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某高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为说话人,以英语专业研究生和英美留学生为听话人,考察了听话人对说话人口音的感知以及说话人的口音对听话人理解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英汉本族语者都认为韵律特征和口音感知最相关,而在口音和言语理解度的关系上存在较大差异。英语本族语者认为韵律特征与言语理解度关系最密切,而汉语本族语者则认为韵律特征在言语理解过程中不起决定作用。研究结果对二语语音习得理论构建和语音教学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语义韵和语义趋势一直都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是词语搭配行为研究的发展和延伸。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料库(CEM)和本族语者语料库(BROWN)两个语料库,分析GET-Adjective这一型式的使用特点,并将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与本族语使用者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其在语义趋势上的异同之处,并讨论其原因。结果显示,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过度使用了GET-Adjective这一型式,而且还将其过多地用于积极和中性的语义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郑庆芳 《教书育人》2012,(12):150-151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籍教师走进了中国的英语教学课堂,他们为中国的外语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英语本族语教师(以下简称本族语教师或外籍教师)曾经被认为是理想的英语教师,甚至有些学校把能否拥有外籍教师或拥有外籍教师的数量作为衡量英语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比起非英语本族  相似文献   

4.
词汇搭配已在外语教学中盛行。基于语料库Hornby(2009)主编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动词模式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语法搭配,它是具有某种语法规则的动词在英语句子中的公式体现。该研究主要通过标注语料库中的动词模式,对比分析英语本族语者与外语学习者写作中动词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SECCL)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中的口语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可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话语标记语you see的情况,并能分析差异的原因。要全面提升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语的能力,加强显性语用教学,克服母语迁移及石化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话语标记语Ithink在访谈中的使用非常广泛,有丰富的语用功能.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对两类语料进行对比分析,从Ithink的使用频数,搭配和语用功能入手对比中国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和英国本族语者在访谈中 I think使用情况的异同,发现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 I think的使用频率较高、搭配和语用功能与英国本族语者相比也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连接副词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对篇章的连贯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ETS语料库从使用频数、位置特征和语法型式三个方面对中、日、德学习者结果连接副词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非本族语英语学习者在结果连接副词的使用上存在异同点。中、日、德学习者均依赖于少数几个连接副词,且其书面语中存在口语化倾向;中、日学习者作文中连接副词的位置和语法型式的多样性都不如德国学习者。这可能与学生的语域意识,回避策略以及语言负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料库的本族语者和外语学习者英语语块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句法结构差异、词汇结构差异和词丛三个方面分析了本族语者和美语学习者语块使用的差异性及其引因;其次简要探讨了语块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空间是语言中基本的本体范畴,常用介词来表达.空间介词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类对共同的空间的体验.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分析空间介词on,并研究on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转换.  相似文献   

10.
11.
崔晓卉 《文教资料》2014,(11):178-180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正确使用英语语法,表达却不符合英语习惯。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把语法和词汇融为一体,自然且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自然与地道在英语中以搭配为典型代表。此外,对英语学习者而言,高频词尤其是高频动词的使用是个难点。本研究以高频动词make为例,采用基于语料库的中间语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对比本族语者语料库(BNC-BO)和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料库(CLEC-ST5),考察中国学生高频动词make+noun搭配的使用特点,探寻我国学生中介语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本研究力求解答以下两个问题:(1)和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是超用还是少用高频词make?(2)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make搭配形式的共性和区别是什么?研究表明,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和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过多使用了make搭配.但使用的搭配词要少于本族语者。从总体上看.本族语者的搭配词使用情况相对均衡,复杂多变,而中国学习者则缺乏变化,重复率高,超用某些搭配词,少用甚至不用另一些搭配词。  相似文献   

12.
作者基于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的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的holiday与vacation的搭配差异,重点分析了使用holiday,vacation表达寒暑假和度假、休假的搭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holiday,vacation的高频搭配词及用其表达寒暑假上差别很大,在使用holiday,vacation表达度假、休假时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来自西南大学的10位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进行了一个英语会话测试以便收集其会话语料,并对他们与Zhang(2002)所报告的本族语使用者在英语会话中使用回声式反应的比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本族语使用者相比,学生在英语交谈中,对回声式反应使用不足。该结果的启示是,应把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口语语料库作为中国大学的英语口语课程的材料编写的最有效的来源之一,以便于学习者观察和模仿到更为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目前,就写作而言,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情态动词维度对比EFL学习者与Editorials语料库里的美国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以及洛杉矶时报)差异。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使用情态动词的总频率比本族语者使用频率要高。本文将运用中介语理论分析此现象,希望通过此研究,给英语学习者一些启示,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二、文献回顾情态动词是英语动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表示  相似文献   

15.
薛淑妙 《考试周刊》2011,(42):113-114
本文根据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利用Word-Smith3.0检索工具,运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对中国学生英语介词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将介词错误类型分为五类:介词缺省、介词冗余、介词混用、介词错用和介词搭配错误。本文经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来看,中国学生的英语介词习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特点又不尽相同;介词混用现象最为普遍,其次是介词冗余和介词缺省。错误原因主要由母语负迁移、错误类比、过度概括和教学问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张诺 《海外英语》2012,(5):268-269
英语是许多世纪以来在其同其他语种持续不断融合和吸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历史原因和语言自身的发展,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同型异义词词,动词Like通常出现在初级的英文教材中,是学习者较早接触的动词也是日常对话中的高频词语,我们需要思考本族语者何时like作为副词或介词"像——一样",何时作动词"喜欢"的用法,该文以like为例,考察它的日常词汇搭配和语法范式的使用情况,以给中国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陈乾峰 《文教资料》2014,(2):174-176
学术词汇承担着特定的语篇功能,反映论文的学术性。本文从语篇功能的视角对学习者和本族语者论文摘要中的四大语步所使用的学术词汇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探讨动词的词类、词频、搭配与类联接的异同,结果表明学习者的词类选择较狭窄,搭配与类联接较固定和单一,且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绝大多数从小学开始。他们在学习外语之前,就掌握了一定的本族语知识及使用本族语的技能和技巧,在学习外语时,则总要把外语和本族语联系起来,利用本族语学习外语。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现实,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本族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通过本族语所掌握的知识、形成的各种概念转移到外语学习上来。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受到本族语思维的干扰是普遍现象,为了防止或减弱本族语的干扰作用,在外语教学时可进行必要而有限度的本族语与所学外语的对比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预见性、针对性。首先,控制课堂上说本族语的时间,尽量减少本族语的干扰。外语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凡是能用英语进行的课堂教学工作,外语教师都要尽量用英语进行,避免使用汉语。  相似文献   

19.
名名组合是一种能产的结构形式,其形式简洁,但意义十分复杂。本文通过两个实验来考察汉语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新异的名词(表示自然生物)组合的理解策略,得出属性解释和关系解释是常用的两种策略,但属性解释多于关系解释。  相似文献   

20.
德语介词auf与英语介词on相似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语作为和英语同一个语系的语言,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这也加强了其可比性,其中德语的介词,和英语的一样,用法复杂广泛,如介词auf,在很多方面和英语的介词on有着相似的性质,在这种比较中,广大德语爱好者可以更清楚德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