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8月10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华硕电脑“硕市生训练营”活动在上海国际保龄球馆正式拉开序幕,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共450名优秀“硕市生”代表奔赴上海,接受华硕电脑为期三周的集中培训。华硕电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较大,对企业的概念和将来的工作方向都十分迷茫,缺乏社会经验与实践机会,华硕电脑举办“硕市生训练营”活动,主要是为了能给优秀的大学生一个了解企业、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他们将来就业的能力,同时,也是华硕电脑进行优秀人才选拔和储备的一个过程。据了解,此次“硕市生训练营”将分为三批进行,每批150人接受为…  相似文献   

2.
高校就业一直是热闹的话题,一扯出来就会成为教育与社会的热点。据新华网消息,上海财经大学近期推出“自费企业游”活动,组织学生到上海城郊、长三角知名企业考察,为他们将来就业热身。许多大学生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希望找一些与自己专业比较对口的企业。学生反应踊跃,效果还不错。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机会平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会平等是指努力排除自然和社会的偶然因素对人们接受教育和培训、就业、前途、成功等机会的任意影响,建立一种开放的社会体系,并要求各种有利的地位、职务、岗位不仅在一种形式的意义上开放,而且使所有人都有一种真正的平等机会达到它们。然而,目前“代际效应”、“性别意识”、“地域差异”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不平等的现状进行分析,探求就业机会平等的合理解决之道,从而为大学生拓宽就业道路。  相似文献   

4.
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传播科技文化的桥梁,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求,能帮助大学生认识成长的正确道路,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农情和民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形势下要努力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大学生择业观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大学生的择业观当今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倾向于大城市、高薪单位、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名企业。2004年5月,我们对广西师范大学的在校生随机访谈调查得知,95%以上的大学生都希望到广西当地的“大城市”南宁去,到广东去,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就业。2004年一项对上海重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也验证了这种结论,73%的毕业生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的“新三到”(到国外去,到沿海去,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这表明大学生们以个人需求为中心,以“实用”为标尺的自我发展设计取向。可见,大学生择业观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基本一致的。21世…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笔者有幸考察了香港突破机构(BREAKTHROUGH)主办的“国际华人青年领袖训练营”(以下简称“LA”)活动,欣喜地发现:该训练营活动令参与者流连忘返的根本原因,在于成功地将道德教育回归生命本体的理念付诸了实践。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群体“校漂族”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专家认为,“校漂”现象的出现是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必然现象,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仍有扩大的趋势。本文从教育自身分析了“校漂”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刘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卢宁 《教育与职业》2005,(27):23-24
从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高等教育与两个市场相连接,一个是在高等学校入口处的教育机会市场,在此通过教育选拔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个是在高等学校出口处的职业劳动市场,在这里大学生通过社会的职业选拔,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步入社会从事一定的社会职业劳动的社会现象,它是大学生个体的职业选择和社会的职业选拔两种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必须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获得就业的机会。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当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因此,加强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求职新动向     
《大学时代》2006,(3):I0008-I0008
上海:在上海市举行的“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的活动中,显示出高职生在就业市场十分吃香,签约率惊人。2005年上海高校毕业生高职生就业率达到94%,首次超过本科生的92%。职业指导专家分析这一现象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不少企业直接参与学校培养规划、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质量评估;二是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大力在高职生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的双轨制;三是高职生普遍具有危机意识,求职定位合理。广州:一个软件工程编程人员月薪可过万元,一个食品加工技术人员一进企业就可…  相似文献   

11.
中、美大学聋人大学生就业服务支持体系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世界上最大的聋人技术学院——美国罗切斯特聋人工学院在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校内外开放式合作的教育计划;二是建立聋哑大学生就业跟踪调查档案;三是建立立体化的就业信息平台,进行校内外推广活动;四是根据聋生特点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提高聋生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却在不断提高。高校规模扩大,固然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压力,"互联网+"为社会提供各行各业的就业创业机会,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深入了解"互联网+"的含义特点,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机遇与挑战,探寻"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出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提高就业创业意识,完善自身职业素养,进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丛冲 《中国培训》2007,(6):55-55
5月22日,2007“宝马优秀大学生奖励基金”领奖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本年度共有全国10所重点理工科院校的100名优秀大学生获得了每人5000元人民币的奖励。华晨宝马公司还将于7月邀请并全额资助10名获奖学生代表,前往华晨宝马沈阳工厂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为学生们提供参与宝马轿车生产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国际一流的汽车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积累生产实际操作经验,为就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谈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心理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还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本文从高校层面谈了其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以及高校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5.
6月9日,由共青团福建泉州市委实施的“2007年泉州高校大学生就业‘畅通工程’”启动。来自该市几所高校的近百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代表分别对当地部分中国知名企业进行实地就业考察,了解近年来的企业用工趋势,为自己的就业提供参考和帮助。据了解,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企业人才需求,构建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6.
“人职匹配”犹如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导航标,引导大学毕业生了解自己、了解工作和寻求两者之间最为恰当的匹配方法,从而可以缓解大学生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也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因而“人职匹配”对于大学毕业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不仅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都要为“人职匹配”创造合理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IACE女生”评选是个师生关注的活动,它给市三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展示现代女生风采的舞台。当选“IACE女生”,是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最大肯定,所以参赛并胜出是市三每个女生的愿望。市三女中的“IACE女生”评选如今已经是第六届了,算得上是一个“传统赛事”,在评选活动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必要建立一个政府、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和企业通力合作的有机的就业保障体系,从大学生就业前、就业时和就业后三方面出发,通过就业服务、就业支持和就业援助三个维度的保障,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高校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组织指导大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使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从中接受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三业"能力是指专业、就业和创业能力,它是大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升的核心能力。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产生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出现了一些新问  相似文献   

20.
“2004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活动结束了,一系列的调查数据正反映了在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当中,当代大学生多元化的就业价值观。从社会公认的精英阶层,到逐渐接受市场的选择,当代大学生承受了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就业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矛盾化与多元性。一方面,他们无从彻底摆脱“精英情结”,他们的择业观带着强烈的理想化色彩,希望自己的精英角色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得以持续;而另一方面,大众化就业口号却已潜移默化地深入他们的头脑,接受市场选择,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择业的功利化倾向十分明显。无论是理想化还是功利化,可以说,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观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立自主性比上一代大学生大为增强,择业观与就业观与社会大环境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给高校、企业、就业指导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