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先锋小说"浪潮中,马原的小说创作的意图旨归已经明确地经由西方现代主义而最终指向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细察其作品,其中具有清晰可辨的这样一种经由现代主义而至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先锋小说的解体至今已有十年,在一种比较冷静的氛围中应当能够看到先锋小说本质上是借鉴与模拟了西方的后现代派文学,而并非一种真正的创新与开拓。一些论者将其指认为后现代派,显然忽视了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传统与社会生活基础方面的巨大差异。新时期所谓的先锋作家实际上是在学习与借鉴当代西方文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他们的实践给其他作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先锋派应当比较恰当地被称为借鉴派。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在特定的精神文化背景下,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展现出一个荒诞的虚构世界,成为当代文坛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先锋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不可缺少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先锋小说被认为是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学的模仿,也被人戏称为"无根"的文学。笔者通过对马原和余华两位作家的分析得出,先锋小说的非理性成分,即包含了西方非理性主义因素,又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文化中汲取营养。他们的内在精神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在特定的精神文化背景上,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展现出一个荒诞的虚构世界,成为当代文坛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先锋文学有两个必备条件:第一,它是文学队伍中勇于探索的尖兵;第二,它在后来的文学发展中赢得了一定声势的尾随者,文章以此为前提,同时兼顾先锋文学一词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特定信心我,论述了马原和莫言小说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新时期的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写实小说、第三代诗歌、先锋小说和王朔现象,是新时期较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本。但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学,不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简单摹仿,它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化发生碰撞、交融之后产生的结果。这种学,已经从多个方面揭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化现象。不过,对于这种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清理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先锋小说的崛起,以至之后出现的新写实小说等等构成了迥异于新时期文学的文化景观。马原、苏童、余华等先锋派小说家以其激进的叙述话语实验打上了后现代主义的烙痕。 余华小说尽管具在后现代色彩,但不能用后现代主义的种种理论概括它,覆盖它。它的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化裂谷中由西方后现代文化和中国本上文化浇灌起来的一棵大树,它的根基仍深深植子中国的土壤里。在此,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余华小说潜在的深度模式。 一、深度模式类型 深度模式通常是这四种:第一种是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现象与本质的区分,这种内与…  相似文献   

10.
英国小说的兴起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小说兴起的理论之争肇始于伊恩·瓦特的《小说的兴起》。对这场论战的回顾可以看到,有些理论家回避了小说定义这个敏感话题,而对这个文学样式成型的总体背景更感兴趣。尽管理论之争呈百花争艳之势,但也出现了随意和主观的倾向,逐渐陷入悖论之中。因此,对英国小说的兴起形成更为客观的认识离不开对小说文学内涵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文学现象,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坛上轰动一时的“先锋文学”早已烟消云散。但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它的价值褒贬不一,尤其是对它在90年代以后的存在状态更是徘徊于“终结”与“并未终结”之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从狭义上来说,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团体,以马原、余华等人为代表的“先锋文学”已经终结;但从广义上来说,作为一种文学精神,则是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先锋文学,“先锋文学”因而又是永恒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余华是活跃在80年代的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过分迷恋形式结构和语言技巧,在颠覆了传统规范的同时,那种艰深晦涩、故弄玄虚的本游戏,既破坏了自身的美学趣味,也使大批读疏离了小说,这是余华付出的最大代价,由于余华小说公然拒绝读,它们的生存能力已降至最低点,进入90年代,余华告别了“虚伪的形式”,由“先锋”转向了现代写实。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空间”形式这种新的理论范畴阐释了先锋小说的叙事结构。余华、格非、马原、苏童等先锋派作家采用多种手段,构筑了拆解与重组、错位与对话、反讽与和声等结构特色,体现了先锋小说叙事结构的内在表现力,呈现出新鲜的与世界接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张资平的恋爱小说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他不仅接受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观念,还将日本自然主义代表人物的文学文本作为直接的模仿对象。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既使他在创作上逐渐成熟,奠定了在文坛上的地位,也让他的小说蒙上过浓的肉欲色彩,为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15.
审美形态学视野中的王小波怪诞描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审美形态学的怪诞理论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解读,这在学术上还只是一种尝试。严格按照怪诞的形态特征进行筛选,王小波小说、散文中共有怪诞描写181个。本文引用原文展示其中的100个。这些怪诞总体上具有丑恶极端,滑稽膨体,构想妙绝,意象惊骇的鲜明特色。王小波的怪诞描写的数量和质量均为中国当代文学上乘,他是当之无愧的文学怪诞高手。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作品中所显现的那种强烈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源于作者对故乡、对中国农民深深的爱。鲁迅的乡土小说是对中国农民深厚情感的真挚流露,我们称鲁迅这种情感的流露为"农民情结"。从其小说农民形象的画廊中可以看到有以精神胜利法著名的阿Q,有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有背负生活重担、满怀忧郁的闰土等,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时代农民生活的情景,同时也不难发现鲁迅对造成他们灵魂灾难的社会根源的深层次的探求。  相似文献   

17.
"戏仿"是中国先锋作家"反话语"叙事革命的一种重要叙述策略。在先锋作家的"纯"文学想象中,戏仿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实验,更是一种话语形式和审美范型。然而,当这样的实验被重复并成为新的叙事准则时,戏仿便可能转而被"经典化"。  相似文献   

18.
马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被“追认”为“先锋小说”的开创者,这种文学史的“共识”形成之后对马原的“先锋小说”产生了选择性的遮蔽。因此论文试图通过对“前史”的考察,厘清西藏以及“西藏新小说”圈子在马原的“先锋小说”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回到“先锋小说”产生的现场去获得更丰富的文学史信息与视角,并从中认识“文人圈子”通过对前史的筛选实现对作家形象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东西方各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早把战争纳入政治伦理道德视野中的民族 .中国古代战争小说深受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影响,作品中充满了"仁道"与"霸道"、"忠君"与"信义"等矛盾关系问题的艺术演绎.近代中国西风东渐,儒教的独尊地位受到冲击,出现了像<洪秀全演义>这样杂采天主教义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战争小说.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在给中国现当代战争小说带来新的政治境界的同时,也使几乎所有的战争小说都成为阶级斗争的一个工具.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战争小说创作才逐渐由单一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层面向"人学"的深层进军.  相似文献   

20.
"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具有范式转换的意义,它们超越了手扪伤痕的"文革"追忆,以异质的美学试验来破解"文革"极端政治理性、寻找后"文革"时代新的现代性想象的可能性.两者不约而同地选择"疯癫"这一视角来展开现代性想象,"疯癫"第一次在新时期文学中成为自主的美学追求,具有了自足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