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姚鄂梅的小说描写了生命残缺的种种镜像,如家残、身残、心残、情残、理想残缺等,这种对生命残缺的描写表现了姚鄂梅对人性、命运等的思考。在这种种残缺镜像中,我们读出了残缺中的圆满、苍凉中的温暖,这体现了姚鄂梅小说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另外姚鄂梅小说色彩语言也体现了一种残缺之美。  相似文献   

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充分吸收了欧洲传统文学的精华,作品中处处折射着希腊神话、圣经故事、英雄传奇、童话故事等文学题材的光芒。作者J·K·罗琳在对传统文学题材和文学母题进行继承与弘扬的同时,又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使小说既充分体现了自身的文学价值又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聊斋》系列小说十分重视教育问题,其教育题材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对今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试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丰富对《聊斋》系列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姚鄂梅创作伊始便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的女性形象,新作《西门坡》继续保持对女性的关注,文本构造的几乎就是一个现代的“女儿国”,通过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形成了一个个极具象征意味的故事,构成了女性独特的寓言指向.而她往往是借助女性这个载体去探幽复杂的人性和变幻的命运遭际,来表达自己的文学理想——执着于向人性深处探寻.  相似文献   

5.
文革结束后,大部分的作家都忙于进行“反思”,批判文革中各种不人道的行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在文坛大行其道。这一时期,汪曾祺带着诗性、温馨的短篇小说重返文坛,他的小说很少直面地涉及文革题材,他更多的是在高唱人性的赞歌,回归民族的传统。九十年代,当“伤痕文学”逐渐淡出文坛的时候,汪曾祺却开始批判文革,直面文革中人性的丑恶。有些研究者认为汪曾祺在九十年代写的“文革系列”使得“作品的美学意味褪减”,但是笔者认为汪曾祺在八九十年代创作的“文革系列”短篇小说看似是对其八十年代诗意化小说风格的背离.其实却暑一种正面回归的蛮调体.  相似文献   

6.
魏晋隐逸论     
魏晋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导致隐逸之风盛行。当时,不仅隐逸的人数多,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草原是张承志文学生涯的诱因和温床,是他创作的摇篮。张承志的草原系列小说始终洋溢着对草原母亲、草原人民的爱。因成功地运用和借鉴了优美的民歌,其草原系列小说别有一番真挚、感伤而又深邃的韵味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略谈隐逸对创作的促进及题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士多有隐逸的经历,这一经历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隐逸使他们有更悠闲的生活,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观察大自然与人世,常能触动心思与灵感.促进他们的创作欲.从而促进他们更多地赋诗作文。另一方面,隐逸生活也影响到创作的题材.如更多地表现隐逸情趣和山水田园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说唐系列小说在整个历史小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与隋唐历史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一)隋唐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二)对朝廷更替问题的思考。(三)拥有大批纵横捭阖的英雄人物。(四)隋唐宫闱多艳情,创作题材多、杂、广。另外,隋唐历史具有大众感兴趣的众多的小说素材。结论:隋唐历史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正史、野史、笔记等以资写作的优越素材,是说唐系列小说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叶梦得是南北宋之际的著名学者、文人,他的一生有着长期的隐居经历,并创作了大量隐逸词。本文对叶梦得隐居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宋南渡之前的隐逸词进行了梳理,对叶梦得的隐逸词作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叶梦得及其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张养浩是十三世纪元蒙统治时代的诗人,在由“燕赵才人”主盟文坛的文学家群体中,他是一位卓尔不群独树一帜的人物。当时,在民族与阶级双重压迫之下的华夏大地上,汉族知识分子既能做到“居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优”达观忧患的思想境界,又能保持方正凛然的个人气节;既能以干练稳健的要员身份,为朝政直言敢谏,涉艰履险,不顾身家  相似文献   

12.
明清易代之际的诗人吴伟业在学术界一直备受争议。他是懦弱的文人,也是政治的失败者和牺牲者。特殊的时代背景、困顿的家庭生活以及自身性情的影响使他一度产生隐逸思想。拟从其隐逸思想在诗歌中的表现入手,在对他不同时期隐逸思想分析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吴伟业隐逸思想产生的原因,以期世人对吴伟业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在隐逸词大量风行的南渡时期,叶梦得的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内容上表现出隐逸的特点,并在风格中透露出旷达的词风。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隐逸词,这些词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艺术张力。在他的这些词里,我们看到一个英雄的辛弃疾和隐士的辛弃疾彼此交战力求超脱的形象,悲慨、苍凉底色下的超旷放达是他隐逸词的主体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扬雄是西汉后期隐于朝廷的代表作家。早在来京之前,扬雄就怀有明哲保身的处世观念,初至汉廷,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以赋讽主,经历几次失败后,他觉悟到赋不能发挥政治作用,加之政治环境进一步恶化,扬雄便逐渐失去政治兴趣,开始寂寞自守,以治学的方式,隐身朝廷。因为其学兼儒、道,所以扬雄的隐逸亦兼有儒、道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6.
姚鄂梅近年来颇受人关注, 2021年的中篇小说集《家庭生活》很有口碑,被称为写出了家庭生活的结构性创伤,写出了女性情感的复杂性,以及那些被光鲜亮丽所遮掩的人性的幽暗龃龉.事实上,姚鄂梅是个"老作家"了.她的小说以朴实见长,以"传统"到近乎"老套"的写法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往往是在读者的注意力松懈下来时,才发现作家以始终...  相似文献   

17.
系列小说的产生伴随着“反结构”的倾向。系列小说家力图摒弃长篇小说过分封闭与拘束的结构形态而着意淡化小说的“结构”制约,从而使系列小说呈现出开放、自由的结构形态。叙事单元之间互相独立.无紧密联系,单元内部的结构也呈现“散化”的趋势。但系列小说“无结构”不过是夸张而已。外部松散自由的组织形态更需内在深层结构的制约。系列小说的叙事单元由共同的地域或人物,同一的叙述视角、母题或主题联结起来。这种亦开亦合、开合自如的结构使系列小说与长篇小说比较起来,显示出独有的审美风貌,更具自然之致。  相似文献   

18.
因袭、模仿、乃至抄袭,是隋唐系列小说存在的客观问题。但整体考察隋唐系列小说,不难发现隋唐系列小说并非仅是重复、雷同之作,其类型、情节内容、思想观念均处于不断演变、丰富、发展之中: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发展到武侠小说;故事情节逐渐完整,人物形象逐渐定型;思想观念也愈趋进步。其作为整体的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9.
“隐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对中国现代作家的人格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隐逸作家疏离主流文化,热衷传统,并融入了现代意识,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隐选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隐逸诗是我国古代描写有关隐逸文化内容的一种诗体,是从诗歌主题学角度划分出来的。按照诗作具体内容的不同,隐逸诗又可以分为田园隐逸诗、山水隐逸诗、游仙隐逸诗、佛理隐逸诗、吏隐诗等类型。本文从文学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每一类型的代表诗人及其诗作,分别总结出其美学风格特征,如田园隐逸诗之平淡、自然,山水隐逸诗之清新、秀丽,游仙隐逸诗之奇幻、绝俗,佛理隐逸诗之悠远、高妙,吏隐诗之疏放、闲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