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遍地枭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燕来,也叫毛豆,一个上海北郊的男孩,在家中是老小,又是父母中年时生的,人称"奶末头",家中人都娇宝他.他高中毕业后,断断续续地打过几份工.其间也与同学商量,合伙做生意,自己做老板.但这只是停留在商量阶段,刚出校门的人总是好高骛远.他多数时间是在家闲着.后来比他大八岁的姐姐替他在驾驶学校报了名,还为他付了学费.几个月后他考出驾照,开起了出租车.  相似文献   

2.
寻找悍妇     
几个朋友难得聚在一起.商量怎样帮一个人的忙。这位仁兄在大学教哲学,刚过五十岁,一副落魄的夫子相。皮瘦发长,懦弱有余而精气神不足,妻子去世两年多了,看上去他活得蛮艰难。当务之急是为他找一个伴儿,以他的这份书卷气,大家一致认为配一个温柔贤淑的女人最合适。  相似文献   

3.
读书恩怨录     
李军 《新闻三昧》2005,(4):49-49
我喜欢读书,自幼到今,不爱吃,不爱穿,不爱钱,不爱权,最爱读书,不管为读书吃多少苦,心里也觉得甜。童年时,家中藏书很少,我常借书读,打听到谁有一本书,就赶快去借,碰壁的时候却不少。久而久之,我积累了一些借书的经验,最好的办法是换书而读。我用家中仅有的几本书与别人换书读,常抢在别人前头把书读完,他的书就可以在我手里多逗留几天,我又用这些书与另外的人交换。当别人还书时,我问:“你还有书吗?”  相似文献   

4.
李森林 《湖北档案》2003,(12):33-33
儿时,发现家中藏有一帧民国初湖北督军萧耀南将军像。因为小,当时不知他是什么人,只觉得照片上的人很威风。后听父辈们讲:家叔  相似文献   

5.
再见到邱娥国是7月3日晚上。这是邱娥国在全国各地完成了71场事迹报告会后我们再次相逢。仍在他家中,仍是他和妻子涂荔花热情迎着我们。再到他家,是为了了解他为孤寡老人余锦桂送葬一事。“老邱,几个月不见,你黑了,瘦了,也老了。”我说。“嘿嘿,没瘦,没老,原来就这个样子。只是每次外出作报告都要理发、■油。我已经‘伪装’了半年了。好累,好累!”憨厚的老邱捋着两鬓的白发朗声笑着。“这半年,他的血压经常很高,全靠药撑着。我在家老担心他哪天倒下去。不过,还好,报告团就他父子俩体质好,没病过,别的人都病过。”妻子…  相似文献   

6.
去年初,久体写作之志的李树耀调到107医院任政治处主任。管报道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报道,于是,他开始朝着新闻写作成才的目标冲刺。节假日,他把自己关在家中看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知识,边学边实践,稿子一遍一遍地写,三番五次地改。有人劝他说:“老李啊,你快是40岁的人啦,还吃这些苦干啥?搞新闻可不是件容易事。”他笑笑没有回答。几年汗水几多情,辛勤换得硕果来,经过孜孜不倦地努力,他的处女作终于问世了,那是一例发表在军区报纸上的消息,虽然全文不过300多字,却给他写作带来了动力。他捧着那张报纸爱不…  相似文献   

7.
张鸣  华新 《出版参考》2004,(10):35-35
中国人中被传为得道升天的人很多,刘安是其中最为奇特的一位,据说他上天之后舍不得家里的鸡犬,成天茶饭不宁。没奈何,安排他上天的神仙又费心将他家的鸡鸭鹅狗统统带上天。另一种主法是,刘安在将升未升之际,将丹药撒在地上,结果家中的鸡犬吃了也升了上去。按前一种说法,刘安不过是个“有道”的土佬,按后一种说法,刘安就是那个汉代风流儒雅的淮南王,好客,好书,也好神仙方术,但是还是没有能逃脱宫廷斗争的牵累,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则小故事:B某需托他人办一件事,就买了几件礼物,送到他人家里。没想到,这几件礼物几经周折又转回到B某家中。这是在社会上出现的一种怪现象。可是你不曾想到,在图书出版发行领域竟也出现了这么一个“怪圈”。当前学术著作出版难,但有些是转来抄去编成的书,反倒容易出版,原因在于包销。包销的图书一般都有经济效益。因此,只要这部书内容方面无大问题,出版社就乐于出版,至于图书质量,则就不在考虑之中了。  相似文献   

9.
黄冠杰 《出版参考》2007,(9S):30-30
法国的书店、报亭遍布大街小巷,即使在—个只有几千人的小镇,你也不难发现书亭的身影,这大概和法国人爱读书有关。在巴黎,有人估计有华人20万~30万人,可是中文书店却是屈指可数,探求其中的缘由,是多方面的。记者曾亲历这样一个课堂场景,反映了中法部分人对待书籍的差异。有个刚来法国不久的中国女留学生,看到法国接待者家中电视很小且陈旧,便感慨法国人贫穷、没有文化。而她中国的家中,有两台进口大彩电,但是在看韩国连续剧时还是感觉不够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重视档案的思想及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抄录谕旨、奏折,随寄家中。谕旨、奏折是清代文书档案的主要内容,曾国藩为方便日后查考,每次收到谕旨后,便另行抄录一份保存,他自己拟写的奏折也随时留存一份,寄回家.中。他嘱咐家人:“凡我屡次所寄奏折、谕旨,家中须好为收藏,不可抛散。或作一匣收之,宜敬  相似文献   

11.
奠衣紫 《大观周刊》2010,(31):14-14
偶尔去的女性论坛里有这样一个帖子——“女朋友刚打完胎,什么时候跟她说分手合适呢?”帖子里说,他和女友恋爱五年,感情日淡,可是女友一直对他很好,最近女友怀孕了,两人商量后把孩子打掉了。  相似文献   

12.
谈起图书,我就不禁怀念先父张九龄先生,我从小由衷钦佩他的博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是复旦大学的早期毕业生,受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出校门后当过报纸的主笔,高三班的国文老师,中学校长,喜爱写作,擅长诗画,之后虽创办企业,仍不释书卷,家中藏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图书。我与书结缘,可说从小受到他的薰陶。我生长于上海,念小学时,父亲在假日就经常带我去福州路(四马路)逛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门市部都在那里。他看书、选书、买书,我也翻找感兴趣的书看,时而也要求父亲给我买几本。中学时,父亲就让我睡在他的书房里,丰富的藏书为我提供广泛读书的机会,更培养了我对图书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随后,我们来到吴兴春的家中。见他那间和苗家、侗家群众差不多的小房子里,住着他的妻子和两个不大的孩子。房内空空如洗,衣物破烂不堪。若不知底细的人,谁能猜想到这就是一个中尉军官的家庭呢?也是在这里,我们从他爱人嘴里的言谈中,发现了吴兴春点点滴滴小事中的大事迹。1960年,他爱人苏玉清怀上第一个孩子,想吃点酸甜的东西,他想到兄弟民族群众的生活疾苦,到街上看到甘蔗未买,却跑到山上群众已收过苞米的田里,拔了几棵苞谷秆,拿回家中送给爱人。此时各地正遇上自然灾害,国家面临严重困难,吴兴容除教育家人不向国家购买…  相似文献   

14.
以心感悟     
我本是学农业技术的,谁知毕业后阴差阳错地干了9年记者工作。从前,看人家记者满风光的,自己当上了记者,却觉得真是难。但,总是接触、了解,反映新的事物和新的人,久而久之,也从其中尝出些甜味了。 第一次出远差,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到北大荒采访。刚到目的地,我就因气候不适住进了医院。同病房还有一位老同志,相处几天,我们成了朋友。有一天他突然高兴地买来两只烧鸡,一定请我到他家中作客。原来他所谓的历史问题得到平反了。负责平反错案的同志告诉我他的简单经历。他解放初期曾在北京某警卫部队担任班长。有一天,一位成份不好的远房表哥生病找他要了几片药。这件事被人知道后,有人便让他交待是不是向阶级敌人出卖了军事情报。他被隔离审查后,反复解释总是过不了关,没有办法,他只好把自己的“罪行”写得非常严重。当他交待了“罪行”,感到轻  相似文献   

15.
星期日整理抽屉,不意中翻出解放日报原文艺部主任、现总编辑丁锡满给我的一封退稿信,信中说,很高兴地看了我访问张乐平画家的文章,经同几位同志商量后,觉得介绍张的文字和刊登他的漫画已比较多。张原是解放日报的人,为避免宣传过多,他自己那篇《赞张乐平让版面》也让人民日报刊用。因此,“你的文章也想割爱,文汇报这方面  相似文献   

16.
星期日整理抽屉,不意中翻出解放日报原文艺部主任、现总编辑丁锡满给我的一封退稿信,信中说,很高兴地看了我访问张乐平画家的文章,经同几位同志商量后,觉得介绍张的文字和刊登他的漫画已比较多。张原是解放日报的人,为避免宣传过多,他自己那篇《赞张乐平让版面》也让人民日报刊用。因此,“你的文章也想割爱,文汇报这方面  相似文献   

17.
孙雁鹰 《新闻窗》2005,(2):14-15
2005年春节前的最后一天上班,都市报专刊中心“感动中国报道小组”的几个成员在一起碰头,为节后的专题报道作最后一次商量。最先能确定下来的选题是《徐本禹与都市报的不解之缘》,经过近两年的报道,本报对这个志愿者典型有足够的理解,占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的事迹已经深入人心。在他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时候,回顾本报与他结缘的过程会形成看点;  相似文献   

18.
李大叔的房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我们档案馆查档案,以证明房屋继承人的身份来继承房子的事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但一个月也总有一两起.故事里李大叔的房本却是几经波折,得来不易. 李大叔今年56岁,家里兄弟姐妹六个,他排行老六.父母前几年就过世了,但给他们姐弟几个留了套老房子.姐弟几个当中,数李大叔家里条件最差.大家一商量决定老房子就给李大叔.  相似文献   

19.
刚认识王葆春那阵子,留给人的印象,活脱脱一个温驯而执拗、老实而不知变通的傻骆驼。可当我看了他写的40本电视脚本和拍摄提纲,我却由衷地感到:这个傻骆驼并不傻,心细得很呢。他的家乡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那里曾出过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改革开放后,那里大片大片的金矿得到了开采,人均年收入少说也有三五万。他却不坐享清福,当兵来了。最让他父亲揪心的是,家中三代单传,却又生了这么个并不安分守己的倔头倔脑的儿子,整天闹着要走出大草原。本指望他当兵三年回家转,谁知他又超期服役两年。当耐着性子苦等地归的父母,…  相似文献   

20.
吹牛     
《出版参考》2004,(2):32-32
在我所佩服的吹牛家中,首推德国的米希豪森。他是一位男爵。生于一七二零年,在俄国军队服役时,曾和土耳其人打过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