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丽莉 《贵州教育》2011,(21):18-20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的。对幼儿来说,幸福不是你送给她芭比娃娃,不是你给孩子买的最新的动画片,也不是你给他的一柜子衣服。幸福是孩子的内在需要,这需要的满足可通过教育这个途径来实现。对幼儿来讲,获得与感受幸福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恐惧的十岁     
<正>哈哈哈,跟强迫症患者开个玩笑,今天不是《恐惧的三十岁》,而是十岁。几天前,一位十一岁男孩的母亲发信求助,说是学校有一群女生,仗着学习好、老师宠,又是班干部,打她儿子,她找过家长和老师,都不起作用。还有,这男孩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能打女生",所以不会还手。困局如何破?我给的答案是:"那就告诉他:谁打你,你打谁,不管男女。是时候打一架了,不然变娘炮,你得罩他一辈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打女生,这教育是错的,所以男孩被女生打,他就陷入无法行动  相似文献   

3.
巧用亲吻     
我班A小朋友不爱喝白开水,每逢让幼儿喝水时,她总是愁眉苦脸,眼泪汪汪。家长送她到幼儿园来,每次都给她带着白糖或桔子粉,而常喝甜水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极为不利的。我和幼儿家长一起为她讲了许多道理,她总是固执地摇摇头。后来我想,每一个幼儿都喜欢被人爱,尤其喜欢老师和父母爱抚他、亲吻他。针对幼儿这一心理特点,我想了一个办法。一次在组织  相似文献   

4.
一根教鞭     
为了方便教学,我用旧挂历纸制作了一根教鞭,非常好看、实用。班上一位幼儿家长看见这根教鞭说:“这棒真灵,孩子睥气不好就该‘嚓嚓’,让他痛而不伤。”说完拿起教鞭就向自己的儿子挥了一下,孩子被吓得跑开了。我对她说:“这棒可不是用来体罚幼儿的,而是在上课时老师指图片、指黑板用的。”她仍坚持蜕:“小孩是蜡烛,不点不亮,你给我管严点,不好就打,我不怪你。”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礼貌行为,关系着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幼儿入园是集体生活的开端。老师要热爱、关心、尊重幼儿,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坚持做到没有亲疏之分,处处关心爱护他们。家长想到的,我们要想到;家长没想到的,我们也要想到。孩子生病,老师要去看望;天气突然转冷,老师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给他们添上。为了安全,老师们坚持每天接送孩子。下雨天,还要背、抱他们进出。有一个叫杨涛的幼儿,平时爱打架,老师多次教育,收效不大。一次,他大声哭叫,说是被打了。张老师想到他平时爱欺侮小朋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一个人气很旺的教育网站的"论坛"中,看到了一篇题为<呵护童心,建设明天>的教育随笔.作为老师的作者在其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她在给女儿默拼音.第一次全默对了,她就给女儿打了一个"优",还奖励她一朵"小红花",孩子很高兴.可到了第二次的时候,女儿默错了一个韵母,她就随手给她打了一个"×".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位幼师一年级学生写信问我如何才能当好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她自己认为:要具备一颗热爱儿童的心。我同意她的看法,并告诉她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与幼儿交朋友,了解幼儿。在与幼儿建立感情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理论来观察幼儿,了解他们的特点,给他们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响,还要学习分析其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凌 《少儿美术》2020,(3):33-33
教育只有"慢"才能捕捉到幼儿的内心,触及幼儿的心灵。如是"提速"的教育,你还没等到孩子潜在内心的苏醒,没来得及对孩子的事做出细致的分化、观察,幼儿期就结束了。只有与幼儿发育同步的"慢教育"才可能洞察到幼儿的内心世界。没教过幼儿的所谓学术性权威,仅靠学术性研究不会贴近幼儿内心,就像讲《孙子兵法》的军事教员,你让他带兵打一仗试试,就知道什么叫纸上谈兵了。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眼睛     
好好是我的外甥女,在小班。一天中午,她妈妈来接她,恰逢我带班,经过时,她们跟我说了几句话,我顺手拿了一个乐百氏奶给好好。不料想这一举动却使我班幼儿议论起来,一个幼儿说:“她为什么可以喝乐百氏奶?”另一个幼儿接着说:“因为她是老师的孩子。”我的脸顿时烧了起来。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他需知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的心理上…  相似文献   

10.
我在幼儿德育工作实践中,慢慢摸索出了“三及时”的工作法。一、及时打“预防针”。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不仅有意识地观察本班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同时也对其他班幼儿进行观察,若发现问题,就及时给我班幼儿打“预防针”,告诉他们,什么好,什么错,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把不良行为杜绝在发生之前。二、发现缺点及时教育。孩子天性好动,难以约束自己,我根据每个幼儿的性格及接受能力及时进行个别教育,并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我十分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下面是两个有关幼儿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案例: 案例1:幼儿甲想给自己娃娃找张床睡觉,但她发现小床已经被别的娃娃家使用了。于是,她用两张椅子相对而放搭成了一张小床,还用彩色的纱巾披在上面做成了一个漂亮的帐子。于是,她的娃娃就有了一张漂亮的小床。 案例2:幼儿乙发现他想玩的医院游戏已经在室外的走廊上开始了,他便在室内窗下用桌子当床,开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孩子在家里不慎扳坏了爸爸刚给他买的电动玩具。当妈妈回来问是谁弄坏的时候,这个孩子便自觉地点头承认了是自己所为。这时这位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的呢?当然,她和时下许多不懂教育方法的妈妈一样,当即给了孩子一顿训斥“,你是怎么玩的,花了那么多钱买的,玩了一会儿就弄坏了,以后别买了。”同时追问孩子是用哪只手弄坏的,并执拗地扯着那只手,打几巴掌惩罚它所犯下的“罪行”!这位妈妈只知道心疼电动玩具是花了几十元钱买的,她认为,打了孩子一顿,是教育他要知道爱惜东西。但是她却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无形中就教给了孩子这样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因年龄小,犯错误是难免的。作为教师应怎样来批评教育幼儿呢?一、表扬的同时伴随批评。一种方式是,批评他的行为,肯定他本人。如说:“郑路是个好孩子,但是今天打郑玉嫒就不对了,是吗?”另一种方式是,批评他此时行为,肯定他一贯表现。比如说:“平时不是做得很好吗?可今天怎么啦?”  相似文献   

14.
一天我和一位八年级老师聊天.她说起她们班有个智障学生.连字都不认识。有一次.这个学生在课间和另一个学生打架了.这个学生先动的手。事后.老师对他进行教育,他振振有词,最后.他对另一个和他打架的学生说:“你看我打你了,你也打我了.我给你道个歉.你给我道个歉.我们就和好吧!”他说的这番话.让老师们想都没想到。他虽然连字都不认识.但在处理问题上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化解矛盾.而且语言表达得很准确、清晰。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幼儿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才宝贝"中国创始人刘慧琴女士,在天津举办育儿专题讲座。她指出,早教不仅要教孩子,家长的角色定位将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爱他,就给他最好的教育——很多年轻父母这样想。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适合您的孩子?父母如何  相似文献   

16.
留心一下孩子间的告状内容,大都是说某某小朋友怎么怎么不好的。如何减少这些告状,一位优秀教师的做法给我启发很大。首先,她对全班幼儿提出,老师是不喜欢听说某某小朋友不好的,如果要发现哪个小朋友有缺点,你帮助他,假如他马上就改正了,你就不要再来报告老师。其次,她要求幼儿  相似文献   

17.
铃木是日本当代著名小提琴家和幼儿教育家。他从日本的小孩都会说日语,大阪的小孩都会说很不容易发音的大阪方言中得到启发: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有能力的,只要教育得法,都可以教育好。他在几十年的幼教工作中,通过言传身教和积极探索,总结了如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幼教经验: 一、给幼儿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铃木认为,优越的环境是创造高超能力的地方,形成能力的核心条件是环境所提供的,小孩在他所处的环境中,不论是好是坏,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响。为此,他大声疾呼: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创造优越的环境,对他们施加最好的影响。他举例说,有一个叫广美的女孩,她的姐姐在她出生时起每天都练习维瓦尔第的A小调协奏曲,同时每天也听那支曲子的唱片。铃木想试验一下这种熏陶对年仅五个月的广美有何影响,于是他就在她面前拉起巴赫的小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19.
一次,两个幼儿打架,老师制止说:“打!你们再打一次给我看看。”谁知,两个幼儿却越打越凶。又有一次,上课时一个幼儿对老师说要小便,其他幼儿也跟着说:“老师,我也要小便。”教师很生气,说:“去去,你们全部去!”哪知孩子们都当真了,一起朝外跑。这两个教师本意都是想制止孩子们的行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有没有隐私?隐私对幼儿意味着什么?对他(她)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什么影响?家长们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期关注"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希望给大家一个科学的、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