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锣笙"为云南彝族"三笙"舞蹈之一,与"老虎笙""小豹子笙"齐名。"大锣笙"是彝族罗婺支系中传承的一种祭祀与娱乐并蓄的原始图腾舞蹈,"大锣笙"是在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期间举行,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大锣笙"作为一种傩祭仪式进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大锣笙"历史渊源深厚,其仪式过程更是富有极深的文化内涵,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笙,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簧管乐器,是世界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条件、风俗习惯和音乐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笙演变出了多种多样的类型.笙的形制较为复杂,它由簧片、笙苗、笙斗、响眼、笙脚、笙嘴、按音孔和笙箍等几个部分组成.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大山深处彝家村寨的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俗称"三笙"."三笙"这一提法,虽然最初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些误解,但总体上是可行的,也是可理解的.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全面实施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本文以"L-36簧笙"为研究对象,将文献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论的基石,结合音乐史学、音乐传播学以及音乐社会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L-36簧笙"在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笙音乐文化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厘清"L-36簧笙"与中华优秀传统笙音乐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当代笙音乐文化生存状态、对社会教学与乐器传承发展以及对当代笙音乐作品创作的意义,拓展和充实"L-36簧笙"与传统笙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视野,为"L-36簧笙"的社会功能价值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与个案实践文本,让更多的人关注笙音乐.  相似文献   

4.
笙是一种带有簧片的吹管乐器,在我国吹管乐器中,笙是唯一一种可以演奏和声的乐器。自古以来,我国便流传着女娲氏造笙簧的故事,"笙簧"即指笙,簧指笙里用来发音的薄片,在古代是竹制,后世逐渐使用铜来制作簧片。芦笙是苗、瑶、侗等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簧管乐器,其前身为竽,发源于中原,后在西南地区发扬光大,距今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笙和芦笙作为我国广受喜爱的吹奏乐器,其不仅具有漫长的发展历程,而且其本身还具有很大的特点,本文将对现在的中国民族吹奏乐器笙和芦笙的改良成果进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老虎笙是一种傩舞,每年正月虎节,彝族罗罗人打扮成老虎的模样,跳驱鬼逐疫的舞蹈.以笔者在老虎笙的传承地小麦地冲所做的田野调查为例,解读老虎笙在罗罗人族际交流中的族群标识作用、象征意义,老虎笙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老虎笙的表现主题和老虎笙的艺术表现力,以求全面地呈现老虎笙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笙是一种具有独特演奏艺术特色与魅力的管弦乐器,兼有独奏与合奏等功用,对其演奏技法及制作进行研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笙的演奏技巧及运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笙的制作对策,以期可以有效促进笙这种管弦乐器的快速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7.
彝族"撮泰吉"与"老虎笙"两部古戏具有浓厚的祭祀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演出前对祖先神等各种神的祭祀,演出结束之后,还要进行送面具和送虎队,实际都是在举行送神仪式";撮泰吉"与"老虎笙"具有厚重的农业文化色彩,两者不仅再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过程中曾经存在的重要仪式和重要典礼,而且基本上可以说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过程,这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相当大的关系;"撮泰吉"与"老虎笙"突出的生殖崇拜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对"两个生产"的高度重视,即对物质资料生产本身和人类种的生殖与繁育的认真对待,也许是无意识的,但我们相信这种无意识将会是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山西的音乐都带有一种热烈的氛围.作为一首经典的曲目《晋调》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这首笙曲的创作者是阎海登,是由这位著名的笙演奏家于1960年创作的独奏曲.此笙曲曲调繁复多样,主要来源于晋调,其余来源为山西北路梆子音调,因此乐调带有两者的特点.由于自身曲调难度较大,它成为了笙演奏当中难度较大的一首重要曲目.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我通过对有关笙论文的研读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从实际考察、哲学以及青少年认知心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明确笙维修内容在学习吹笙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艺术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每个时代的每个领域都开辟着新的道路,不断产生新的里程碑。著名笙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唐富先生的笙学之路就是这样。如果说胡天泉、闫海登二位大师是笙学艺术奠基者的话,那么,唐富先生的笙艺则是心仪前贤,自成丘壑。尤其是他对笙的技术开发和在创作、演奏及教学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跨越,堪称笙学艺术的开拓者。在时间上,他们递接相序,在方向上,他们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人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2.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3.
笙,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属于簧片乐器中吹孔簧鸣乐器类,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在中国有历史可考约3000年,堪为当今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本文主要叙述了中国传统笙的改良之路,研究和探讨了不同时期笙的形制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翁镇发是中国著名的笙演奏家,曾担任东方广播民族乐团副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家以及演奏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八岁的时候,出于对音乐的好奇、热爱,在父母的支持下开始走上学习笙的道路。其中,与他人合作创作的笙独奏曲《春歌》、《畅饮一杯酒》、《湘江春歌》等在历届音乐会上获得优秀作品奖和优秀演奏奖。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簧管乐器笙的由来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沉淀传承的笙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领会和理解中华民族乐器的传统文化底蕴,并对乐器笙有深刻的认知,进而从灵魂深处创造出彰显个人魅力、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完美笙演奏,让我们的乐器笙在全世界美丽的绽放,让世界向往和追求我们笙这种乐器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6.
西洋手风琴的发明与研制的关键性条件和素材,是中国笙的笙簧的原理。中国笙的输出到手风琴的输入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说明文化交流是中国音乐文化乃至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7.
葫芦笙舞是两姚彝族民间古老的舞蹈,与彝族葫芦图腾崇拜有关。葫芦笙有特殊的制作和吹奏方法,曲调有72调,曲调变化多端,且各地的曲调有一定差异。葫芦笙舞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葫芦笙舞的队形是围成圆圈,手挽手,头、腰、脚的动作协调,舞曲、舞姿、动作豪爽、奔放、自由、活泼,但跳葫芦笙舞很注重场合。近年来葫芦笙舞式微迅速,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8.
笙名探析     
笙是一件古老而又被使用广泛的吹管乐器,它具有多个不同的名称,这些不同的称谓迷惑了人们对它的认知,不论什么名称,其实它们同属一物、管簧乐器——笙。本文仅就有关笙的不同名称做一阐释,以解人们的不解。  相似文献   

19.
葫芦笙,彝语称“布若”、“昂”,是彝族传统吹奏乐器,以葫芦为笙斗故名.两姚彝族传统的低音葫芦笙大多是民间艺人自制自用,一般为五管或六管,制作工具简陋,工艺简单,材料就地取材,音域较窄.近年来,一些彝族民间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彝族葫芦笙进行改良,采用健盘乐为葫芦笙定音定调,创制了高8度和低8度相配的C调或B调的7管“子母笙”,虽然使葫芦笙发生了“变异”,但应是对彝族葫芦笙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现代适应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20.
郑玄认为"笙诗"亡于战国及秦之世,实际是为了解释《毛诗序》"有其义而亡其辞"所作的一种推测。"笙诗"本非《诗经》所有,前人从"有声无辞"、编什、篇题重复、"笙诗"《序》等方面都作了论述。而从汉代四家《诗》来源看,四家《诗》皆得自"讽诵",三家《诗》却无"笙诗"。《诗经》在秦焚书前传播广泛,却没有征引六"笙诗"之辞的资料。"笙诗"加入《诗经》应在刘歆《七略》成书之后,即哀帝建平元年之后。元始五年,王莽征通知《毛诗》等典籍的异能之士,以民间学术校正学官学术,加入"笙诗"的《毛诗》进入官学系统,为人们接受。《毛诗》学者入"笙诗"于《诗经》,除受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的启发外,也与人们把经书看作"应时而作"、可以损益的观念有关。从《汉书.儒林传》"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一语来看,入"笙诗"于《诗经》的学者很可能就是徐敖。故《毛诗序》最后完成应该在建平元年至元始五年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