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篇小说《伊豆舞女》是当代日本新感觉派主要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该作吸收了西方现代派顿悟理论,又融汇日本的审美情趣,以敏锐的感觉,高超的艺术获得了诺贝尔奖金。本文仅论述其运用顿悟手法,在刹那间捕捉永恒的美的艺术意蕴,借以探索如何运用现代派艺术来反映东方传统美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而享誉世界,他的作品中无不蕴含着日本文学传统中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分析《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尝试在她们的美丽与哀愁中探索川端康成文学中传递的日本传统文学理念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深受日本古典物语小说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溢着对日本山川林木自然风光的深情歌颂和对普通人民,特别是下层贫苦女性的由衷赞美,这是他对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间风情的审美选择,表现了他对日本传统美的理解与追求。因而受到日本和世界人民的赞誉。  相似文献   

4.
卢静娜 《文教资料》2008,(28):222-224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剖析了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与日本传统审美文化的关系,对<雪国>进行重新解读.分别论证了日本传统审美文化中的清洁精神、病态美和日本的艺妓文化在<雪国>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雪国》男主人公岛村丧失现实感的人生使其迷恋虚幻之美,此精神物质与西方传统悲剧主人公的追问真相相反,也不同于“多余人”开象的痛基失落,而是日本传统的“情的世界”——礼、情、欲的严格划分在爱情和审美情趣上的独特体现,更是川端康成对生命之纯真瞬间显现的孜孜以求和幽微洞烛.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的散文创作中具有一种超越性的“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他笔下的自然是充满生机,千变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体,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的;川端康成描绘了融人自然中的人,表现了自然人性之美,并表达了敬畏自然的思想;川端康成从整体主义思想出发,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他生态审美意识的形成与日本传统文化——森林文化、原始神道与禅宗思想等,以及川端对现代人类破坏自然行径的忧虑紧密相连。川端康成的生态审美意识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对当代作家的创作以及读者的审美倾向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以"表现日本民族的精华"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作品中除了表现出古典美和自然美之外,也显示出大和民族的另一种民族意识——"粹"。本文以《雪国》、《千只鹤》、《古都》为例,从"粹"的构造样态、柔美姿态以及外延表现等方面分析川端作品中"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物哀"这种审美情趣深深的渗透在日本文学之中,这种审美情趣不仅仅只融入日本的文学而且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并且时时刻刻反映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日本的民族审美心理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珍视,当美好的东西转瞬即逝就会让民众内心充满无限的感伤,且这种心理已经根深蒂固,随即就成为了我们所要探讨的"物哀"等日本文学的审美范畴,为日本古典文学奠定了悲情的审美基调。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物哀"的文学内涵再着重结合日本文学传统介绍了"物哀"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象征手法本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先锋表现技巧,该手法常常寻找一种"对应物",或者叫做"客观的关联物",来表达作者抽象的哲理或观点。川端康成借鉴了这一技法,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消化吸收,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一手法,为这一手法注入了新鲜血液,独创了颇具日本民族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的"东方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虽然风格各异,但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首先立足于民族的文学传统,与其特有的民族文化血脉相连。生之养之育之的土地,不仅给予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丰富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素材,而且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和语言风格,语言也因其语境因素而越发散发出引人入胜的魅力。民族特色越鲜明,就愈是具有世界性,在这一点上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是相同的,但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付红妹 《沧州师专学报》2005,21(4):42-43,45
从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入手,结合小说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等等,分析了川端康成审美意识中的物哀之美与幽玄之美.并追根溯源,论证了川端康成的审美意识来自于他对日本传统美意识的传承,强调了川端康成的创作是植根于日本本民族的土壤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刘伟娜 《文教资料》2008,(27):35-36
川端康成,日本著名文学家,以代表作<雪国>而闻名世界,成为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大都渗透着"物哀"理念,本文从介绍川端康成及"物哀"含义入手,通过分析川端康成的经历和代表作<雪国>浅谈其文学中的"物哀"理念.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歌唱和乐器演奏的方法,更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审美情趣的因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积极、正确的审美情趣,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日本文坛现代派的代表川端康成,很早就以“继承日本的美学传统”自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细致地描写了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及情趣,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无不常有的悲哀韵致,尤其是在小说《雪国》中展现了日本文学的悲哀之美。  相似文献   

15.
日本自江户时期以来,和欧美很多国家在文化、教育等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川端康成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很高知名度,备受瞩目的原因是川端康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立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依靠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细致而敏锐的感观性,从而创造出了川端文学所特有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日本文学所特有的传统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美:一、日本式的传统的美;二、东西合璧式的日本小说现代美;三、表现作家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川端康成小说的独具的美。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化与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的爱情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笔下日本女性的爱情命运,是日本传统文化和意识的必然产物.而女性对于自己爱情命运的认同和接受及川端康成对女性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则使这一悲剧不仅体现为宿命的,并且是凄艳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雪国》充分展现了日本传统美意识"诚"。本文将从"作品之诚"和"作家之诚"两个方面来探究"诚"这一美意识在《雪国》中的具体表现,感受小说内容之充实、描写之细致、人物之鲜活、审美之独特。  相似文献   

19.
死亡心理是日本人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日本文化里无不充斥着死亡的气息。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树堪称日本的大文豪,他们的文学作品充分反映了日本文化,这一点已得到承认。本文将这三位作家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精神分析和意象象征的角度去研究三岛和川端的自杀,以及自杀背后的东西,从而试图探究日本的死亡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创作的名篇,被誉为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理念之一。川端康成的作品大多体现了物哀之美。《伊豆的舞女》中的物哀之美是通过少男少女男女朦胧恋情、社会下层女性的淳朴美以及自然景物之美三个层次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