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木 《云南教育》2004,(23):16-18
标准化测验是指施测和评分都以一种事先规定的.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的测验,主要分为两类:能力倾向测验和成就测验。前者可以预测学生在今后教育中的表现情况;后者的成绩通常是评价学校、教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5~6年级低成就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被试453名,从中筛选出高、低成就者,并对他们的考试焦虑和学习动机进行考评。结果:高、低成就学生与一般水平学生的学业成就差异极显著;高、低成就学生在考试焦虑、学习动机上的差异极显著;高成就学生的学习动机显著高于低成就学生,高成就学生的考试焦虑显著低于低成就学生。结论:考试焦虑、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智力与性格因素影响小学生学业成就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心理测量量表对294名小学生的智力与性格因素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作了相关分析、差异检验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学业成就既与其智力水平具有显著相关,也与其性格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是其智力因素与性格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高学业成就被试与低学业成就被试在智力因素和性格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在影响学业成就的心理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智力、进取性、知识性、自觉性、敏捷性、独立性和情绪活动的强烈性七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成就测验用以测量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训练后取得的成就。教师自编测验是成就测验的一个分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测验结果——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指标。但对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和过分追求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基于此,通过剖析成就测验的理论知识,帮助教师、家长和学生形成正确的成绩观很有必要。同时,在剖析的基础上对看待考试成绩及根据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学业能力倾向是指学生为完成学校课业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与学生未来的学习关系密切,并且通过它能够预测其成功的可能性。学业能力倾向测验由若干个代表不同能力因素的分测验组成,其结果提供若干个分数:有提供两个分数的测验,通常是言语分和数量分;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减少会导致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下降以及旷课甚至逃学等问题行为的出现。因此,找出提高学生学习投入的方法非常重要。因此,本研究提出并检验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期回答学业成就“如何”和“何时”影响学习投入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自我报告法和同伴评价法收集数据,被试为来自南海地区七、八年级的初中生。结果表明:(1)学业自我概念在学业成就与学习投入间起到的中介作用显著;(2)成就优势在此中介过程中起到的调节作用显著,在成就优势大时,学业自我概念起到的中介作用会较成就优势小时强。因此,教师尤其需要关注学业成就以及成就优势都比较低的个体,关注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并且及时给予鼓励,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7.
成就测验     
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是标准化程度较高、适用范围很广的一种测验,它测量的是个体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成就测验的项目功能差异研究,主要包括介绍国外的项目功能差异研究的综合介绍性研究、利用我国的成就测验进行DIF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和影响因素研究、对我国的各种成就测验进行项目功能差异分析的应用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成就测验的项目功能差异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94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施测.比较不同学业水平学生成就目标的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生在学习目标定向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和学业水平差异:农村中学生在成绩接近目标定向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学业水平差异及其交互作用:农村中学生在成绩回避目标定向上存在显著的学业水平差异及年级与学业水平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班级为单位共选取18个初中班级中54名教师和864名初中生作为研究被试,采用教师专业素养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和学业成就问卷进行数据收集,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进行多层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教师专业素养对初中学生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教师专业素养水平越高,初中生学业成就越高;学习投入在教师专业素养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即教师专业素养水平通过影响初中生的学业投入程度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1.
应用数学元认知问卷和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测试卷,以203名高中生为被试对象,测量研究了数学元认知、学业成就与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数学元认知知识水平较高,元认知体验水平略低,元认知监控能力较差,数学问题意识淡薄,提问能力较差;数学元认知、学业成就与数学问题提出三者显著相关,元认知、学业成就与提问水平和总体提问能力呈正相关,学业成就与提问意识呈负相关;高、中、低元认知组之间以及高、中、低学业成就组之间,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都呈显著差异,其中高元认知组与高学业成就组的提问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12.
选取小学2~6年级学生共285人为被试,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MASC)和小学数学元认知问卷(QPMAM)进行调查,将被试最近两次大型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作为儿童数学学业成就的效标.探查儿童的数学焦虑,数学元认知和数学学业成就3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业成就存在负向相关.(2)中等、高数学焦虑组儿童数学学业成就显著低于低数学焦虑组,中等、高数学焦虑组儿童数学元认知水平显著低于低数学焦虑组.(3)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业成就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初中1~3年级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桂芝  庞丽华 《教育探索》2008,(12):124-125
选取哈尔滨市468名初中1~3年级的学生为被试,运用问卷法,考察了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十三种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联合预测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其中只有“无助”能极其显著地预测学业成就;除了“恼火”外,学业成就对其余十二种情绪回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编3~4年级语文、数学单项学习能力倾向测验,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专家访谈及多次预测的基础上形成语文、数学两套正式测验;采用分层和整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取样.结果:两套测验的平均难度均在0.46~0.50之间,条目鉴别力达到优良水平;语文和数学测验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8和0.96,语文测验的重测复本信度为0.44,数学测验的复本信度为0.94,两套测验的Cronbach'α系数均为0.92;语文、数学单项学习能力倾向测验与3~4年级标准化成就测验的效标效度在0.40~0.79之间,与期末学科成绩的相关在0.58~0.86之间,语文测验一因子模型的解释力较强,数学测验两因子模型的解释力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一、学能测验的概念学能测验研究的首要工作是为"学能"定义.一般认为学能测验就是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cho?as?ic aptitudetests),它是以学生在认知领域中的现有成绩,去预测作为效标的将来学习的某些方面的潜在能力,从而推断其发展的可能情况.由于现有成绩的测量载体,即认知行为的反应项目,必然依赖于学生的校内经验而不可能是纯粹的、抽象的一般能力.所以学能测验与学业测验,在形式上没有明显的分界(学能测验也常被称为学业能力测验).当这个测验被用来检查过去学习的成功程度,则称作学绩测验;若用来预测将来成功的可能性,则被称作能力测验(Cronbach, 1960).当然,学能测验的预测功能决定了它在测题取材上,与学业测验有本质区别.简要地说,它对行为样组的要求是能够迁移的知识和技能、能表现诸如整合、抽象、推理等能力的思维品性和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251名四~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元认知、学习动机鸟数学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元认知、学习动机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其中元认知中的监测、调整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元认知与学习动机总体相关显著。元认知与数学学业成就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业成就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元认知中的计划、监测、调节与学习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监测与学习动机相关最高;元认知中的监测对学习动机、数学学业成就存在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尝试在项目反应理论的指导下,编制四年级数学成就测验,为学科评价提供辅助工具.方法:用贝佳访法检验试测数据的单维性,利用ANOTE软件估计项目参数,用基于题目分类下的经验判断法建立一个划界分数,再接合项目信息量和双向细目表编制成卷.结果:四套试卷均符合单维性要求,基本拟合三参数逻辑斯蒂克模型,项目拟合度都在85%左右,最终选取141个信息量高的项目组成正式题库,精选50个项目组成四年级数学标准参照测验.  相似文献   

18.
好的评价方法能给学生学业成就科学公正的评价,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找出不足,激励学习。根据小学学业成就评价方法的现状,对照传统的CTT理论和现代测量理论IRT的优缺点,提出项目反应理论(IRT)指导下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作为传统测验的一种辅助方式,应用于小学学业成就评价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学习中的测验对最终测验回忆正确率的影响.被试内因素是学习过程(重复学习、有测验的学习),被试间因素为学习与最终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10分钟、1天).发现有测验的学习条件优于重复学习条件,即存在测验效应,间隔10分钟组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间隔1天组.测验可以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测验与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对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是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高中学生物理学业成就归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32名高中学生为研究被试,以物理学业成就归因调查问卷为工具,探讨了高中学生物理学业成就的归因倾向及其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高中学生对物理学习成败总体上倾向于作内部归因,其中又主要归因于努力程度和学习策略;(2)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评价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归因存在明显差异;(3)高中学生物理学业成就归因在性别、年级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