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次声     
在弹性媒质中,波源所激发的纵波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能引起人的听觉,在这一范围的波称为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波叫超声波,频率底干20Hz的波叫次声波(或亚声波)。次声波源广泛存在大自然中,例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风暴(包括台风)、雷电、大气湍流、流星、极光和电离层扰动等。然而,只是到了上个世纪,才记录到了自然界中一些偶发事件(如大火山爆发及流星爆炸等)所产生的次声波。这主要是由于:①由于声波能量与频率f的平方成正比,次声频率极低(10(-4)Hz~20Hz),只有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是美妙的,人类用各种触觉去感受我们这个绚丽多姿的世界。声音是多彩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平常能听到自然界的声音,是由于人耳侦测到声波引起的介质(例如空气)压力变化,大脑将其解释为声音。人类听觉只能识别频率是20~20000Hz的声波,高于20000Hz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这两种声波虽然都不能被我们的听觉器官感知,但对于我们的生活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区别(1)超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声波声波是空气中的纵波.这种波到达人耳时,引起声音的感觉,能引起人耳听觉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大约为20到20000Hz,但声波这个术语有时也用于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外的类似的波.  相似文献   

5.
次声波又称亚声波 ,其频率低于声波的频率 ,频率范围大致是 10 -4Hz~ 2 0 Hz.次声波虽不能引起人们听觉器官的感觉 ,但它对人类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对于声波和超声波来讲 ,次声波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而大家习惯称之为声波中的“小字辈”.一、次声波的产生和特点虽然次声波看不见 ,听不见 ,可它却无处不在 .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热核爆炸等都会产生次声波 ,科学家借助仪器可以“听到”它 .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 ,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 ,大气对其吸收甚小 ,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 ,其吸收还…  相似文献   

6.
一、声波声波是空气中的纵波.这种波到达人耳时,引起声音的感觉,能引起人耳听觉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大约为20到20000Hz,但声波这个术语有时也用于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外的类似的波.最简单的声波是有一定频率、振幅和波长的正弦波.当这种波到达人耳时,它使耳鼓膜附近的空气质点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振动.这种振动也可用同一  相似文献   

7.
声振动频率在20000Hz以上,人耳不能听见的声波称为超声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利用超声侦察敌国舰艇,这是超声技术最早的应用.40年代以来,超声技术迅猛发展,已成为面貌全新的专门领域.目前应用得最多的是在医学领域内,由于超声成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超声诊断已成为当今医学上主要影象诊断方法之一. 本文介绍超声波的物理基础和超声诊断原理.  相似文献   

8.
周健 《物理教师》2014,(10):33-33
直观表象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重要作用,高中物理教材介绍了可以利用Audacity软件进行声波教学.笔者利用这款软件在"超声波和次声波"教学中,先从10kHz,逐渐降低频率,直至20Hz以下,此时就会分别感受到音调不断降低,有人在不到20Hz时就已经听不到;同理逐渐增加频率,直至20000Hz以上,有人在不到20000Hz时就已经听不到.学生自然便会形成表象.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噪声是无形的健康大敌,这是有科学依据的。1955年,10名美国人为了一笔奖金,做超音速飞机噪音试验,结果都被噪声击毙。六十年代初期,美国空军F104喷气机在俄克拉萨马市上空做超音速飞行试验,每天8次,飞行6个月后,农场的一万只鸭被轰鸣声杀死六千只。幸存的四千只也羽毛脱落或不生蛋,乳牛竟挤不出奶来。 听觉是人耳接受16-20.000Hz范围内的声波振动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耳是听觉的外周器官,声波首先经过听觉器官的传音装置(外耳、中耳),再传到  相似文献   

10.
谈谈声学     
新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声音是传播信息的重要传媒。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声音,离不开对声音的研究。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就是声学。 声音本质上是一种在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通常称为声波。人耳可以听见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千赫,处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闻声。处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声波,人耳听不见。20赫兹到10~(-4)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20千赫至5×10~5千赫的声波叫做超声。 声学中研究的传声媒质的范围越来越广阔。除了通常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外,还包括等离子体以及多相的混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古建筑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极富民族特色。其中天坛等回音建筑尤可称为奇观。据研究,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源发出的声波碰到大山、高墙等障碍物时,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如声源发声与回声返回的时间差大于1/10秒,人们就能听到回声。我国古代将此原理运用到建筑学上,建成独具匠心的回音建筑,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水平的高超。  相似文献   

12.
我们平常能够听到的各种声音只是声波世界中的一小部分,它的频率范围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当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时,人们便听不出来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虽然人类听不见超声波,但不少动物却有此本领.它们可以利用超声波"导航"、追捕食物,或避开危险物.大家可能看到过夏天的夜晚  相似文献   

13.
(二)混响时间在房间内安放一个声源,并在室内某一位置观察声强的变化。当房间的尺寸远大于声波的波长时,从声源发声的瞬间开始,声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在它到达墙壁、天花板、地板时部分声波被吸收,部分声波被反射,如此声波在房间内来回反射传播。从声源发声开始,观察点的声强逐步增强。直到声源发出的功率与房间内壁吸收的相等时二者平衡,观察点的声强也就不再增加。在声  相似文献   

14.
回声的妙用     
《初中生》2008,(Z8)
当声音(声波)入射到物体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声音会被反射回去。如在空旷的大礼堂里,我们若大喊一声(原声),经墙壁反射后,就会听着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声音在回荡,若在深山峡谷里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就叫回声,也称为声音的反射。  相似文献   

15.
回声的妙用     
刘吉顺 《初中生》2008,(9):91-92
当声音(声波)入射到物体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声音会被反射回去。如在空旷的大礼堂里,我们若大喊一声(原声),经墙壁反射后,就会听着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声音在回荡,若在深山峡谷里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就叫回声,也称为声音的反射。  相似文献   

16.
感谢逆境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小白鼠放到水池中心,它转着圈子“吱吱”地叫,反射回的声波被胡须接收,便判定出水池的大小和自己的位置,就会轻松地游到池边。将小白鼠胡须剪掉再放到水池,它同样在水中转着圈子叫,但由于“探测器”已不存在,接收不到反射的声波,几分钟后,小白鼠便沉到水底死去。  相似文献   

17.
孔磊 《今日中学生》2013,(14):25-27
1.潜艇的"耳目"——声呐如图所示潜艇,它们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  相似文献   

18.
高峰 《辅导员》2014,(1):27-28
第十名:蝙蝠——超音速声波定位。蝙蝠可以通过发射超音速短促的尖叫声并分析该声波遇见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后反弹的回声来躲避障碍物,捕捉昆虫。这种生物声波定位被称作"回声定位法",此方法也被海豚在黑暗的水域用来导航。  相似文献   

19.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先实验建构真实情境,再归纳得出物理理论”。然而,有的实验却难以开展。如:声音的三要素,晌度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音调取决于声波频率的高低、音色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如何设计一个避免枯燥的说教、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的实验呢?再如:拍频,两个频率都很大,但频率之差很小的同方向简谐振动合成产生的合振动,其振幅呈周期性变化,我们将合振幅变化的频率称为拍频。那我们有没有办法做一个拍频的实验呢?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教室的声学环境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音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音质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教学质量。用声音表达的教学信息,是通过教师的语言、音乐、效果声进行,因此在多媒体教室里既要保证教师语言的清晰度,又要保证音乐。效果声的保真度,使其具有感染力,这就对多媒体教室的声场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多媒体教室里,声场分布不均匀,混响时间过长或过短,会造成听课模糊不清,音乐声。效果声失真,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在室内,声源发出的声波要向四周传播,当传到墙壁或其它障碍物时,它的能量就被吸收掉一部分,另一部分会被反射并继续传播。当这个被反射出来的声波再遇到另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