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宗教戏剧是元代杂剧艺术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戏剧类型,它数量丰富,艺术水平较高,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元代宗教戏剧兴盛的原因有三:元代宗教文化的繁盛,为宗教戏剧的兴盛奠定了思想基础;元代宗教迷信之风盛行,从戏剧接受的角度,为宗教戏剧的兴盛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元代文人普遍具有宗教情怀,从戏剧创作的角度,促进了宗教戏剧的兴盛。  相似文献   

2.
邢怒海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3):29-31,33
在怀川传统文化中,存在着需要扬弃的东西,即以前兆迷信与占卜、梦兆迷信与占卜、巫术等现象为代表的"怪力乱神"。怀川迷信职业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经典理论依托,此类活动也与部分群众的认识水平有关。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看待地方传统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3.
朱旭 《现代语文》2007,(6):28-29
百回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反映了明清时期中下层社会光怪陆离的人生百态。小说中有大量笔墨关涉佛道,作者以其犀利辛辣的文字在讥讽、笑骂中揭示批判了明清时期佛道文化的世俗化、财色化,并非是一部提倡封建道德和宣扬宗教迷信的作品。明清时期宗教文化的腐败性与欺骗性使得封建士大夫的宗教观念发生了.变化,并影响了民间宗教的信仰意识。  相似文献   

4.
戏剧翻译中常常存在着为适应目标语文化而采取的改写。熊式一英译中国戏剧《王宝川》在中西文化交流失衡的语境下,按照西方文化习惯对戏剧内容、主题和戏剧形式进行"适应性"改写,将真实的中国文化元素"化"在译剧中,巧妙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的渐进性传递。  相似文献   

5.
傩戏葆有诸多其初始原生态的宗教文化色彩,但其晚近所撷取的题材内容多属反映底层庶众的世俗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民间性、民俗性和地方性,更突出娱乐性.尽管它的思想义蕴还不够厚重,栖居主流文化的边缘,在艺术形式上亦不够圆熟,不无粗糙,但它的喜剧艺术基质已臻成熟,且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品位.傩戏确已秉具了戏剧的基本要素,类似于折子戏、独幕剧、戏剧小品、微型戏剧.名之曰"民间地方小戏"或"小型地方戏"是比较允当的称谓,视之为独立的"另类"戏剧艺术品种样式亦无不可.  相似文献   

6.
宗教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包括他的创作理念和剧作内容。可以说宗教文化构成了曹禺戏剧创作的前在性理式或者观念。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存在,无疑时时都在催促作家对现实的高度反思,曹禺剧作强烈的宗教情结正好体现了作家的人文思想与情愫。曹禺利用宗教传播和宗教普及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充分打造悲剧的气氛,使之产生特殊的审美心理效应。曹禺剧作中所运用的现代表现主义艺术手法,从某种角度上讲与宗教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或者说表现主义艺术的某些特征和本质来自于宗教本身。我们必须以审慎的态度作出客观的解析,才能够真正透视曹禺剧作中的宗教文化情结的历史地位、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德顺等在《人民论坛》第10期撰文提出,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需要更高度的文化自觉,要注意防止两种"迷信":一是"市场迷信"。单纯迷信市场,容易导致文化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和形式主义,会使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变得浮躁和浅薄,使"忽悠"成为时尚。这将造成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低俗化、消费化、短期化、快餐化,压抑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进而形成文化沙漠。二是"话语权迷信"。  相似文献   

8.
宗教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存在.无疑时时都在催促作家对现实的高度反思,曹禹剧作强烈的宗教情结正好体现了作家的人文思想与情愫。曹禺利用宗教传播和宗教普及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充分打造悲剧的气氛,使之产生特殊的审美心理效应。曹禺剧作中所运用的现代表现主义艺术手法,从某种角度上讲与宗教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或者说表现主义艺术的某些特征和本质来自于宗教本身。我们必须以审慎的态度作出客观的解析,才能够真正透视曹禺剧作中的宗教文化情结的历史地位、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迷信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联系,但他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具体而言,在构成要素上,宗教是具有内外要素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迷信则是一种粗俗和零散的思想意识;在内在属性上,宗教是一种世界观,它对世界与人生的终极问题作出回答,属于形而上思想领域,而迷信是一种意识活动,力图解决个人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属于形而下的工具范畴;在目标指向上,宗教探求生与死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而迷信则关心此时此地的现世;在社会功能上,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另一方面提供了可供实践操作的道德体系或评判社会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而迷信只是一种简单、直接、非理性的心理调节手段,正是由于两者间存在的根本差异,最终使宗教成为人类文明的结晶,而迷信只是人类非理性的蛮性的遗留。  相似文献   

10.
在宗教文化上 ,纳藏文化既存在着天然联系 ,又有着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所致。藏族离主流文化中心更远 ,生态环境更为严酷 ,又加佛教西来 ,使苯教完成了学说化 ,而纳西族的东巴教却在纳西族的儒化过程中褪化为礼仪化宗教  相似文献   

11.
"科尔曼报告"即<教育机会的平等性报告>,在教育公平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该报告是在美国推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政策和实践需求推动下的产物.其产生背景与我国现阶段推行教育均衡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需求有相通之处.联系我国已有关于教育公平监测和评价的研究成果,从三方面讨论"科尔曼报告"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检测项目对我国教育公平监测的启示:首先要明确教育公平的发展方向和我国现阶段推行教育公平的目标定位;其次是依据推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定位调查和收集相关的差异信息,特别是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信息;第三是寻找和选择对教育公平比较敏感的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耕作机械在作业中牵引阻力大、消耗动力多的情况 ,以犁为例 ,分析了影响耕作机械牵引性能的因素 ,并提出减少牵引阻力 ,改善牵引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Rahul Roy 《Resonance》1997,2(11):36-47
Recall from Resonance, Vol. 1, No. 7 that when the Drunkard asks: “Will I ever, ever get home again?”, Polya answers: “You can’t miss, just keep going and stay out of 3D!” In this two-part article we show how to look at this question of recurrence and transience of random walks (which was originally asked and solved by George Polya) through electrical networks. In the first part we look at the related electrical networks.  相似文献   

15.
莱辛的《到十九号房间》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作者交替使用全知视角和人物有限视角,并利用叙述者的可靠和人物的不可靠之间的张力,从而更好地塑造了苏珊的主体意识,有力地揭露了父权制社会所标榜的理性对女性思想和言行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Rahul Roy 《Resonance》1997,2(12):33-38
We change gears in this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and discuss one of the oldest problems in probability theory, viz. the simple random walk. The recurrence and transience of the random walk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is later derived us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first part.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探讨了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鲁亚德.吉卜林早期短篇小说《莉丝帕斯》的身份问题。同吉卜林一样,莉丝帕斯兼具印度和英国两种文化身份。然而,处于两种文化边缘,既遭印度人排挤,又受英国人轻视的莉丝帕斯无法找到自己真正的文化身份,在追寻中陷入了迷失。  相似文献   

18.
19.
One hundred thirty-eight fifth-grade students from three upstate New York school districts were administered a 1930s version of the Pintner General Ability Tests: Verbal Series. Scores from this test were compared and correlated with scores from current IQ and achievement tests. The Pintner mean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current IQ tests; the correlations of the Pintner with the other tests were of the same order as those typically reported among contemporary measures; and item difficulty, as indicated by rank order, appeared similar for the current sample and the 1930s norm groups.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research that has shown sharp increases in IQs of Americans since the 1930s and questions concerning changes in mental ability measures.  相似文献   

20.
罗素的儿童教育观是其现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思想融合在教育上的体现,彰显了教育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在儿童教育上,罗素认为,早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品性,开展得越早越好。在儿童教育维度上,他反对由来已久的过分强调知识教育的做法,认为应当重视身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品性教育、“智力美德”和建设性技能的培养,强调通过全面教育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儿童教育路径上,罗素提出了“儿童中心”式的教育方式,即为儿童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促进儿童伙伴间的交往及适宜的评价等,以保障其愉快、自由、主动学习。罗素的儿童教育观在欧洲“新教育运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