好老师。您知道吗?我儿子全变了,真感谢您!”“半年多过去了,我儿子再也没发过一次脾气,没摔过一件东西。他变得懂事多了,...  相似文献   

12.
《小学时代》2009,(2):37-37
“滴,滴滴!”我的计算机发出尖叫,辛苦研制了3年的“动物语言识别器”出“炉”了!我带着机器,坐着“瞬间转移器”来到地球上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呜敖……呜敖!”一只罕见的大猩猩从树林里窜出来,我连忙打开“动物语言识别器”,把红外镜头对准它,再按下黄、绿两色按钮,“呜呜!肚子好饿,呜呜!手臂好疼,呜呜……”  相似文献   

13.
《中文自学指导》2010,(6):92-92
由上海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纽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现代中文学刊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重读赵树理: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0日-21日在上海大学召开。蔡翔、张旭东、黄子平、千野拓政、董之林、贺桂梅等海内外数十位赵树理研究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围绕着“中国革命与赵树理难题”、“赵树理在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地位”、“赵树理文学的形式探索”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讨论尤其集中在赵树理作品的形式与中国革命内在问题之间的复杂联系而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4.
说实话,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如果按照现在家长的眼光看,我不是个好学生。读小学时,我不断地逃课,有时甚至半个月不回家,我有个绰号叫“黄逃学”。  相似文献   

15.
欢迎词     
宋恩荣先生、王炳照先生、邓子平社长、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对各位专家、各位来宾不辞辛劳光临会议,来到河北师大,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黄子平的章敏锐、严谨、漂亮、微言大义,读后禁不住让你掩卷沉思、回味无穷。《病的隐喻与学生产》就是这样一篇佳作。此脉络极为清晰,却又连接有序。开头首先点明章的主旨,即作品与多重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作品与其他话语之间的互性,作品进入本世纪的“话语~权力”网络的一系列再生产的过程。第一部分通过鲁迅“弃医从”和陆萍“弃从医”的对比,展现知识分子或个人的发展与历史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提问。看谁第一个问,谁问得精彩!”我高声宣布。学生先是面面相觑,然后都埋头看书——在字里行间寻觅。“第3自然段,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什么是高粱?”周国腾问。这是序曲。“高粱是一种庄稼,成熟的时候,火红火红的!”不待我说,有人大声回答。“‘一望无边’是什么意思?”性格沉静的黄明慧小声问。“好大好大哦,大得一眼望不到边!”“谁能比画比画?”我紧接着说。几个人在座位上比比画画。现在是培养提问能力的初期,可不是强调秩序的时候——况且,秩序已经生成,需要的时候,只要稍加提醒就行。这叫掌控之中的活跃。我当…  相似文献   

18.
傍晚,我在一家米粉店里吃饭。一个小女孩跟她爸爸坐在我对面,静静地吃着。她袖子上佩戴着一黄杠,应该是个少先队小队长吧。在她爸爸到旁边打电话时,我和她聊了几句。“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喜欢。”“有没有最喜欢的?”“语文老师。”“为什么最喜欢他呢?”“他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对我们以后好。”  相似文献   

19.
教材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有礼貌。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他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得到了黄伯伯的许可才走进去,敬个礼,说:“黄伯伯好!”黄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算术,下午教他俄语和图画。他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特务在旁边监视的时候,他就用俄语跟黄伯伯说话。特务不懂俄语,只好干着急。《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课堂教学纪实  相似文献   

20.
1994年全国高考语文第1卷第二大题是阅读一段文言文(《宋书·孝义传》)回答问题。最后一个小题(第19题)要求选出“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所供选项为: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