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时读书,便读到这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时至今日,已为人师的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见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  相似文献   

2.
丁锐 《辅导员》2012,(18):38
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靠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通过教学实践也认识到这一经验是千真万确的。我是怎样指导学生阅读的呢?一、反复读,掌握内在联系。教《赵州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再默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说出课文中哪里写了赵州桥的雄伟。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意见。持第一种意见的学生只说出了桥的大体情况(桥长五十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只追求朗读的数量,这样的朗读教学没有太多的训练价值。朗读不是机械运动,朗读不是调节手段,朗读不是课堂表演。教师要高度关注朗读教学,教给学生朗读技巧,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认知。  相似文献   

4.
段玉芬 《考试周刊》2011,(46):133-134
朗读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与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合,在英语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中是至关重要的,具有很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低段语文课上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无疑是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春雨的色彩》,把一个五彩斑斓的春天呈现在我们面前。课文语言优美,美的语言需要着重的表现,因此朗读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  相似文献   

6.
张迎东 《生活教育》2010,(11):75-77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新课标提出了“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即标明学生的朗读能力应在语音、技巧、言语表达等方面达到何种层面,同时也包含了新课标对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功能的认定——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而且也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都充分说明了“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笔者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熟读能生巧”的意义,认识到只有熟读深思,才能真正体味、领悟文章的精神实质,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这原本是董遇“不肯教人”的托词,后却多被认为是私塾先生不假思索、不加分析的教条主义教学方法,是学生不加理解、死记硬背的填鸭式学习方法的真实写照。在强调创新、呼吁要让思想冲破牢笼的今天,再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否也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而忽视了对它的深层理解呢?这里,我们想与大家来探讨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要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强调“要读”。不论是“腹有诗书气…  相似文献   

9.
冯素屏 《中学文科》2006,(11):38-3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中较让人头疼的文言文教学偏偏没有给学生读的时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应重视读,这是由文言文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目的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含蓄为美,文言文言简意赅,蕴义深远,尤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韵,更是非读不足以深谙其中奥妙。  相似文献   

10.
<正>教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为什么有时会听不明白教师在说什么;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口诀背了很多天还是只会背那几句;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一次听到学生读语文课文,受到启发,我开始在数学课上让他们读要求、读问题、读口诀……小试牛刀后,我发现这样的"读"竟然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理解题意的速度加快了……我开始探索——  相似文献   

11.
景芳 《小学教学研究》2000,(10):16-16,28
拜读了《小学教学研究》2000年第5期题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的文章后,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想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2.
语感被称为语文的灵魂,是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讲:"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然而,诵读费时多,见效慢,再加上缺乏适当的指导,往往不能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韵味和优美。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将诵读的精髓传递给学生,提高对语感的培养呢?本文从初读感知、涵咏体察、拓展想象三方面入手,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感受文化不朽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李诗家 《课外阅读》2010,(12):74-74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无疑强调了“多读”对文章内容理解的作用。然而,在教育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很多老师认为,“读读诵诵”的教育时代早已过去了,当今时代应当推行的方法理应是“精讲多练”。笔者认为,“精讲多练”的确重要,但提倡“多读”、“读读诵诵”的朗读教学法仍然不能忽视。很多东西,看一两遍,乃至三五遍,难于理解,但反复诵读,甚至达到熟记成诵,那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极其重要的一环,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教改的大潮中,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教改思想层出不穷。尽管我们已经从“满堂闹”中走了出来,可课堂上的读书声似乎还是太少了,就连让学生读书也被冠以“整体感知课文”的美名,而“整体感知”的目的却是为“讲”服务的,这就使学生感到语文课的难度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意思是.只要多读,文章的意蕴自己自然会领会。自古教学少方法.不知有多少先生沿用此法。确实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可在追求高效率的今天,我感到此言不全适用.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6.
正【课前准备:1.学生背诵《日有所诵》。2.教师板书:文言文的特点:(1)语言简练,多有省略;(2)深奥难懂,历久不变。文言文的学习方法:(1)好读书,不求甚解;(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见:xiàn);(3)不动笔墨不看书;(4)熟读成诵,终生反刍。】一、走近文言,进入新课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10杨氏之子)师:这篇小文章选自《世说新语》,该书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课题。出示课件,"小松树"三个字偏小,"大松树"三个字偏大。(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2.(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朗读。(一行一行地读)评:标题是文章的眼目,能够关照全篇,所以优秀作者总是精心提炼标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是文章所描写的对象,教师在做课件时故意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个词的大小写得不同,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直观的感受,为读好课题,为之后课文  相似文献   

18.
我读了《小学教学研究》今年第5期上刊登的王昌荣和方碧波二位老师撰写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质疑》一文后,很有感触,并颇有同感。在这里,我也想就此补充说几句。现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一些传统的提法和经验,的确有再认识的必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们历来都这样说。这究竟对不对呢?我认为,从学习语文必须强调读来看,自有其道理。但是,“书读百遍”就一定能“其义自见”吗?答曰:未必。前些年,我在县教委教研室工作时,常常到小学去听课,  相似文献   

19.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教师常用题海战术让学生掌握并巩固数学知识点,做题自然是有效的,却是机械的、枯燥的。与盲目的做题相比,教材的理论内容以及教材的习题,实际上更能系统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不仅仅适用文科,在数学中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20.
拜读了《小学教学研究》2000年第5期题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的文章后,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想与作者商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指重视“熟读”“感悟”的过程。这不仅符合“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种学习语言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首先,《质疑》一文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