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指导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问题。它的基本原理是社会生产两部类之间,每一部类内部都存在着客观的比例关系。用这一理论来看我们今天的宏观调控,就必须密切关注经济总量,坚持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基本平衡;着力结构调整,稳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处理好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保持社会生产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在论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时,假定产品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不发生价值革命,不变资本全部转移到年产品中,联系到《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中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相关论述,这些假定中的个别假定必须放开,在此前提下再探讨社会总资本的平衡问题,从前后联系的观点来看,马克思实际上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约束条件问题。其中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这一约束为"硬约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中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这一约束为"软约束"。纵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约束条件,第一约束条件即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和内在规律;第二约束条件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中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是在第一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展开的,它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满足,而只有在极端假设情况下才有可能得到满足,这也就等于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不平衡是必然的,而平衡则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对社会总资本运动(即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阐述了有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实现的平衡问题和结构问题,揭示了近代社会宏观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从而推进我国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政治经济学教课书中,认为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就是在扩大的再生产状况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亦即公式Ⅰ(V+M-ΔC)=Ⅱ(C+ΔC)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这是不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应是什么?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些不同的认识。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时指出,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价格和价值一致,不发生价值革命,以及排除由于资本周转速度和固定资本折旧金等对生产规模的影响的情况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是以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为条件和特征的。很明显,在上述种种假设条件下,要扩大社会再生产,就必须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在上述条件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必要前提条件和特征。但是资本家能否进行积累,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积累,决不单纯取决于资本家主观意愿,甚至主要不取决于资本家的主观愿望,而是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本身的状况和条件。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不是借助于奇迹,能够转化为  相似文献   

5.
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对比规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条件,弄清它是否是一条伴随技术进步发生作用的贯穿于一切社会形态始终的普遍规律,对于我们确立长远时期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制定计划,无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篇中详细而周密地论证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从而确立了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但马克思并没有提出生产资  相似文献   

6.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分析,阐明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从而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创立了一种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再生产理论根本不同的崭新的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反映的虽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但是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共同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主义也是适用的。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多年以来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固然在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是这和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学习、认识、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价值规律王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价值规律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调节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然而我们以往在研究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时,常常忽略价值规律的作用。再生产理论在考察社会产品实现问题时...  相似文献   

8.
(一)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再生产时,首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把社会总产品,从而也把社会总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他把前者称为第Ⅰ部类,后者称为第Ⅱ部类。又从价值的角度,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然后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比例平衡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社会再生产总产品在流通中的实现问题,即每部分产品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物质上得到替换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均衡和非均衡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和非均衡理论,是宏观调控的科学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的要点主要包括1.再生产公式所揭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的一般实现条件;2.价值规律是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的内在机制;3.总供求的失衡、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成为常态,是高度发达的、以信用和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使宏观调控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研究教育问题,我们先从社会再生产说起。马克思说:“社会生产过程既是人类生活的物质生存条件的生产过程,又是一个在历史上经济上独特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过程,是生产和再生产着这些生产关系本身,因而生产和再生产着这个过程的承担者、他们的物质生存条件和他们的互相关系即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形式的过程。”马克思的这段话说得很清楚,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三种再生产过程的结合,即是人的再生产过程、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再生产过程和人们相互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其目的不是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宏观经济环境进行调控,相反,这个理论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以及由这种矛盾决定的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但是客观上,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所涉及的内容,就是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并且这一理论也涉及了宏观调控的手段。正因为如此,这个理论就在病理上,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运行机体的病症全都揭示得明明白白。这样,就为后人,例如凯恩斯发明宏观调控或干预理论奠定了病理解剖学意义上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虽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却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抽掉资本主义性质,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两大部类必须保持恰当比例、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以及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等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九章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再生产(一四四)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经常更新与不断重复。马克思曾经指出:当我们从生产的不断联系和不断更新来考察时,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再生产过程。人类为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资料(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一次生产过程所生产出来的东西,决不能满足人类长久生存的需要。这就要求不断再生产出新的物质资料来。因此,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曾说过:假如一个国家终止了生产,不用说一年,即今是几个星期,它也会因饥饿而减亡。既然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再生产过程,因而,生产的条件也就是再生产的条件。任何社会的生产,都需要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作为前提,同样,它们也是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其次,生产过程是在一定的生产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首先应该探讨教育与生产的关系。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存续和发展到今天,归根结底是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贯论述,社会生产的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在重复、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因此,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的特点,不仅有助于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教育运行机制,使教育真正发挥其社会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我们研究教育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的理论基础。根据马克思的论述,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其中,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最基本的,而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指出简单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有六个实现条件.概括了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指出宏观经济分析要综合考虑两种理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科学地说明了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的社会经济结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第一卷主要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指出这一过程的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第二卷阐述了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不断被破坏,引起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第三卷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进而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人与自然关系再生产的有机统一。因此,从哲学上看,和谐社会问题实质上是全面生产的和谐问题,也就是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人与自然关系再生产的和谐问题。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论是马克思在写作1861—1863年手稿、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这部手稿的过程中,在分析批判“斯密的教条”和吸收魁奈《经济表》的科学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马克思在1863年7月6日给恩格斯的信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但是,我国学术界对此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在1857—1858年所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手稿是他对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的最早研究,或者说是他的再生产理论形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证了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三点启迪意义:不能以有无货币资本投入作为实现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企业可通过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两种方式实现扩大再生产以促进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实质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一切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举措都是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均衡,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总量均衡分析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吸取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有益成果,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才能为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