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始终离不开科学技术这条主线。现代化不仅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且是制度与观念的现代化。从世界和我国的历史现现状出发,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思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体育运动对中国现代化之贡献,是中国体育工作者在研究与探讨中国体育发展道路与方向时所应做的份内之事.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体育已走向世界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与世界体育潮流的相互融合,使我们的体育运动充满时代感.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世界性竞技运动中,我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着力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庄严指出:“准备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程度的伟大国家。”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周恩来同志在王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此以后,四个现代化就成…  相似文献   

4.
梁继峰 《教书育人》2006,(11):47-4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并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尤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理论逻辑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最终体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突出表现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尊重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实现优质教育的丰富性和教育选择的适切性。从历史逻辑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方针中始终一以贯之且与时俱进,即坚持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和革命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实践逻辑看,构建高质量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体系必须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全面辩证地认识把握公平与效率关系,扎实推进“教育共富”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多样化高素质人力资源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国情基础上,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无论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发展科学技术等这些重大举措,都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而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又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密不可分,中国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交互影响,以期有益于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既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又符合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必须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同时,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形成多方合力,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革命与战争时期还是和平与发展时期,中国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的终身奋斗目标。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科学地阐明了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动力、步骤、环境、体制、方法,这对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现代论进入了失语状态。作就这一问题,回顾了中国现代论的发展,分析了中国论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并对其重建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来支撑,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继承和弘扬本国高等教育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又要不失时机地学习和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质量和品位,发挥其固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缅甸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开始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其后历经独立后的吴努执政时期(1948—1962年)、奈温军人政权统治时期(1962—1988年),1988年新军人政权执政至今。在这一缓慢过程中,传统农业社会出现了一些现代化元素,开始向现代工业社会变迁。但军政府把持权力,又使其面临着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因此缅甸的现代化进程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是跨越式、以人为本、公平高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与中华传统思想相融合的教育现代化过程。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处于现代化目标的优先位置,对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具有引领性的作用;教育现代化是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较变的根本途径,为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奠定了根本的人力资源基础;教育现代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在现代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基石作用,促进了现代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才有今天可喜的局面。中国共产党 始终以推进中国现代化为已任;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论述,对于推动当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谈几点学习的体会。第一,人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人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人的发展与时代发展共进。马克思就指出过,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人要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什么时候人才能全面发展呢?是否一定要等到共产主义社会呢?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怎样?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邓小平把握住小康思想与现代化在富民上的共同取向,赋予传统小康以现代化的内涵和社会主义的特征,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一小康社会理论。党的十六大在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方法论上说,它是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的道路抉择。  相似文献   

19.
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国实施“第三步”战略——基本现代化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建立在总体小康水平、小康生活基础上的更高水平的一种社会经济状态。从城乡发展状况,地区发展状况,结构转换,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建设五个方面论述了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突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设思想的提法.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在于人民利益至上,目标在于使人民富强,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对外遵循合作共赢、和平共处等.周恩来与党的其他主要领导人对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精心布局和艰辛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