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登山碑座落在新疆昭苏县西部的格登山上,距县城60公里.昭苏是著名的“夭马”、“西极马”的故乡,格登山可谓昭苏的西极——山以西就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格登山碑在海拔两千米的山脊上,座东向西.原来裸露兀立、栉风沐雨的碑石,现已被镶嵌在新建的碑亭之中.那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特色的碑亭,檐角高翘,仿鎏金宝顶铁栅环绕,高踞崖岸;远远望去,凌空欲飞,象一匹昂首苍穹、长啸青云的夭马.格登山南北走向,中哈界河——苏木拜河从西侧山谷流出,蜿蜒在广袤的平川上,流水潺潺.格登山碑正面镌刻着竖排的汉文和满文,背面是蒙文和藏文.碑高2.96米,宽0.83米,厚0.27米.用细腻莹润而平滑的浅灰蓝青石琢磨而成.碑顶盘龙,龙身绕碑;碑座镌刻红日沧海浮雕;碑的正上方刻有“皇清”,背面刻有“万古”字样.  相似文献   

2.
“碑”     
在墓前竖碑之俗,由来已久。但最早的碑,并不立在墓前,也不在其上书刻文字图案。据《仪礼》所记,碑乃竖立在宫、庙门前的石头,用以识日影、知时辰。而《礼记·祭义肿则把古代竖立在宗庙大门内系牲口的石头称作碑,即“拴马桩”。除了上述两种用途的石头冠以“碑”名外,还有一种水柱,也叫“碑”,那是5!棺木人墓穴用的。古代天子、诸侯死后下葬时,在墓穴四角各立一柱,往上有圆孔,用以穿绳下棺,事毕即一起埋掉,并不立于墓前。后逐渐又有立于隧口之碑,且改木为石,称为神道碑,言神灵之道。西汉时墓前立碑还很少见,到东汉时渐多…  相似文献   

3.
“文”“文”之辨安徽省宁国中学汪秋明(游褒掸山记)(高语一册)有这样一句话:“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也犹可识曰‘花山’。”(教参)翻译说:“有块石碑倒在路旁,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是从碑上残留的文字中还可以辨认出‘花山’二字。”读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韩碑考实     
刘真伦 《天中学刊》2002,17(1):93-93
李商隐《韩碑》一诗,记录韩愈《平淮西碑》的撰写、刻石及被毁情况,对研究韩文的流传和影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过,有关韩碑本身及其在后代流传的情况,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考察,今草成此文,以就教于海内方家。 据韩愈《进平淮西碑文表》,韩愈《平淮西碑》进献于元和十三年(818)三月二十五日,书丹上石,当在此后不久。其后宪宗命段文昌重撰,并下诏磨去韩文另刻段文(见《旧唐书·韩愈传》)。所以,此后传世的《平淮西碑》石刻为段碑。董逌《广川书跋》明确记载所跋为段碑[1],《宝刻丛编》据《复斋碑录》著录云:“唐段文昌撰,…  相似文献   

5.
德政碑、遗爱碑、去思碑是中国古代较为常见的几种石刻碑志。三种碑刻在内容上较为相似,主要是赞颂地方官员任职时期的德政、美政。目前可考的金代德政碑、遗爱碑、去思碑共有18块,其中有9块刻于金世宗和金章宗治世时期。18位传主中,14人为县一级官员,3人为州级官员,1人为府级官员。他们多数为进士出身。在碑刻中,地方官员的政务能力和“父母官”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描绘。此外,碑刻所记载的官员政绩,有一部分与中央政府制定的“考课”制度内容有所出入。这反映出民间和官方对于地方官员的德政评价标准存在差异,也从侧面反映出底层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6.
你能相信比西欧北美定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还早300多年,华夏儿女就早已懂得保护生态,建起了生态保护区,并树起生态保护碑了吗?是的,我也惊诧过,然而有江南斗山古碑作为证明:康熙年间的禁约碑、放生碑与嘉庆十年的永禁碑。当我百感交集地读完已有些残缺的碑文,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在当时的江南,古人已经知道“上宏解网,下沛放生”乃是保护生态的举措,认识到“擅捕蛙,捉鱼,打猎,擅采一草一木”是破坏生态的行为,并以“如敢故违,决不姑宽”来约束自己。在当时景色清幽的斗山上,丛林追兔能为你圆一个勇士之梦,水畔垂钓能撩…  相似文献   

7.
东晋《爨宝子碑》碑文用典颇多,文章一一指出其用典之处,并从先秦典籍中找出出处。从《爨宝子碑》中“相与铭诔”、“爰铭斯诔”表述引申开去,论证汉晋时代诔碑两种文体的合流。  相似文献   

8.
1942年4月26日,本溪湖煤矿井下瓦斯煤尘大爆炸爆发。事后,日本株式会社本溪湖煤铁公司在所谓的“殉职产业战士之碑”的碑中声称,此次大爆炸死亡“1327”人。然而,大量史料和见证人证言表明,大爆炸至少造成1800多名中国矿工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9.
碑刻拾奇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碑刻是《泰山刻石》,它藏在泰山脚下的岱庙里,是公元前209年丞相李斯奉秦二世之命篆写刻成的。中国专门收藏碑刻最早最多的地方是古都长安,现存由汉到清的碑刻共计三千余件,由于碑石林立,故称“碑林”。碑刻如按刻文内容分,可以分为:德政碑、纪功碑、墓碑、神道碑、祠堂碑、界碑、宗教碑、告示碑、庙碑、节孝碑、建置碑、遗址碑等等。走进碑林之中,奇碑趣刻俯拾皆是:父子碑———“鹅池”是兰亭有关王羲之的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写这块碑时,刚写好“鹅”字,忽闻圣旨到,连忙搁笔接旨。其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尊碑抑帖”的思想为近代碑学的兴起、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集碑学大成之一的《爨龙颜碑》无疑成为众多碑学家和书法爱好顶礼膜拜的“圣物”。本将分析此碑的成因、艺术特色等,探索碑学的共性,为学书指明学碑方向。  相似文献   

11.
《郑文公碑》全称《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又称《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因是碑的形制,后世多以“碑”称。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兖州刺史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郑羲所刻。碑刻两处:初刻在平度天柱山巅(习称上碑),重刻于掖县南方云峰山(习称下碑)。两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记述郑羲的生平事迹。上碑在今山东平度县天柱山最高处,碑身高约300厘米,宽约100厘米,字体略小于下碑。《校碑随笔》载,碑文为20行,行50字,总计约1000字。因石质较差,今文字磨灭较甚。下碑在今山东莱州市云峰山,碑身高约300厘米,宽约300厘米。碑文50行,行23~29字不等,共1300多字。字体较上碑略大,文字完好。两碑碑额均为正书2行7字“阳郑文公之碑”,碑首题“魏故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无撰书人姓名,由字体与郑道昭在云峰、天柱等山题诗、题名的风格,推为郑道昭所书。  相似文献   

12.
“碑学”是从清乾嘉时期崛起的以宗碑贬帖为特征的书学流派。以王羲之、王献之为正宗的“帖学”体系在明清时期已发展成程式化的“馆阁体”。面对毫无生机的书坛,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为代表的碑学学掀起了学习和研究北碑的热潮。碑学充分体现了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使书法艺术摆脱了实用性的束缚,反映了人们对雄强刚阳书风的追求,促进了书法艺术的个性化、人性化,给晚清书坛带来新的活力,成为清代书法艺术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考析四川广安出土的“陈寿故里碑”所引发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和宋状元何涣的籍贯问题,认为清代刻立的“陈寿故里碑”没有多大的学术价值,不足以动摇陈寿为南充人和何涣为都江堰人的传统说法。  相似文献   

14.
长诗《轮回碑》是安琪诗歌中体现其作为“中间代”诗人代表先锋态度的经典之作,是充满思维想象和新颖奇特的话语表达的运思结晶。《轮回碑》巧妙利用多种言语体式在诗中相互渗透交汇,其大胆创新尝试的背后也离不开诗歌内容对生存、现实、历史所要表达的经验、思想以及社会的认知。《轮回碑》在内容表达向度上的互文阐释,具体可析得意象和风格上的互文,同时“轮回”的精神内涵指向也转化出更为宏观的意蕴。  相似文献   

15.
颜真卿传世书碑之作中,《多宝塔碑》所蕴文献价值,在众多碑刻中颇为引人注目。其一,多宝塔碑历经千年,而保存特为完好。除康熙年间碑石断裂损泐十八字之外,无缺文、疑字,这对赏鉴颜书、校考碑文、考辨各代拓本流传都甚为有利。其二,碑文撰者岑勋、多宝塔出资助修者许王罐,检阅史籍后考得生平事迹一二,或可补史志未栽。其三,碑文所记禅师楚金事可与同门僧人飞锡撰《楚金禅师碑》及佛教文献互参校考。其四,多宝塔碑叙记之事多有虚诞,但基于唐玄宗时佛教发展达于极盛,伽蓝之数较唐初几增一倍的史实,反观此碑言及,亦无疑是对当时“抑而不毁”的佛教之况、政教关系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6.
碑与碑文     
许慎《说文解字》:“碑,竖石也。”古时候,人们把立于宫庙门前的用于观测日影及拴马匹的石桩称为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郑玄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目影,引阴阳也。”《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即拴)于碑。”那时的石碑上并没有文字,不具有纪念意义。后来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旁树立石碑,并凿上孔,用以系绳徐徐下棺。这时的碑只是行葬  相似文献   

17.
学校竣工不久,学校召开了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上,老师们都在热烈讨论:国家给我们修了漂亮的教室,怎样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当前一件大事……。”实践证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营造一种向上的氛围,需要围绕“项目学校师生要报效祖国”这个中心着手。一、启动“一碑一训一歌二徽”工作。一碑,学校竣工后.上级发给学校一块大理石碑,上面写着几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教育委员会大家决定:此碑不能随便安放,要认真考虑其教育和鼓舞性。所以精心设计了一块高2米,宽15米…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初读课 1.(出示课本图片)这是一池泉水,它在山东济南市。看,中间有三股泉水在向上冒,这不是人工喷泉,而是自然的喷泉。这里很美,来这里观光游览的人很多。小亭子右侧的碑上写着“第一泉”,左侧的碑上写着“趵突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看图学《趵突泉》。  相似文献   

19.
李强 《现代语文》2001,(2):24-24
大诗人陆游,还是一个撰写碑志的高手。封建时代,撰碑的“润笔”收入丰厚,但这活并不是人人都能干,即使能做到情并茂,也往往难处理真实性的问题,为后人留下“谈基”的话柄。陆游三为史官,深知“隧碑”之作对修史的价值,因此撰写的碑志大都坚持“质实”的原则,也有某些地方做了隐讳处理,但隐讳有别于“谈基”。  相似文献   

20.
从伊宁市出发,在前往昭苏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内,有一座座陡峭的山峰。听爸爸讲,这些山峰是由灰岩构成的,远观呈灰白色,因而得名“白石峰”。锡伯语称其“沙颜哈达”,亦为“白峰”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