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吟咏入境悟词情】 1.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掌握两首词不同的情感基调、诵读的节奏与重音,初步体会诗歌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蒲宗礼 《陕西教育》2010,(12):62-62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杨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相似文献   

3.
柳永《雨霖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等编注的《唐宋词选》①中,对《雨霖铃》有这样一段批语:“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柳永由于仕途的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城,和他的恋人在长亭分别。作者把他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这首词里……”  相似文献   

4.
《雨霖铃》两个英译版本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雨霖铃》两个英译本的比较,使读者可以从中看出诗词翻译的难度之大以及对译者的要求之高。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工作相当困难,需要翻译家学既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有很高的文化和文学素养;进行再创作时即要从译者的角度出发,也要在诗者的立场上看问题。  相似文献   

5.
覃芳 《中学文科》2005,(4):23-23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经历过离别?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离别名作《雨霖铃》。(投影:题目、作者)  相似文献   

6.
《雨霖铃》本唐教坊曲名,因柳永“借旧曲另倚新声”作词《雨霖铃》(寒蝉凄切)而盛名.本文试从该词牌的起源,词格、词作概况以及其在宋词史上鲜有问津的状况等三个方面出发,以柳永《雨霖铃》为例来对其进行简要探究,来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意象经营的艺术,诗人通常会利用恰当的意象将所抒之情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在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时,若能抓住诗歌中出现的典型意象,那么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试着用此方法来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 离愁别恨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主题之一。李商隐写下了“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李煜写下了“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其二)……然而,这离愁别恨最难描  相似文献   

9.
王双寿 《陕西教育》2008,(1):115-115
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和柳永的《雨霖铃》,一篇写于元代,一篇写于宋代,前者是元杂剧名折,后者是宋词名篇,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应无共同之处。但在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这两篇佳作本身除了体裁明显不同以外,在其他许多方面却存在着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即使有差异也是大同而小异。这的确值得我们比较、玩味。  相似文献   

10.
11.
前辈于漪老师在《语文的尊严》一书中曾经深情地谈道:希望我们的学生一捧起语文书,就能升腾起对母语的挚爱深情;一捧起中国经典作品,就有强烈的阅读愿望。同时,她也希望语文教师用智慧和心血铺就的一节节语文课充满勃勃生机。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我的内心便充满喜悦与敬慕之情。我想:我们从事的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是多么神圣的事业。在语言文字组成的美妙乐章中,我们如何一次次于无声处拨动学生的心弦,如何润物无声地浸润他们的思想,如何于无形中延展他们的思维,多年来,我一直不断探索,试图取得更大的进步。今天,我就以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的教学过程为例,与大家分享我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2.
柳永是北宋一位浪漫词人,也是一个江湖词人,是婉约派的创始人。由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不得不背井离乡,长期浪迹于江湖,体验了生活的种种苦况,又不得不常常与喜欢的人分离。因而,他写的情人别离与一般人的离情别绪截然不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渺,楚天开阔的扩大气象,展现出了一种深沉的凄凉和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张曼 《学语文》2003,(3):56-56
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本自一宗。圣人诗词,融洋洋天地于笔端,绘大千世界于纸上,妙谛自传,流于后世,千年不散。夜阑人静,执一卷词在手,咀嚼再三,齿唇留香。今读柳七之《雨霖铃》,心境又是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相似文献   

15.
柳永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读者有较为亲密交流的词人,在创作中较为重视与读者间产生的文学互动。在柳永《望海潮》中,我们可以看出柳永不仅将现实经验中的情愫与文本内容进行隐晦贴合,还将读者因素暗藏于诗词文本的创造之下,共同营造出“真实作者——真实文本——真实读者”的世界,故而《望海潮》突破了柳永之前的词话形式,探索了词话写作的新的可能,同时也体现了柳永在词话文本形式的诗词创作史上所独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青 《文教资料》2014,(22):41-42
作者就自身在兄弟学校借班上《雨霖铃》的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资料查阅、教学设计(导语、教学过程)、课外延伸三方面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7.
《雨霖铃》是柳永的一首代表词作。全词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试从情景交融、层层铺叙、声情哀怨等方面对该词的艺术技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白马篇》曹植的诗歌.是建安诗歌文人化过程完成的标志。《白马篇》是曹植前期作品的代表,歌颂了一位武艺高强的爱国英雄。  相似文献   

19.
文人一生的经历决定了他创作的格调。想追求功名利禄的柳永被宋仁宗一纸批文打入“冷宫”,开始了他坎坷的一生。正是因为柳永少年时就混迹于烟花柳巷中。所以他的诗词内容多以风花雪月为主。词中的男女主人公恩恩爱爱,爱恨离别。后期的创作中,范仲淹把柳永带到西部边塞,给了他人生当中第一次经历苦难风霜的洗礼。在范仲淹的点拔下,再加上柳永的天赋,柳永成长很快,最终成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抒写离愁别绪是婉约词的常见题材,柳永的《雨霖铃》从多角度铺叙,抒情深切、委婉,曲尽缠绵之意,堪称杰出之作。下面,笔者浅析一下《雨霖铃》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