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能够提升民族精神,而人文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将科学性与人文价值在民族精神中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完成民族精神价值的姿态转换,树立民族精神的良好形象。以将科学性和人文内涵融入民族精神价值体系为出发点,分析民族精神价值姿态转换的发展现状,阐释其相互融合的路径,为民族精神价值的姿态转换提供理论参考,彰显并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王荣国  张薇 《现代语文》2005,(9):127-128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欠缺,大学语文应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 人文素质指社会中的人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素质,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质集学科知识、思维方法、文化理念与民族精神于一体,是人在人文科学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养的水平与境界,其内涵与人的精神和灵魂为同一维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解读了人文素质中的"人"的价值,从一个更高的角度阐释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之间的关系。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与塑造和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共同成为大学生前行的双翼。高校教师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中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审美理想的人文价值,是以美的象征显示人对世界的征服,从而在美的形式中去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因此,就他的美学理论的科学意义而言,乃是印度民族创造世界性文化高峰的重要精神动力。它将作为东方文明新的精神瑰宝,沟通人类审美文化的联系,成为东西方精神文明交流与融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它包括三个情感层次,一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二是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三是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而历史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内容,毫无疑问必须担负起塑造民族精神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塑造民族精神、振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然而在大学人文精神日趋衰微的今天,历史教育应该重新确立其价值理性或者说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目前的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开设的《世界文化史》课程,为建构大学人文精神,培养强烈人文气质,提供了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文就是对人的教化,它既涵盖了政治思想性,也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切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因素。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艺术精神是指文学内在的艺术本质和精神诉求,它是一种触及人的本体存在和精神生成的深层思考,它不仅指导着各种艺术活动,而且作为一种精神理念渗透于社会、人生的各个领域。新时期小说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为一种哲学意义的人文关怀,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呼唤及其自觉的主体意识的张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表现人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表达人的内在需求和深层欲望,成为新时期小说的主导话语。新时期小说在人文关怀的主题之下也包含着人的发现和启蒙以及对旧的观念和成规的批判。虽然这其中少不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及“五四”的精神传统,但它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学而言,还是具有一些新的开创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哲学是关于真善美的学问。哲学的作用在于为一个民族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并为民族文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因此,它可起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罗长金 《文教资料》2011,(12):83-85
写作是极富人文性的精神活动,它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一种品质和精神。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教授写作技巧的过程,而且负载着人文教育的塑造人的使命。写作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在于教会人求真求善求美。写作课程培养人文素养必须从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三个方面着手,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才玲 《成才之路》2009,(34):21-21
一、人文教育的含义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人文”是包括文、史、哲、艺在内的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这些体系互相作用。便形成“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括世俗精神,主体精神以及人所特有的对真善美终极价值的执着与向往。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侧重个人的精神价值及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后者则侧重于技术知识的工具价值,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二者和谐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完整人格的和谐成长,进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人文性。新课程就特别注重达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建构一种人文的“历史与社会”教育。在现实的教学中该如何落实人文教育?本文试就思想认识、教学方式、内容…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文教育作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种精神的再造。“一个人精神的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阅读人文经典,是一种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人文经典里融化了对人、对人性、对人生的思考与探索,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并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维生素”。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络,可以穿越时空去叩问古今哲人文豪的伟大心灵和智慧,可以体会到美与善,也可以认识到丑与恶。经典的洗礼赋予我们的不是贫乏、枯涩的阅读公式,而是人文的陶冶、精神的升华、灵魂的滋养。它可以帮助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沟通文明与种族的壁垒,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粹,丰富共通的人性,改善我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 本期推出的人文阅读专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我们一起阅读经典,对话经典,丰富我们的人文积淀,悉心体味经典的精神内涵,让它成为我们丰富灵感、发展智慧的清流活源。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是一个民族文化品位和精神价值的最佳体现,中国电视剧对中国人的精神塑造和文化引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整个社会文化产业的一部分,电视剧在精神价值上坚持什么、倡导什么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好大一个家》以五个家庭三代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主线,编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喜剧故事,在表现当下城市人生存现状和生活情趣的同时,也传达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喜剧风格和娱乐精神。  相似文献   

15.
人文话语,简言之就是指承载了一个民族核心价值的话语形态。它标志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指向,凝结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个性风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整体心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重要标识,对于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当代中国人文话语环境的诸多问题,科学把握人文话语的内涵特征,对于指导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的研究有2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把某种民族精神作为文化的历史事实来考察,另一种则探寻这种民族精神包蕴的价值意义。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符号化的意句价值建构活动,它在一个民族生命的当下历史时间的延续性中才能实现。民族精神是由文化传递下来的,文化符号作为媒介,使过去和现在融为一体。每一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有起源的历史和发生的过程。民族精神是一个跨学科的范畴,可以从文化学、伦理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意义上理解它。  相似文献   

17.
论语文精神     
培养和弘扬语文精神,是中职生态化语文美育的崇高目标和重大使命。语文精神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民族精神和人格精神交叉、渗透、融汇而成的语文素养的高级涵盖和深层构造,它的综合性、融汇性意蕴直接成为人生的底色,对于塑造人的整体性精神面貌具有关键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起源、复兴和发展、强盛的主要动力源泉。奥林匹克运动是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人,其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的,是一种社会教育,往往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它能促进大学生的参与和创新意识;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公平、公正竞争成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团结友谊,促进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形成;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和进取意识。奥林匹克运动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宏大的教育理想,它与其他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相比有着特殊的优势,完全可以在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中发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工具理性导向下的教育在智能时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长期因"应试教育"等工具理性而被边缘化的人文智慧逐渐凸显出其不可替代性。教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教育体系是每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文化与传统的最高体现,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学校教育应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类真实和虚拟的情景教学,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态教育嵌入学习过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价值观熏陶,实现文化自觉,进而提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国际上一些知名学者早就发出警告:如果忽视或者轻视人文教育,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因此,重视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课题。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的主要宗旨是着力于“何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