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本文从文化协商反思的视域出发,提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标准应由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建构量规,以基本要素分析法厘定量规中的主要指标,并以SOLO评价法协商划分出指标的不同层次,从而进一步完善量规体系.  相似文献   

2.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课程评价工作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开始之前进行需求评价;对课程标准的事前评价与修订评价;深入开展教材评价研究;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通过审视和反思这些课程评价工作,当前课程评价还存在诸如对课程评价的宽泛理解、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组织、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过于强调行政意义上的评价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促使课程改革良性发展,提升课程整体品质,未来的课程评价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加强地方特别是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和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加强课程评价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  相似文献   

3.
在园本“超市课程”实施过程中,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开发了课程评价工具——“小护照”。“小护照”评价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儿童对话实现,本质上是协商对话、互动发展的过程。“小护照”评价贯穿园本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双方的对话性、评价过程的伴生性等特征。实施“小护照”评价,有效促进了儿童的学习、教师的成长和课程的生发。  相似文献   

4.
在园本"超市课程"实施过程中,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开发了课程评价工具——"小护照"。"小护照"评价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儿童对话实现,本质上是协商对话、互动发展的过程。"小护照"评价贯穿园本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双方的对话性、评价过程的伴生性等特征。实施"小护照"评价,有效促进了儿童的学习、教师的成长和课程的生发。  相似文献   

5.
对话理念与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有共通之处,能为珠海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思路。以对话理念指导课程目标设计,应在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结合历史学科要求与对话教学原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层次对话选择适当的实施策略以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在课程评价方面,要注意关注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对话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颖  郝德永 《学科教育》2004,(11):10-14
民主与协商,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与重要途径,也是今日我国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依据之一。本通过对对话中心课程、协商式学习与非等级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分析,阐明了当代学校课程建构与实施的蕴含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协商课程"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协商对话,它通过对学生的"赋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设置、开发、实施以及评价等过程之中,从而促进课程权力的均衡分配。"协商课程"理念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协商,可以保障学生的课程权力和公民权利,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公民品质,提升公民教育的效果。因此,公民教育有必要以协商课程理念为重要基础,建构以公民课程和品德课程为核心的协商课程机制,发挥课程生活的隐性的公民教育功能,以此来提升公民教育的公共性与民主性,使公民课程真正以公共价值原则为导向,最终促进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颖  郝德永 《教育学报》2004,(11):10-14
民主与协商 ,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与重要途径 ,也是今日我国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依据之一。本文通过对对话中心课程、协商式学习与非等级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分析 ,阐明了当代学校课程建构与实施的蕴含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达到促进学校更新的日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具有针对性、独特性、适切性的课程,校本课程特色形成的机制是:基于学校,联系社区;以教师为主体,实现多方力量的协商对话;将课程开发、实施、评价融入同一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涉及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全面革新,本文拟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涉及的各个层面出发,将整个整合过程看作一个系统的整体,探讨一种基于工程化思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整体考虑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到课程方案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按工程化的思想划分为课程设计、整合实施、整合评价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课程技能化倾向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课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反思现状,依然存在受过去技能化倾向影响的可能.因此会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落实产生一定的障碍:为推新课程实施,促进课程发展,对课程的技能化倾向进行分析和思考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涉及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全面革新。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涉及的各个层面考虑,将整个整合过程看作一个系统的整体,探讨一种基于工程化思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整体考虑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到课程方案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按工程化的思想划分为课程设计、整合实施、整合评价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在评价目的上摒弃“唯结果”导向,评价内容和标准注重理论引领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评价过程鼓励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和理解。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面临多重挑战,即被动式评价开展频繁、规范性评价相对缺失、专业性评价较为匮乏。指向学校课程建设评价的优化策略包括明确课程评价的方向与制度保障、构建课程建设评价闭环、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  相似文献   

14.
职业学校在进行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过程中,通过对两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实施过程的总结与反思,提出了以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协商式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批判的、探究的、反思的意识与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摒弃了传统课程模式的弊端,强调师生共同研制课程过程,重视伴随性、自组织的教育与学习过程,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过程性评价的内涵及其特点,并且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节研究性学习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过程性评价方案,最后对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进行反思,指出了过程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的特色与学校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更新是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达到促进学校更新的目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具有针对性、独特性、适切性的课程。校本课程特色形成的机制是:基于学校,联系社区;以教师为主体,实现多方力量的协商对话;将课程开发、实施、评价融入同一过程之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系统。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促进学校更新的基本主张是:在共建课程文化的过程中推动学校的更新,以特色课程的实施为轴心彰显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8.
协商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分享课程权力,它以师生的自由与解放为根本旨归。协商课程研究者以建构主义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人本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为理论来源,对协商课程的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作了富有创意的阐释,从而丰富了后现代课程研究话语。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支持幼儿自主探究能力与品质的发展,幼儿园应大力建设探究性课程,并应依据儿童发展证据明确课程目标与内容,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以使课程具有以幼儿生活与兴趣为基本线索,以幼儿探究学习为基本形式,既鼓励幼儿协商合作,又重视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实践特征。建立在儿童发展证据基础上的幼儿园探究性课程基于幼儿发展的实际与潜能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实施路径,协同“反思型教师”和“伙伴式家长”,把幼儿培育成“小小探索家”。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课程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课程的本质有不同的解释。本文以人自身发展的文化意义为前提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课程设计来看,课程是对文化的选择;从课程实施来看,课程是对文化的传递;从课程评价来看,课程是文化的理性反思。因此文章认为课程是为培养人格精神的一种文化活动,是根据文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的一种文化活动,即对文化的选择、传递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