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文拟就经典阅读教学法与写作教学的关联作出初步尝试法,探求以经典阅读促进高中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方法。一、经典与经典阅读的内涵何谓经典?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是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的著作,如《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向来初认为是"经典"的典型代表。本文所谓"经典"并非特指儒家经典,而是指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典型作品。"经典阅读"指对"经典"的阅读,旨在把握  相似文献   

2.
文章用描述性语言解读"数学经典题"与"印象深刻"的含义,选择高中数学教学中3个数学经典题来解读它的经典之处,在欣赏之余启迪数学教学中"数学经典题"的开发与研究,引导数学教师发现经典、研究经典、拓展经典,让经典数学题永存.  相似文献   

3.
为将优秀的民族文化深入孩子心田里,四川省什邡市实验小学制定了课外学习经典"五个一工程"计划,要求队员每周熟记一句经典名句,每周朗读一篇经典诗文,每月认识一幅经典名画,每月欣赏一段经典乐曲,每月了解一位经典人物。学校还把学习经典"五个一工程"引入课堂,每周每班都安排1—2节课时学习经典"五个一工程"作品,每月各  相似文献   

4.
大学通识教育中经典教育的挑战与因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通识教育中的经典教育,在理论上必须面对许多挑战。因为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多半是经典作者亲身体验的心路历程的表述。对于21世纪大学生的心灵而言,对经典的理解就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当今大学生与历史上经典作者之身体的社会文化特质而导致的"体知"经验难以沟通或传承。二是经典作者经由"体知"所得的"分殊"如何提炼而为"理一"。本人认为,首先是经典教育的教学应"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其次是以戏剧的方式,重现经典的思想世界与人物的行谊,使大学生经由读经而"神入"经典人物的心路历程,再进而经由表演而"体知"经典人物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5.
"红色经典"小说是"十七年文学"历史情境下的必然产物,具有特定的政治文化向度,自"红色经典"小说诞生,其随时代波涛起伏荣辱的命运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原装的红色经典"、"翻拍的红色经典"、"恶搞的红色经典"三个阶段来分析"红色经典"小说在传播过程中的几番沉浮,折射其背后所反映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先秦经典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我国古代教育史就是一部先秦经典的阅读与阐释史,因此,先秦经典学习是青少年"文化认同"培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从认识论角度,应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条件"为理论基础,让青少年的经典学习在"惊异"中发生;从方法论基础,应从经典学习的"历时性"特征出发,创造性地将学习者引入"共时性"的对话场域,从而达成一定的集体共识和意义建构.经典学习中"惊异"的发生处,便是青少年与经典"对话"可能的开始处.  相似文献   

7.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而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更是珍宝中的珍宝。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明媚的晨光中,让我们一起拿起"经典",阅读"经典",让"经典"涵养我们的心灵,让"经典"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孔孟之道,博大精深;老庄哲理,智慧过人,这些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如今,国学经典教育现已在全国推广普及开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园实施国学课程一年多以来,创设了"国学经典"教育特色环境、编写了国学经典活动教材、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的四大活动,还定期邀请"育灵童"研究院的专家亲临指导,使国学经典的研究逐渐深入。一、独特环境,彰显"国学经典"教育魅力为了营造学习经典的氛围,我园精心打造了经典文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于文学经典与经典文学的内涵,经典品质与建构要素等相关问题缺乏细致的辨析。通过剖析文学经典和经典文学的内涵,分析经典品质与建构要素,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文学经典",指的是那些历史上经过时间检验并在文学范畴内提炼或总结而形成的规范、标准与法则;而"经典文学"指的则是那些经过时间的检验、并符合经典规范、标准与法则的文学作品。经典文学的品质属于文学经典理论体系中的本质论范畴,而建构要素则属于条件范畴。"陌生性"是连接经典功能与价值评判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0.
走进经典     
编者推荐:学生凌超的"事"和学者周国平的"话",前者详实,后者合理;前者代表"学",后者代表"教"——整合材料,相得益彰,支撑"走进经典"立意。此文还需要升格:在阐述"应该走进经典"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如何走进经典"——中学生"走进经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孔子学堂"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开在江苏省职业学校的第一家。学校承中华之脉,养堂正之气,扬上善之德,以"孔子学堂"为载体,以提升师生文明素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人格养成为主线,确立了"六位一体"经典阅读的育人路径:经典阅读+环境文化,经典阅读+主题活动,经典阅读+校本教材,经典阅读+社团活动,经典阅读+教学实践,经典阅读+信息化手段,经典阅读+社会公益。  相似文献   

12.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国学有助于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很多小学开设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对此,笔者认为,对于国学经典来说,需要开展"悦读",让学生享受国学经典,并在其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习惯。具体策略有:突出学生自主,奠定国学经典"悦读"基础;借助游戏策略,丰富国学经典"悦读"色彩;强化体验感悟,给国学经典插上"悦读"翅膀。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经典诵读"的意义与价值,进而剖析了影响"经典诵读"效果的问题和症结,最后对如何有效提高"经典诵读"效果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书法经典的"陌生化"是书法承传的重要途径,书法发展史其实是经典"陌生化"的演变史,书法经典因接受"陌生化"而产生新的特质,书法的形式语言、表现空间不断丰富拓展,"陌生化"必须建立在深刻理解经典内涵的基础上,防止片面化、表面化、丑化的变法革新倾向.  相似文献   

15.
教育经典的形成是教育知识借助"时间"和"意义"不断经典化的过程."经典化"包括表现上的"阅读"和实质上的"诠释",其实际操作方式为有别于"言说"的"述说".当前教育知识生产陷入了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言说"方式的流行使知识生产忽略了教育经典.  相似文献   

16.
从世代更替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经典以"五经"、"四书"和"四大名著"最为重要,而"四大奇书"又是"四大名著"的雏形。就大传统而言,汉代确立了以"五经"为核心的经典体系,至宋则确立了以"四书"为核心的新的经典格局。明中叶以后,小传统文化力量参与社会文化建构的活力空前旺盛,"四大奇书"作为俗文化经典的地位在明末清初得到确认。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来,胡适、鲁迅等学者致力于确立"四大章回小说"在主流文化中的经典地位,将其从边缘推到中心。1949年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四大名著",当代教育导向与传媒力量、文化消费结合,成功地确立了"四大名著"作为文化经典的地位。大体说来,"五经"的经典地位与中国文化史上的中古时代相终始,"四书"的经典地位与中国文化史上的近古时代相终始,"四大名著"经典地位的建立则是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是文化的根源所在。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经典诗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经典诗文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文化借经典诗文发扬光大。吟诵经典,可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江苏路第五小学,把"小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落实"两纲"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同时也与语文、品社、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的  相似文献   

18.
经典·童年     
<正>"经典"相对于经典作品本身而言,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增加了一个新义项: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响较大的也称之为"经典"。经典文学中的经典,究竟是传统的权威性所致,还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性的影响所造成,我们暂且不去深究。但经典文学中的许多"经典"阅读关联点,很值得我们去深究。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因成长或突如其来的变故,成就了五味杂陈的经典童年,这种  相似文献   

19.
"三联动、两结合、多样态"开展中华经典教育,是针对近年来中华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基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由地方综合性大学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一种新模式。"三联动"是指以大学为引领,将大、中、小学的中华经典教育有效地衔接起来,使之产生良性互动,形成一体化、阶梯式的实践教育体系。"两结合"是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传统经典与红色经典的结合。"多样态"是指开发"素读"法、"微悦读"等一系列中华经典教育的实践方式。按照"为何读""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与"读的效果如何"的基本思路,从中华经典教育的理念目标、主体、内容、方法和评价几个方面全面阐释"三联动、两结合、多样态"中华经典教育实践体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经典的形成是艰难的,经过时间磨砺的经典作品在当下变革中更是面临着新的释读。这种流变和作品被读的"个性原则"使经典在解读后的"改写"具有可能性;然而一些批评家因对经典的固定值认识不够,认为有些经典需要"解毒",想要颠覆经典,又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