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是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因其“言语狂妄”、“行为怪诞”,历来颇受非议。本文试从妙玉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角度来解析妙玉: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而她特定的身份让她举步维艰,她选择了抗争,却归于失败。《红楼梦》正是用妙玉的爱情悲剧为那些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女子谱写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2.
论梅娘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娘是1940年代沦陷区的一个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本认为她的女性意识是不断变化的,经过了最初的爱情社会价值论到后来的爱情本质论的转变;她在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等方面与“五四”学有密切联系,但她在探讨女性意识时具有更多的现实感和复杂性,尤其是对爱情本质的思索超越了“五四”。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金陵十二位女子形象,作者饱含着怜惜和痛心之情写出了她们不同的悲剧命运。在这“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位独特的女尼形象——妙玉。她与大观园非亲非故,且出场不多,但却排行为正钗之六,成为书中“冠首女子”,“紧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简.爱在对待罗切斯特的爱情上表现出了作为生命个体的女性所应有的抗争意识,支撑这股抗争意识的动因与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所呼求的平等、独立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试图从该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女性个体意识觉醒两方面探究简.爱的抗争意识与特定时代风貌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我们家族的女人》是赵玫的女性“爱情三部曲”之一。它以出色的对历史与现实的反复吟咏,对女性爱情与命运的交相描绘,演绎了一曲宿命与抗争的交响乐,从而展示出这位女作家率真与放达的艺术个性和新时期创作历程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具有平民化气质、冰清玉洁的仪琳对佛法抱有坚定信念,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坚信佛法,并能从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奢华的生活造就了妙玉的贵族化气质.只是常以“槛外人”自喻的她却很难做到超凡脱俗。仪琳和妙玉都与书中男主人公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可在许多方面,两人的表现却又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丁玲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也是最典型的延安文人,她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她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延安革命文艺的洪流中,以创作颇丰的实绩赢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在延安这个特定的时空中,她为民族抗争,女性意识完全让位于民族激情;她也为个人抗争命运,在残酷现实的血与泪中,警醒了女性自我意识,表现出一种女权主义的愤懑和深刻的批判精神。为此,她险些被文艺革命,也为她日后的厄运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8.
朱曰辰 《文教资料》2013,(32):35-36
妙玉是小说《红楼梦》中非常鲜明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总是标榜自己是槛外人,然而她的做法与槛外人的形象并不符合。本文首先揭示妙玉的“云空未必空”的假槛外人形象,继而进一步分析妙玉假槛外人形成的原因:心中有欲却深陷佛门。最后阐述其“欲洁何曾洁”的痛苦根源是她崇尚道家的思想,却身在佛门必须无欲则刚。本文旨在揭示妙玉悲剧的思想根源在于佛教和道家截然对立的境界,造成的内在矛盾与痛苦。  相似文献   

9.
简少贞、素姑和长安分别是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师陀《桃红》、张爱玲《金锁记》中塑造的不同的人物形象。她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不同的情感表达,但是她们却在书写着相同的女性命运:无爱的人生。黑格尔曾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所以,她们三个人的生命因为没有爱的滋养都显得暗淡无光,像含苞的花朵,没经绽放便凋零枯萎。  相似文献   

10.
海伦娜从表面上看是有强烈爱情主体意识的女性,她对贝特兰锲而不舍的追求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然而实际上她的狂热“爱情”是虚幻的,是对他人欲望介体的摹仿,印证了她将父权制的价值取向内化的事实,所折射的是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存在危机。  相似文献   

11.
自动走向佛门是精神解脱,被动走向佛门是精神禁锢。妙玉“身在佛门,心系红尘”,其情感矛盾的变化折射出她人生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佛性与人性在其心中地位的转换。人性的复醒,使妙玉对红尘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她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步履艰难地迈向世俗世界。妙玉在人性与佛性的门缝中呻吟、挣扎,最终被佛性与人性两扇大门挤扁了,磨碎了。  相似文献   

12.
陈染作为女性作家有着清醒的女性主义意识,她的写作是一种女性写作。为使女性同样浮出历史地表,她揭开了每一个女主人公的面具,展示了自身的抗争史,而这种抗争的女性经验正是来自子集体无意识中健康的女性意识与现存中病态的被扭曲的女性意识所产生的矛盾。由于男权化秩序的统治地位,她只能采用象征手法来消解男性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典型。在封建女性的共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性格之决绝是其突出的性格特征。与唐传奇中其他弃妇形象不同,面对破灭的爱情悲剧,霍小玉不甘于被抛弃的残酷现实。奋起反抗命运。不惜以命相酬,得到灵魂洗礼和精神升华。尽管她识人不明,心胸狭窄以王伤厦无辜。但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一个凄凉惨烈极具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与旧的抗争,追求新的;与恶的抗争,追求善的。简·爱的人生道路是一条追求与抗争的道路。她追求平等。在盖茨海德,她从不因为寄人篱下而“学得谦恭些”,尽量顺着他们。相反,她一旦受到约翰的欺负,总是拼命抵抗,即使被关进红房子也不“悔改”。甚至对着里德太太大声说:“你才是骗子!”童年的她已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桑菲尔德,面对与自己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罗切斯特,简大声宣告:“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彼此平等!”这是她灵魂的独白。同时,她追求博爱——亲情、友情、爱情。她追…  相似文献   

15.
朱淑真是宋代流传作品最多的女作家,与李清照并称宋代女性文学的双璧,但今世却因种种原因少为人知。朱淑真的诗词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以“自我”为中心的女性形象,我们更能从中感受到作为一个受尽挫折却依然勇于追求爱情的女人对于命运的抗争,以及她在抗争中所体现的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朱淑真的诗词,大胆展示了女性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作品中所体现的或朦胧或强烈的女性意识,构成了朱淑真诗词动人心弦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6.
雷妍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才女,她的文学创作以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通过各色女性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女性刚刚萌动的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与厄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17.
杜十娘和卡门都是具有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女性。她们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她们都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精神,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都以死向那个压迫她们的社会做了最坚决的反抗。  相似文献   

18.
荒凉、冷漠底下的温情--张爱玲散文中爱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里不时透出寒意并不断解构爱情神话、母爱神话、女性神话的张爱玲,在她的散中却留下了爱的意识的踪迹。她描画出来一种苍凉的、凄清的爱情情感体验,她所诉说的亲情之爱是隐在无言语的冷静与眼泪后面。她在叙述女性在男性社会的痛苦和悲凉时,流露出对女性弱势群体的关爱。张爱玲散中的爱的意识是隐在荒凉、冷漠底下的温情。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位女子,她既不是四大家族中的成员,也不是四大家族的亲戚,却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第六,她就是妙玉.在全书中作者对妙玉着墨不多,但她独特的艺术形象却已深烙在人们心上.本文主要从妙玉的特殊身份背景、出众的才情、矛盾重重的心理以及存在意义四方面来体悟妙玉这一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