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1)改变物理学科本位 ,探索与体育学科有机整合。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扩展成“5 0米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 ,使单纯验证性实验提升为探索性实践活动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2 )探索应用实践与学生评价自己的体育素质关系密切 ,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 ,也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3 )为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 ,更大的发挥空间 ,并设法创造难得的相互协作的条件 ,把实验扩展到操场 ,把实验组扩充到 10人。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的…  相似文献   

2.
中学物理《声音与环境》中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人耳的收听。作为课堂的拓展与延伸,文中介绍了弦乐器的物理基础、调音原理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和生活,是落实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习兴趣,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沪科版物理课改教材第11章《压强》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学习了固体、液体和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特别是新增内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机翼的升力”、“帕斯卡原理”等重在由科学探究去学习,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着力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分析与论证能力。本章教学实验设计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校作为青岛市的初中物理课改试验学校之一 ,在近一年教学过程中 ,运用“三位一体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新教材的试验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实验角度谈一谈《透镜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1 《课程标准》对本章教学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通过实验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这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在于从根本上要求本章知识的获得应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  相似文献   

5.
本章介绍的信息科技知识 ,核心内容是“电磁波”的传播与接收。虽然人们天天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 ,但是学生对它仍然既熟悉又陌生。“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联系实际进行“科学·技术·社会”物理教学 ,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机联系的最佳方式。本章教学实验设计建议安排如下 :1 第 1节 感受信息(1)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借助网络查阅 :①在交通和通讯很不发达的古代 ,人们用来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方式。②了解电报、电话的原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现代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常见方…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实验教法建议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白福秦100043“酸碱盐”章通过前七章的学习,学生对酸、碱、盐、氧化物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已具备了有关化学用语、溶液的初步知识,为本章较系统地学习无机物分类知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章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7.
本章教材紧接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一章之后 ,所以 ,它是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为指导 ,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第一个元素族。氧和硫是这个元素族中 ,最具备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部分有关氧元素的知识 ,因此 ,本章着重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并简单介绍臭氧、硒、碲和环保知识。本章共安排了九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学生实验。一、实验分析1.二氧化硫的性质 ,共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 ,一个家庭小实验 ,许多内容与生活、环境有关 ,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在介绍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时 ,应巩固可逆反应的概…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对物理世界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科学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通过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实验,掌握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辅助实验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学生生活中对亚硝酸钠的了解设置教学情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亚硝酸钠,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进而反思、总结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从化学走向应用,最终逐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和分析生活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中新技术、新产品的普及和应用,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要教师关注那些新产品、新事物、新现象中的物理知识是怎样应用的,并进行必要的转化后融入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中,就可以成为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素材,成为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的重要载体,成为落实知识与技能教学的重要方法,成为引导学生经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途径。下面是笔者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中选用的实例和教学方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是电学知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集中的章节,认真成功地做好本章的各个演示实验是在教学中突出本章重点和突破本章难点的重要手段,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顺利开展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12.
做为全国两个物理课程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 ,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 ,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 ,尤其对实验教学有了一定的体会 ,本文就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改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章《光现象》为例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1 本章主要实验概述新《课程标准》规定 ,在《光现象》这一章 ,有 4个实验探究 ,即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以及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的关系 ,学生还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并比较色光混合和颜色混合的不同现象 , 示实验 4个 ,“想想做做”学生实验一个 ,在S…  相似文献   

13.
本章内容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教学设计以教材中实验和科学探究等为主要内容(个别相近实验稍作合并,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适当地增加了少许实验),力图将实验探究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社会实际等相结合,通过“学案”的方式,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与探究的同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本章是高中必修1教材的第四章,内容非常丰富。在本章中,将硅、氯、硫和氮作为重要的代表元素,承栽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特点、系统研究元素的方法、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也承载着展示化学学科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法和设计思想。本章共设置演示实验9个,当然可供挖掘的点还很多,可增加的演示或学生探究实验也有很多。如果利用恰当,这些实验都能加深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方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可从1.将“物理实验与探究”融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2.以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革除过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3.从培养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利用生活素材,质疑,讨论等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们食物中的三种主要成分,更是生物学、生理学跟化学联系的重要纽带。本章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需要来看,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它是“烃的衍生物”的延伸和发展。前边两章是烃的衍生物,多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第八章则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而本章的内容则是由小分子到高分子的过渡,并着重于天然高分子的研究。本章教材中,共安排了8个课堂演示实验和3个学生分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章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及“化学键”之后。通过学习 ,可使学生初步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 ,来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提高学习质量 ,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章共有 6个演示实验 ,凡一次就可以做成功的简单实验 ,可改为边讲边实验。也可以补充部分实验 ,如 NO氧化成 NO2 ,NO2 与 H2 O的反应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从实际出发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一、实验分析1.实验 (2— 1) ,氨与水的反应 ,演示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氨极易溶于水 ,在常温下 ,1体积水中大约可以…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组有关声音的科学小实验。实验材料易得,制作简便,作为学生兴趣实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振动发声,声音的传播以及应用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的提出1.学生脱离生活。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学习,除了学习物品其余的都很少接触,严重缺乏生活常识,如一只鸡的质量、一层楼的高度都不知道。用恰当的方法过改进物理实验,通过用生活中的物品去完成实验,可以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学生学习物理有畏难情绪。学生在没接触物理时,总认为物  相似文献   

20.
物理分组实验不但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 ,而且是他们获得基本物理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 ,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那么 ,如何搞好物理分组实验呢 ?我们以为在教学中应切实把好以下“四关”。一、要坚决把好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关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应使学生从初二刚接触物理的那一天起就逐渐明白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学的许多规律 (如 :牛顿运动定律、气体实验定律、库仑定律、楞次定律、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等 )都来源于实验 ,许多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