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论文"阅读 [妙文览胜] 例文一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毕淑敏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  相似文献   

2.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直到被人一股脑儿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这是蚕的悲剧。当我们说到悲剧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持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也许,是  相似文献   

3.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直到被人一股脑儿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  相似文献   

4.
阅读训练     
李娜妮 《广西教育》2007,(9C):25-27
科学家与春蚕 1912年春天,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养了一些蚕。病中的居里夫人有①(瑕、暇、遐)观察蚕儿如何吃桑叶,又怎样吐丝、结茧。她看了好久好久:蚕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叶,而贡献给人的却是精美②(纤、迁、钎)亮的丝;它们极忍耐地朝着一个目标——结茧的方向努力,一直到吐完自己的最后一根丝。看啊,看啊,居里夫人感动极了,恍惚觉得自己也化作了一条春蚕。  相似文献   

5.
1、蚕是一种小小的青虫,胖胖的身体,嫩绿的腰肢,整天埋头吃着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2、然而过了一个月,蚕都销声匿迹了。蚕肚里的丝在吐完之前,它们化成了一个蛹,并且吐出丝,一层一层地把自己包绕起来,筑成了一个圆形房屋——茧,蛹则藏匿其中。3、于是古人说它  相似文献   

6.
    
一想到蚕,大家就会想起它的可爱和贪吃。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它娇小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勇敢地与命运抗衡的心。我也养了蚕,亲眼见过蚕生长的全过程。当蚕开始结茧时,它会先从嘴里快速地吐出丝。从头部开始,一圈圈地围成一个椭圆形,直到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为止。那几天,蚕宝宝茶不思、饭  相似文献   

7.
    
推荐理由:这是一篇蚕的自传,蚕作茧自缚,但它又能破茧而出,飞向更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学习蚕破茧而出的勇气和智慧,是不是?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  相似文献   

8.
“破”茧     
我养了十二条幼蚕,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后来,蚕吐出洁白的细丝把自己包裹住,像是给自己修了一座坚固的城堡。过了一天又一天,它们躲在里面就是不出来。这可把我给急坏了,该怎么办呢?第二天下午,我放学回家,拿起一个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心想:"啍,都怪你个  相似文献   

9.
一、解题:这是一篇说明文,是说明“蚕”和“丝”的。一般是用“蚕”和“丝”作题目,但这里却借用了一句唐诗,这便增添了文章的光采。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一首无题七律诗的一句。诗的颔联是这么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借物喻人,说明对爱情之忠贞的。其中“丝”和“思”谐音,说明要不相思除非自己身死,但这里却是用了本意,表明了“蚕”和“丝”的关系也表达了对“蚕”儿一生到死为人类造福的歌颂,用这句诗作题目,引人入胜,增添了诗的感情色彩,增强了诗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人最难逃脱的是自己织的网,正所谓作茧自缚。往自己身上一层层地缠绕挣不脱、理还乱的丝,完全是戕害自我。有的人也如蚕一样,将自己装入一个套子,束缚自由、欢笑、幸福。  相似文献   

11.
上科学课时,闻老师说:"我们要养蚕宝宝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很高兴。我要养的是一份彩色的蚕宝宝,我看到过白色的蚕,却从来没有看过彩色的蚕。闻老师说:"彩色的蚕之所以是彩色的,那是因为它吃了彩色桑叶泥。"  相似文献   

12.
那时候家里养狗一条通人性的狗通人性就像你的朋友盘踞大门如大将如大将令它骄傲人们纵容这种骄傲它也并不因此而自负在人们的纵容中它更卖力地执守着最神圣的职责一个闷热的夏天为了保护自己的狗崽出于最原始的母性你咬了人用咬老鼠的牙齿咬了一个叫“人”的善于报复的动物于是在没有一丝风的一个下午你毫无防备的你被活活夹死在门与框之间死前双眼弥漫着无限的恐惧和痛苦却没有眼泪一滴也没有门上残留的血印抑或是门框良心的自谴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个温驯的生命悄悄地消亡了带走了一个孩子心里的最后一丝风许多年后这深夜的回忆带着风的凄凉…  相似文献   

13.
上科学课时,闻老师说:我们要养蚕宝宝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很高兴。我订的是一份彩色的蚕宝宝,因为我看到过白色的蚕,却从来没有看过彩色的蚕。闻老师说:彩色的蚕之所以是彩色的,那是因为它吃了彩色桑叶泥。  相似文献   

14.
被困     
蚕作茧自缚,心给自己穿上囚衣,而人给自己拷上枷锁,然后,蚕、心、人,在解除禁锢冲破牢笼的过程中精神得以升华。这是一只破茧成蝶的蛹,这是一个困于心灵囚笼的灵魂,这是一个渴望自由的诗人,这是一个飞舞着的精灵,在用自己的文字诠释对生命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我是蚕呀,我嚼食朝露我嚼食月光各课本上,作业本上,蜜一板、一钓,我是春蚕,嚼食晨曦,听食星辉。我吐蓝色的丝,我吐红色的丝我吐白巴的丝我没有为自己织舒达的眠床,也没一们为自己织华贡的锦被;我坚信自己不会长老自绛,囚为不不尽的妙︸哟,都织在汤求L刃识的心田里。 、匕‘溉矿‘我是蚕——教师手记@张扬之 ~~  相似文献   

16.
<正>我养过一只猫,从它身上看到许多"学问"——幸好我只养过一只,否则会更惭愧了。一只猫就有那么多的优点,好学的人如果养十只猫,就会变成圣人。每只猫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就像人,没有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是一模一样的,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很多人并不养猫,看到可爱的猫,一时兴起,就只拽着猫尾巴玩,或追着它跑上跑下,  相似文献   

17.
春蚕的启示     
正生命是什么?你思索过吗?之前的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阳春三月,我养了几条蚕,青绿色的小毛虫。我把蚕放在一个纸盒里,每天采几片桑叶放到盒子里,蚕不分昼夜,总是津津有味地啃着,不一会儿,桑叶就千疮百孔。一个星期过后,我发现蚕不吃桑叶,以为它们生病了,快急死了。这时候,我发现它们蜕皮了,并且变大、变壮、变白了,它们又开始吃、睡……就这样,蚕越长越大,越长越肥,最后如一根笔杆粗,身体变成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地奔腾流动,和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在天空自由飘过,没有一丝牵挂。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厌恶中国人以春蚕比喻教师。我不知道还有哪个有进取心的民族会有这一类的比喻。我不喜欢没有骨头的动物,也不大尊重被人喂养饲养(或豢养)的动物。虽然我在农村插队时也养过蚕,熟悉那可怜的小虫的生命过程。蚕要蜕变四次,最后通体透亮,作茧之后,如果不被烫煮抽丝,能破茧而出,也不过变成粉粉的蛾,活不了几天。我们中国人赋予春蚕以崇高的生命意义,但是他们同时也绝对不放弃对它生命的充分利用,他们不但剥茧抽丝,而且把它的蛹做成了菜,甚至连它的粪便也做成枕头,没有浪费一丝一毫。那种蠕动的小动物所需仅仅是树叶几片,它不给人类留一点…  相似文献   

20.
雪·魂     
寒风萧萧,飞雪飘零,似满天飞絮,幽灵般的充斥了每一丝空间,蹑手蹑脚的裹住了尚存一丝气息的世界。天地间一片凝滞的静谧。雪,像个神秘的小天使,悄悄降落下来,装点冬的世界,将它更改得面目全非,塑造出巨大的盆景,展现一个冰清玉洁的银白世界,没有一丝瑕疵。金黄色的圆球冉冉而起,害羞似的钻进乌黑的云层里,光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