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学文摘     
《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发表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传播学系博士生导师刘畅教授的《语言修辞与思想修辞》。该文认为:语言修辞外,还有一种“修辞”尚待研究,这就是“思想修辞”。如果说,“语言修辞”是表达者通过各种手段,以求达到语言运用的最佳效果;那么,“思想修辞”就是表达者通过各种手段,以求达到思想传达的最佳效果。二者的共性在于,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入境问俗”、“入乡随俗”,这是礼貌语言使用的重要方面,也是修辞运用的重要原则之一。所谓“问俗”、“随俗”就是要了解并注意当地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禁忌习俗。  相似文献   

3.
(一)说要“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和句式”包括如下内容:一是理解不同修辞方法和句式在文章中所起的表达作用;二是辨析不同的修辞格和句式。“运用”则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觉使用修辞方法,变换句式,以求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本是“言”与“意”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应做到“言”与“意”合。所谓“言”,就是语言;“意”是指情感、思想、精神、智慧。语文教学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  相似文献   

5.
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和句式[考点说明] 学习修辞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语言实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的记忆与辨认上,所以本考点侧重于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在语言表达中的“运用”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查。具体要求是: 1.掌握常见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八种修辞方法和基本特征,能对一些容易混淆的修辞方法,如借喻与借代、比喻与拟人、对偶与排比、对偶与对比、设问与反问等进行辨识区分,并能对  相似文献   

6.
高考新要求GAOKAOXINYAOQIU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的“文”就是文采,就是语言生动而形象,这要靠修辞来实现。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手段。“常见的修辞方法”,则指考试所要考查的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修辞手法,对此,《语文考试大纲》作了十分明确的界定,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正确运用这些常见的修辞方法,是《语文考试大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手段。就其含义来说.就是对语言的加工调整.使它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修辞可以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类.积极修辞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辞格”.也就是修辞方法。消极修辞包括修饰词语和修饰句子。  相似文献   

8.
陈立娣  王鑫 《考试周刊》2012,(41):14-15
修辞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语文献中,“修”和“辞”两个字连用先秦就开始了。《周易》说:“修辞立其诚。”这个“修辞”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后来人理解为“修饰文辞”的意思。今天讲的“修辞”是一个名词,有三层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相似文献   

9.
变异“被认为是一种出乎语言使用者普遍意料的语言用法”。它是针对语言常规而言。的所谓常规,就是“指口语或书面语中人们所公认的标准形式”,亦即语音、语法、词汇的一般规则。每种语言都有运用上的常规,但在具体运用时各人的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有些人,特别是文学作家,为了造成强调或突出效果抑或增强作品的修辞色彩(如语体色彩),总想跳出常规窠臼外,来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修辞有一定的具体手法,加比喻、夸张、双关、对偶等,这些通常被称为“辞格”.那么,什么是语体呢?语体,实际上就是“根据说写的目的、内容、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形成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的综合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体系”.就书面语体而言,它一般划分为公文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修辞就是修饰词语”这一理论的自身、在创作实践中的不周遍性的分析,并进而从宏观上探讨修辞之后,认为:修辞的“修”不仅含有“修辞”之义,还含有调整、适用之义;修辞不仅是“修饰词语”,还包括修饰语言、调整语言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语法”是研究语言运用的法则、规律与习惯,它只负责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修辞”则研究如何提高表达效果,即用语不但正确还要恰到好处,负责“好”与“不好”。修辞的办法,一般指语辞的调整与修饰。且不可误认为“修辞”就是“修辞格”,它不过是一种修辞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学习语言,也就是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所谓“理解”,就是听的能力,所谓“运用”,就是说的能力。很多学校在英语教学基础上将“口语”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大纲,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在分析了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上心理紧张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消除学生紧张心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考点解说]本考点是原《考试说明》中的三个考点合并起来的,这一合并,从表述上看更为合理。但从复习应试的角度来看,还是要分别进行针对性训练的。就高考试卷来说,这一考点的内容的所占的比分较大,出现的题目也比较多。所谓“简明”,就是指语言运用简洁明了。用张志公先生的话说,就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大的表达效果”。主要包括提炼内容,排除冗余信息,提炼语言,删削多余词句和删改空话,避免套话等方面。所谓“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前后相承,语势贯通。包括前后话题要统一,表述角度要一致,上下句意不脱节,注意词语照应,选择恰当句式,用好关联词语,讲究修辞方法等方面。所谓“得体”,简而言之就是恰如其分。主要包括三个大方面,一是力求语言表达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如场合、情境、目的等;二是力求语言表达适应不同的对象,如身份、地位、性格和自己的关系等;三是力求语言表达适应不同的语体,特别是一些外交、公文等语体。真正做到该说时说,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该怎样说就怎样说。  相似文献   

15.
刘步春 《考试》2011,(9):17-18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对于修辞的考查,较少单独设题,而是将其融入到其他考点中,综合考查考生对常见修辞方法的理解、运用能力;考查方式也并不限于一般的语言运用题,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也常涉及到修辞方法。本文就语言运用题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考查方向试作探究。  相似文献   

16.
王芳  蒋军 《小学生》2010,(3):50-51
所谓“童话”,字面意思就是“儿童的话”,它是作家揣摩儿童心理,模拟儿童语言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其实儿童自己就是“天生的童话作家”,比喻、拟人在儿童那里不是一种修辞方法,而就是他们说话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峰 《语文知识》2002,(6):38-38
一般来说,写文章讲究语言的变化,要尽量避免用字的重复。可是,有时候,作者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用字时故意制造重复,通过某些特定字词的重复使用来传达特定的意味,实现特定的表达效果。像“同字”辞格的运用就是典型的例子。所谓“同字”格,指的是为表达的需要作者特意将同一字置于上下相关相应的语句中反复运用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  相似文献   

18.
李素琴 《考试周刊》2011,(36):40-40
语言文字符号的价值在于“义”,即理解“义”,运用“义”。这个“义”也就是语言符号所指代的事物与现象,言语交流实际上是人们借语言来反映事实,沟通思想。从阅读教学来看,理解语言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全部活动范围都离不开理解语言,如教学目标——设定理解语言的要求;教学过程——展现理解语言的活动;教学方法——保证理解语言的有效;教学评价——分析理解语言的得失利弊。阅读教学也有语言运用,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主要在使用中确认语言的“义”,提供运用的案例,其用意并不在于专门的语言运用训练。在阅读教学确立“语言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我们权且提出“优值理解”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相对来说比“好课”、“有效教学”等更贴近语文性质。  相似文献   

19.
语言运用试题,命题范围广,灵活性综合性强,难度大。我们只有在认真分析题面要求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迅速正确地解题。1.筛选信息,力求简明“简明”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所谓“简”,可以理解为“简要”,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话语要言简意赅,不重复罗嗦,不说多余的话;所谓“明”就是“明白”,是表达效果方面的要求,即意思要表述得清楚,使对方能明白无误的理解。例如1998年高考第32题:“下面一段话有重复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上,必须删除哪三处?把要删去的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相似文献   

20.
学习修辞的意义在于灵活运用。我们有理由预测语言运用题这块多变“试验田”会出现这样一种题型:注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修辞方法转化语言的能力。如2000年高考全国卷要求仿照“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为“友谊”“勇敢”“信任”写“连续类比,形象生动”的一句话就是这种题型。再看下面两个例子:例1:下列画线一句话平实地说明了寓言的特点和功能,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学作品,它短小,内容却丰富深刻。参考答案: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