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文评价和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与手段。然而作文评改的实际情况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在1980年为小学生作文选《幼芽》题词时指出“模仿不是好办法”.在当时曾引发了一场小学生作文可不可模仿、仿写是不是“好办法”的争论。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仿写违背作文先有内容后有形式的过程.造成作文千篇一律.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烂”作文.不利于形成健康的文风等。而我认为.教学生模仿作文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好作文也是从“模仿”中诞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感情真挚是优秀作文的基本要求。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话、自己的话。”作文应当是学生表达自我的载体,彰显个性的平台.而感情匮乏、语言苍白、内容假大空却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笔者常常感到,明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却总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表述。  相似文献   

4.
蒋丽霞 《考试周刊》2012,(76):49-49
批改作文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学生作文数量多,批改中的少、慢、差现象时有发生,即便是认真批改了的,也缺乏很好的针对性、激励性、启发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老师批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地改.可是劳而少功。”那么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批改,避免“劳而少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5.
王萍 《青海师专学报》2003,23(3):105-107
本文通过分析叶圣陶作文教学尽想中对“八股精神”、“应试偏向”的批判及建议,并结合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变化指出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当今作文教学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文批改.一则耗时费力,二则收效甚微.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事。叶圣陶曾对每学期的七八篇作文这样评价过:“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批改作文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但是,我们作为教师都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作文是必须要批改的。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的批改富有成效呢?  相似文献   

7.
着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这样说过,“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由此看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作文,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说:“学生养成了自己会修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的批改上.长期存在着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改的问题.一贯都是学生的作文教师批改.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的“文无定法”的定律束缚了小学作文教学,一味地追求创新性与独特性将小学作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就提倡“文要有法”。模仿教学实践也将作文的基础教学指向“定法”的学习.作文的教与学就是教给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规律。叶圣陶先生的“象样”写作理论也为“文有定法”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文有定法”是小学习作与写作教与学的规律,“文无定法”是文学创作目标的追求.提倡“文无定法”要从“文有定法”做起。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学生作文是否生活化,关键要看作文内容是否生活化。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内容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1.
《小火炬》2010,(7):51-51
一、写好日记首先受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就是想心思”,写日记的关键也在“想心思”。生活中.一件事.一样物品.一个活动,都可以进行细致观察,然后把它记录下来。例如:新学期来了,  相似文献   

12.
闫苏 《湖北教育》2000,(6):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在今天以前和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所以,作文应是生活实践、思维和语言的统一。不与生活实际、思维规律相结合,没有内容,作文起来也就只是无源之水,照抄习作了。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作文时真正是有感而发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多做尝试: 一、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拓展并激活学生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成为作文的“会学者”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鉴于此。笔者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中“耗时多,收效微”的现状,依据叶圣陶先生“宜以最经济之时间练成其最能切实应用之作文能力”的思想,我校进行了小学“快速作文”的教改实验。本实验自1998年3月开始,2000年3月第一轮实验告结,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走出了一条“发展语言”之路。 (一)快速作文目标细则 1.快速作文包括快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写作、修改  相似文献   

15.
徐龙年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6):51-53,58
作文不是什么特殊和神秘的东西,“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凡是有点文化和生活体验的人都可作文,都能作文。叶圣陶认为,学写作要训练思想,要培养情感。他提倡语文老师本人应经常练笔,并鼓励学生多写多改,自能作文,自能合度,力求写出既通又好的文章来。叶老还深刻 地批判了“应试偏向”,让学生走健康活泼的作文之路。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改革和作文教学仍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消除障碍  学生普遍感觉作文难 ,由此产生了畏难情绪 ,其结果 ,越是怕 ,就越感到难 ,越难也就越怕 ,长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如不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 ,学生就无法正常发挥写出好文章来。如何消除这一障碍呢 ?首先 ,要让学生对作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学生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叶圣陶所说 :“作文与说话一样 ,是生活的必需 ,并不是生活的点缀 ,”“作文不该看做一件特殊的事情 ,犹如说话 ,本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其次 ,还要让学生现身说法 ,充分体会到作文“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可让一部分学生口头讲述几天来最想让别…  相似文献   

17.
李晓萍 《广西教育》2010,(20):40-41
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观核心在于养成学生自主作文的良好习惯,这与新课程关于中学写作教学提出的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良好习惯是一致的。将写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对待,语文素养才有可能真正内化于学生自身。那么良好的作文习惯又该如何养成呢?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观给我们的启示是:“立人”为本,“立诚”当先,最终达到习惯养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红瑛 《四川教育》2009,(12):45-4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笔,要么依样画葫芦.写出来的文章一个模式,空洞无物。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提到写作,往往是老师感到头疼,学生感到厌烦。那么,教师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作文呢?笔者觉得:教方法、构思和技巧是必须的,但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想”字上下功夫。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必须“想清楚后写”。下面笔者从《我们的校园》作文教学谈起。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老先生的这句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