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以为爱玩游戏是我们小孩的事,没想到大人爱起游戏来,用“有过之而无不及”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这段时间,网上流行“偷菜”,我老妈啊,夜猫子一个,半夜三更爬起来,打开电脑忙着“偷菜”,天气再寒冷也影响不了她“偷菜”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玩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我以客人角色去娃娃家做客,以考察幼儿的待客能力。游戏开始后,正当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家门口”时,却被孩子不客气地挡在门外,说:“老师,你不要进来了,我们要自己玩!”他旁边一位孩子还解释说:“这个家太小了,大人不要进来。”  相似文献   

3.
刘淑英 《山东教育》2003,(36):59-59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的欢乐是生活的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孩子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培养热爱劳动及劳动者的积极情感,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让孩子体验劳动乐趣,树立劳动观念劳动是一项艰苦的事情,它不像游戏那样轻松舒适,但劳动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要善于让孩子体验到里面的生活情趣,这是养成自觉劳动习惯、体味劳动真正价值的前提。如包饺子时从孩子玩面团而教他学包饺子,等品尝时特别让孩子亲口尝一尝自己包的饺子,大人也夸赞他包的饺子真好吃。再如,同孩子一起整理屋子、打扫卫生,之…  相似文献   

4.
玩水游戏     
给娃娃、小动物洗澡。将塑料娃娃、小动物投入水中,幼儿会像妈妈一样,给娃娃、小动物洗澡。幼儿会发现水能把玩脏的玩具洗干净。此游戏适合2~3岁的幻儿。用各种容器盛水。提供塑料碗、碟、杯、漏斗等材料。幼儿用容器盛水,比较容器容量的大小。通过操作发现水透明、能流动等性能。沉与浮。提供比重比水大及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来进行的,是幼儿反映人们行为和彼此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除了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事物,丰富活动内容,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外,主要还是要在游戏中加强品德教育,让他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例如“娃娃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学着象爸爸妈妈一样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接待客人。杨榕小朋友扮演妈妈,她一面煞有介事地喂娃娃吃馄饨,一面自言自语地说:“真乖,吃得真好。”还轻轻地拍娃娃、亲娃  相似文献   

6.
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牢记这几个不可少的因素。 时间:做事需要时间,幼儿不可能快速地运动或干活。例如,拉外套上的拉链或系衬衣的纽扣这些小动作,对手指的灵活性要求很高,幼儿还不行。要注意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帮助孩子感受到自己独立做完工作的乐趣。若大人插手帮忙甚至大包大揽,结果只能向孩子暗示:你自己干不好!  相似文献   

7.
“妈妈,我要洗澡。”晚饭后散步回到家,女儿便自己脱掉衣服,朝浴室走去。“好,妈妈这就放水。”我由衷地为女儿已经养成每天洗澡的好习惯而欣慰。可以前,给女儿洗澡一直是一件令我头疼的事,要让她玩水,她乐滋滋地玩不够;可要她洗澡,她说什么也不肯,若硬把她放进浴盆里,她会嚎啕大哭,乱踢乱打,任你怎么哄也无济于事。后来,我试着改变了方法。我找来一个已好久没被女儿问津的脏乎乎的橡皮娃娃,对女儿说:“婷婷,这个娃娃脏不脏呀?”“脏。”“妈妈给她洗个澡,好不好?”“好。”我把橡皮娃娃放在水盆里,和女儿一起把脏娃娃洗刷得干干  相似文献   

8.
幼儿看到成人劳动,他也要劳动,不过,幼儿尤其是早期幼儿大多是以“劳动”为主要游戏活动的。孩子在游戏中再现成人的劳动场景,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的模拟。“劳动”是促进幼儿心智、个性及品质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孩子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家长不能仅仅将其看作“玩”,要抓住教育时机,为孩子创造热爱劳动的心理氛围,同时也要为孩子的“劳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有的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一颗“恒星”,常常有好几颗“行星”围着他转,大人们对他百依百顺,不让他作任何事情;在幼儿园里,有的老师看幼儿干活憋气,又耽误时间,就代替幼儿去作那些他们自己能够做、而且应当自己做的事情。其实这些作法对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幼儿教师都要重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小班幼儿由于手指肌肉不够发达,动作不灵活,注意力易转移,幼儿园老师要耐心讲解,反复示范,千万不能急躁,嫌麻烦。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具体帮助,并和孩子建立感情,支持他,使幼儿对自我服务的劳动产生兴趣,主动去干,逐渐习惯于自己吃饭,洗手,穿衣服,拿玩具  相似文献   

10.
莎莎就喜欢喊妈妈。早晨醒来,她小嘴一张:“妈妈,我要起床啦!”吃饭的时候,她小嘴一噘,“妈妈,快来喂莎莎!”妈妈对着她直摇头:“唉,真是一个懒娃娃。”在幼儿园做游戏,莎莎争着当娃娃的妈妈。该起床了,莎莎忙着给娃娃穿衣服,又忙着帮娃娃洗脸刷牙;“爸爸”回到家,他看看娃娃,又望望累得满脸是汗的莎莎妈妈,“(?)哧”一声笑出声:“哎呀,娃娃的裤子穿反了,衣服的钮扣也没有扣齐。”娃娃该吃饭了,要妈妈喂饭,可莎莎就是喂不好,到处是饭粒和汤水。“爸爸”直摇头:“你呀,不是一个好妈妈!”气得莎莎眼泪吧嗒吧嗒一串串落下。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幼儿园举行了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由于家长的年龄层次及文化、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中部分家长对早期教育比较关注,他们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循循善诱,引导自己的宝宝快乐地参与活动。但也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举几个在家长开放日见到的例子作些分析。溺爱保护型场景一娃娃家里,几个小朋友正在玩烧菜的游戏,田田手里拿着一把刀,正投入地切菜呢!这时贝贝来到了娃娃家,他也要切菜,奶奶赶紧拿了另外一把刀给贝贝,然而贝贝不要这把,他将刀往地上…  相似文献   

12.
过年,人们自然要去拜年。大人们往往喜欢带着孩子去拜年,而孩子们却不太喜欢大人的“社交”活动。父母不妨用一点小小的“手段”,让孩子乐于跟着大人跑,趁此机会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回乡过年——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菲菲的爸爸妈妈要带着她到乡下去给奶奶拜年。菲菲一脸的不高兴,赖在沙发上不肯走。她不喜欢去乡下奶奶家,她  相似文献   

13.
又到家长接孩子的时间了,每到这时,也是我们老师最忙的时候。一位老师守在门口看着幼儿离国,另一位老师和保育员则忙着给幼儿找衣服,不停地问家长有没有孩子落下的衣服。真是忙得团团转。一个家长问:’“老师,孩子的蓝色牛仔衣呢?”我赶忙帮她找,可找遍了整个教室都没有发现,只好向家长道歉:“真对不起,不知被哪位幼儿拿错了,明天一定给你找回来,”这类事情时常发生.使我的工作很被动。小班幼儿穿脱衣服的闭力差,家长又怕孩子着凉,经常给幼儿穿很多衣服来园。结果,小朋友每次户外活动玩起游戏来就满身大汗,老师就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子女数量也逐年上升,大有形成“单亲一族”的趋势。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习惯上,往往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表现。以下是我班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可可是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5岁小女孩,父母早在她2岁时就离婚了,她跟随母亲生活。一次可可玩角色游戏时,在娃娃家做“妈妈”。整个活动中,她自始至终只热衷于照顾娃娃,一会儿给娃娃梳头,一会儿给娃娃洗脸,一会儿又带娃娃出去玩,却一直把娃娃家的“爸爸”冷落一边,没和他讲过一句话。过了一会儿,可可说娃娃生病了,就抱着娃…  相似文献   

15.
朱静晶 《早期教育》2000,(12):37-37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但是以往在组织小班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教师们却顾虑重重,认为孩子年龄小,经验不丰富,能力有限,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幼儿布置起一个个精致美丽的"家".这样的游戏其实并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游戏,它极大地压抑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我们根据自主游戏所提倡的自主精神,对小班的娃娃家游戏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路:小班幼儿喜欢在娃娃家里给娃娃洗澡,陪娃娃睡觉,他们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我设想把这些生活经验迁移到该活动里,给孩子一个既来源于生活又有别于生活的新体验。  相似文献   

17.
冰花 《教学随笔》2009,(9):26-27
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为21世纪培养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家庭总是把学习作为孩子的必修课,限制孩子做游戏。我们知道,要想学习好一件事首先要对这件事有兴趣,而好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兴趣,总是按照大人的意思去要求和安排孩子。其实兴趣与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关系。有了兴趣,孩子就会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深刻,而游戏正是孩子最感兴趣也最能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关颖 《家庭教育》2011,(12):10-11
当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走路,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参与意识”是很强的。见大人扫地,他会抢走你的笤帚,非要自己扫;见大人洗碗,他会卷起袖子学着你的样子动手干;见爸爸修自行车,他也会拿着工具敲敲打打。他们把和大人一起干活看得像做游戏、玩玩具一样有趣。  相似文献   

19.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游戏。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发挥了思,反映社会生活,它没有一定的程序和模式.内容丰富有趣,深受幼儿喜爱。但是,以往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角色游戏的意义。觉得开展这种游戏准备工作复杂,游戏材料繁多。因此尽量少开,甚至不开,即使开展了,也是为游戏而游戏,教师包办代替,幼儿机械模仿,失去了游戏的真正意义。近年来我们把角色游戏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线条件,保证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好每一次游戏。在游戏的深入开展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不停地活动着,在操作各种物体的过程中,发展肌肉的活动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游戏时,幼儿会重复做令他愉快的一些动作,如幼儿在“厨房”中重复做用塑料刀切菜的动作;在“家”中,“妈妈”反复给“娃  相似文献   

20.
该不该扔掉?     
为了给孩子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一些幼儿园给幼儿创设了操作区,在操作区里,幼儿可以用面粉包包子、包饺子,孩子们对操作区的这种活动非常感兴趣,但是如何处理孩子们的作品成了老师们倍感头疼的一个问题。有的老师建议将作品直接送到厨房蒸熟后让孩子们品尝,有的老师则认为孩子们的作品不够卫生,不应该让孩子食用,但是扔掉又太可惜,不利于培养孩子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